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问题导学教学法在高中数学教学中的应用策略
2020-03-13肖圣明
肖圣明
摘 要:高中教师在对学生进行数学教学时,可以在全面了解问题导学法的基础上,采用合理的手段将其有效应用到教学之中,借此提高数学教学效率与质量。本文立足于高中数学教学角度,分析了问题导学教学法在高中数学教学中的应用策略,希望具有一定参考价值。
关键词:问题导学;高中数学;课堂教学
引言:对于问题导学法而言,其自身主要是将问题作为核心,教师通过提问开展相关教学,这种教学方式不仅打破了传统教学模式的束缚,还将学生放置在了教学的主体地位上,而且这一教学方式的有效应用,也能够加强教师与学生之间的互动交流,促使学生能够在学习过程中,逐渐提升自身的学习能力以及解决问题的能力。随着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化,课堂教学越发重要,因此,对于问题导学教学法在高中数学教学中的应用策略研究有着鲜明现实意义。
一、问题导学应注重联系生活实际
在高中数学教学中应用问题导学,首先要解决的问题便是问题导学要能够迅速引起学生的关注,激发学生的讨论兴趣,为有效达到这一目的,通过在开展问题导学时结合生活实际不失为一项有效办法。通过联系实际生活,能够让学生感受到教师提问问题的“温度”,感受到数学的价值,一改以往对数学的刻板认知,让学生意识到“数学就在我们身边”。
例如,在开展《平面向量》教学时,教师可以围绕学生假期出游如何选择交通工具作为问题导学的切入点,首先向学生提问:“被外国人誉为中国的“新四大发明”是什么?”学生很快回答:“网络购物、共享单车、移动支付、高铁。”随后教师接着提问:“新四大发明之一的高铁确实为我们的出行提供了极大的便利,假如在假期我们需要从南宁去福建福州旅游,但查询发现没有直达的高铁,我们应该怎么做?”随后教师可以用多媒体展示该区域的地图,学生经过思考讨论后,很快找到了解决办法:“我们可以乘动车先从南宁到深圳,然后从深圳再到福州,也可以选择坐飞机从南宁直接飞往飞福州。”接着教师继续进行引导:“学生提出的方案都比较可行,虽然两个方案的路径不同,但都能顺利到达目的地,仔细观察方案路线,从物理视角来看,哪个量可以解释这一现象?”学生很快回答:“矢量中的位移。”接着教师继续提问:“矢量有哪些特点?如果将矢量迁移到数学上形成一种新的量,我们能否给它取一个名字?”从而顺利引导学生进入今天的教学主题——向量的教学。
通过选择上述方式进行引导,能够避免整个教学过程太过突兀,通过巧妙地联系生活实际,激活学生已有的相關生活经验知识,从生活实例中让学生理解向量概念的本质特征,形成对向量的初步了解与认识,从而为后续的深入教学奠定坚实的基础。
二、问题导学应突显实践性
部分教师对于问题导学有误解,即问题导学就是由教师提出问题,学生在下面进行思考即可,但这一思考的过程实际上非常丰富,不仅动脑是一种思考,动手实践也是思考的一部分,还能够验证学生问题思考的准确性。因此,在高中数学教学中开展问题导学,教师可以注重引导学生进行动手实践,例如,可以在问题导学中穿插一些具有实践特点的小游戏,让学生一边动手实践,一边进行深度思考,还能够有效提升高中数学教学的趣味性,更有助于教学效果的提升。
例如,在开展《指数函数》教学时,教师可以先提出问题:“据说 0.1mm厚的纸连续对折 20 次后比 30 层楼还要高,你们觉得是真的吗?大家可以手撕一张纸来验证一下。”这一问题激发了学生的探索兴趣,纷纷拿起纸张进行折叠,在学生动手实践的过程中,教师可以提出以下问题供学生思考验证:“假设对折次数用 x 表示,纸层数用 y 表示,那么 x 与 y 的是什么函数关系?比较学过的函数,这两个函数有什么异同?”虽然学生无法将纸张折出很多次数,但这一游戏过程仍富有趣味性,能够引导学生在动手的过程中发现 x 与 y 之间的关系,总结指数函数的特点,有效活跃了课堂气氛,更有助于学生学习效果的提升。
三、鼓励学生自己提出问题
高中阶段教师除了要向学生提出问题外,还要让学生拥有自主学习的能力,让其自发地提出数学问题。学生如果能提出数学问题,证明其对知识点已经有了一定地思考,而且已经回顾一些旧的知识点。因此,学生自己提出问题对学生学习效率的提高很有帮助。教师在课堂教学中,要鼓励学生自主提出问题,并激发其联系旧知识点的意识,帮助学生养成自主提出问题的好习惯。
比如,教师在对“圆与方程”进行教学时,可以引导学生联想之前学习过的函数与方程和空间几何等知识点,让学生对新知识点进行思考并分析。圆与方程的结合引出直线与圆的关系和曲线与圆的关系,这些也是高中数学中的重难点,如果学生对这一节内容相当熟悉,也有利于其理解这个重难点,同时也能克服学生的难题。学生在对知识点有一定的理解后,会提出问题“圆与方程的结合会出现哪些情况?”此时教师先要对学生进行称赞,让其掌握更多提问的技巧,其次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共同探究这个问题,让学生对问题进行分类思考,也可以组织小组合作探究活动这样不仅能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还能解决学生之间因为数学水平的不平等而产生的一系列问题,充分提高其解决问题的能力和独立思考的能力。
结论:综上所述,教师在高中数学教学中,应用问题驱动教学模式,不仅能帮助学生拥有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和看出问题的能力,还能锻炼学生的数学思维。教师要意识到目前应用问题驱动教学方法存在的问题,结合数学新课程标准内容,对自己的教学进行改进和创新,为学生创设良好的问题情境,充分突出学生在课堂的主体地位,让其拥有牢固的数学基础,以此促进其全面发展。
参考文献:
[1]王周成.浅析兴趣教学对提高高中数学教学效果的作用[J].科学咨询(教育科研),2019(08):161-162.
[2]郭玉峰.基于核心素养的国际数学课程教材改革动向及启示[J].数学通报,2019,58(06):9-14.
[3]黄健,鲁小莉,王鸯雨,徐斌艳.20世纪以来中国数学课程标准中数学建模内涵的发展[J].数学教育学报,2019,28(03):18-23+41.
[4]陈琼琪.高中数学核心素养导向的学生直观想象能力培养策略探析——以平面向量为例[J].创新创业理论研究与实践,2019,2(11):49-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