浅析古代男性簪花风俗
2020-03-13陈晓叶青
陈晓 叶青
摘 要:男性簪花是指古代男性用鲜花或者仿真花插于发髻、发鬓、帽或头巾上以作装饰,是风俗和礼制的一部分。在我国古代,真花、鲜花被称为“生花”,仿真花称为“彩花”或“像生花”。真花多佩戴杏花、菊花、牡丹和桂花等,像生花材质多样,一般为罗、帛、绢或者将通草内茎取出切片制成通草花。以像生花替代鲜花始于汉代,形成于魏晋,兴于隋唐。而男性簪花习俗出现于南北朝时期,发展于唐,流行于宋,南宋时达到鼎盛,元代没落,明清官方礼仪中还曾涉及。
关键词:男性簪花;风俗
一、男性簪花现象
男性簪花现象最早的记载见于南朝梁代简文帝《答新渝侯和诗书》:“九梁插花,步摇为古” ,其上的“梁”是指冠上的脊,即在朝冠上插花。这一时期的男子簪花的场合对见于婚礼和新科及第,日常生活中少见。直至唐代男性簪花实例较多。史料记载唐玄宗曾多次赐花于大臣,文学家苏颋在郊游时写出:“飞埃结红雾,游盖飘青云”句子,于是以“御花亲插颋之巾上。时人荣之”。汝南王李琎小名“花奴”,唐朝南卓编撰的音乐史料《羯鼓录》曾记载:“璡常戴砑绢帽打曲,上自摘红槿花一朵,置於帽上笪处,二物皆极滑,久之方安,遂奏《舞山香》一曲,而花不坠落。”唐末美男子李梦符行事放荡一年四季浑身都插满鲜花,锒铛入狱后在狱中写诗:“插花饮酒无妨事,樵唱渔歌不碍时。”除此之外,唐人重阳节簪菊花的记录也较多,如杜牧的《九日齐山登高》:“尘世难逢开口笑,菊花须插满头归”。以上的记载,男性簪花现象多是君臣赏赐、贵族活动、佳节仪式和特殊的社会事件,簪花成获得皇帝嘉奖的证明、节日仪式和博取关注的手段并不具备普遍性。
宋代,男性簪花现象成为一种普遍现象。多本记载城市风貌的书籍、诗词甚至风俗画作品中都出现了簪花和簪花相关的产业。《洛阳牡丹记》中提及:“洛阳之俗,大抵好花。春时,城中无贵贱,皆插花,虽负担者亦然。”這本传记向我们描述了洛阳城的簪花盛况,众人簪花,连脚夫也不例外。北宋后期,男性簪花现象在嘉奖、佳节仪式的基础上继续发展。这一时期,男性簪花习俗己经成人们日常生活的一部分,甚至全民化。到南宋,朝廷官员在不同仪式场合所簪的花都有严格的规制。《宋史·舆服志》中记载皇帝赐花臣子,其所簪之花多为像生花,百官簪罗花,卿监以上饰栾枝,将校以下用绢花,颜色和使用场合各不相同。其中还提及男性在正式场合以“幞头簪花,谓之簪戴”的方式簪花。从宋代遗留下来的图像史料可看出民间簪花盛况,如风俗画、砖雕。风俗画中的簪花形象有以下几例(图表一)。结合文学著作和艺术作品,宋代男性簪花包括以下几类:皇帝赐花、贵族饰花、民间簪花、节日簪花和特殊活动簪花,其中特殊活动簪花如伶人卖艺、死囚上刑。
元代男性簪花现象不及宋代普遍,正史中少有记载,但杂剧、诗歌中仍有记载。如元杂剧作家杨梓创作的《功臣宴敬德不伏老》中就描写:“有功者上首而坐,簪花饮酒。功少者下位而次之,只饮酒,不簪花。”遒贤《塞上曲》:“忽见一枝长十八,折来簪在帽檐边。”其中的“长十八”即牵牛花。
明代男性簪花现象的记载数量比元代多,但是不及宋代隆盛和普遍。宫廷赐花簪花沿袭古制,民间各类作品中也出现了不少男性簪花场景,有一部分是根据宋代发生的具体事件改编。如《梦溪笔谈》记载的宋代典故“四相簪花”、小说《水浒传》。陈洪绶的《水浒叶子》其上的石秀、柴进和燕青等人都簪花。而明代具有影响力的男性簪花事件是“杨慎簪花”。画家陈洪绶根据杨慎簪花的轶事创作了《升庵簪花图》,戏剧家沈自徵根据此创作了戏曲《杨升庵诗酒簪花髻》。除此之外明代小说《金瓶梅》中也多次出现男性簪花场景。这一时期男性簪花更多的是体现个性和妆扮。而清代,男性簪花更是少见,《陔余丛考》中学者赵翼感慨“今俗唯妇女簪花,古人则无有不簪花者”。
二、成因
从南朝梁代到明末,男性簪花风俗承载了这一阶段的审美观念和情感寄托。男性簪花风俗发展至宋代已经极为普遍,该部分主要探讨男性簪花风俗发展至宋代,形成高潮的原因。
1.前代簪花风俗的继承
女性装扮、节日庆贺、帝王赏赐和宴饮风俗等对早期男性簪花产生一定的影响。从秦代开始就有女性簪花现象的记载,在发展过程中对男性簪花产生了影响。在唐代就有重阳节簪花的习俗,而宋太祖和宋神宗时期重阳佳节通过放假和各种仪式庆贺,簪花也必不可少。在唐代“饮酒”和“男性簪花”同时发生是再普遍不过的事,而宋代的“酒文化”较前代更是发达,男性簪花风俗在此基础上发展。
2.阶级的导向性作用
宋之前,男性簪花事迹多发生在贵族生活中,宋代在前代的基础上发展。宋代统治者重文抑武,自身就具备浓厚的文人情怀,在这种背景下极容易把风雅之事推向极致。贵族、文人对于“花”的喜好,从来不加掩饰,如宋真宗和宋徽宗皆海棠。帝王好尚刺激民间簪花风俗的发展,文人群体的助推而引发簪花现象跨越阶级全民化,在一定程度上也反映了宋代“以俗为美”审美特征。
3.簪花礼仪制度化
皇帝赐花是一种恩赏。从司马光“闻喜宴独不戴花”到宋真宗为重臣赐宴赐簪花,都是簪花全民化的发展过程的一小部分。真宗时期“御宴簪花”极度盛行,正是朝廷的推波助澜才使得宫廷赐花礼仪趋于制度化。《梦梁录》卷六记载了关于赐花官员品阶,赐花种类和数量,但这一时期的皇帝不再簪花,而是“尽将春色赐群臣”来收买人心的同时展示自己的独特性。
4.花卉产业隆盛
宋代,是花卉产业发展的兴盛时期。花卉承载了宋代人民生活的科学技术、民俗生和文化观念。从食物、装扮、人际交往到精神寄托处处都是花的身影。这一时期比前代产生了更多的花卉培育著作。而男性簪花的兴盛也是得益于花卉产业的发展,我们从张择端的《清明上河图》中可找出两家鲜店铺。不管是簪生花还是像生花,产业之间相互影响和发展。
5.花被赋予的内涵
以花比德,花品即人品。中华民族自古以来就把“自然的美”和人的精神道德情操联系在一起,花被比于君子之德。文人赋予花卉的内涵是功不可没的,以花比拟,为“簪花全民化”奠定了社会心理基础。
总结
男性簪花风俗在宋代发展至顶峰,元明清已不复全民簪花的盛况。从南朝梁代至清,有以下几种场合男性簪花,佳节庆贺、朝廷赐花、特殊活动和日常生活。簪花可视为一种荣宠、情怀寄托和对美的最求。利用簪花来表达情感,是独具魅力的时代符号。
注释:
[1] 中国名物大典 上[M].
[2] 根据官品的高低来确定梁的数量,通常有二、四、六、七和九几种.
[3] (五代)王仁裕等撰,丁如明辑校开元天宝遗事十种[M].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85年.
[4] 孙书安编著. 中国博物别名大辞典[M]. 北京:北京出版社, 2000.04.
参考文献:
[1]龙玉潭. 明中晚期男女混装现象考析[D].江南大学,2019.
[2]郭幼为. 宋代花卉与社会生活[D].河北大学,2015.
[3]张忠芳. 唐宋男性簪花诗词研究[D].南京师范大学,2015.
[4]谭艳玲.宋诗中的男子簪花现象研宄[D].西南大学,2013.
[5]王璟. 宋代男性簪花研究[D].江南大学,2018.
[6]吴自牧著,张社国、符均校注.《梦梁录》[M].西安:三秦出版社,2014.
[7]孟元老原著,李合群注解.《〈东京梦华录〉注解》[M].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