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在高中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的语文思维
2020-03-13张安敏
张安敏
摘 要:高中语文知识点涉及面较广,拥有思维能力的学生,更能掌握好语文这一门主要学科。本文就高中语文教师在课堂中培养学生语文思维能力中出现的问题和相应的解决方法做出分析和讨论。
关键词:高中语文;语文思维;培养策略
在以往高中语文的教学过程中,一味地重视学生逻辑思维能力的培養,却没有让学生去感知到语文的重要。高中阶段,正是学生成长过程中最重要的时期,老师应该采取多元化的教育形式,让学生对语文学习感兴趣,让学生拥有良好的语文思维素养,以便能够更好地适应现代社会发展的需要。
1.培养学生语文思维的意义
1.1增强其探究能力
在高中语文的教学过程中,老师应该将综合发展模式引入课堂,着重培养学生的语文思维能力,促使学生深入分析语文课程教学存在的问题,以达到增强语文综合素养的目的。
1.2拓展其思维空间
语文学科具有很强的综合性,包含的内容广泛,因此,高中的语文教学中,教材内容还是最主要的,在合理的限度下去拓展相关的语文知识,拓展学生的思维空间,只有思维打开了,视线高远了才能够更有利于学习。因此,语文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一定要注意学生思维空间的拓展。
1.3强化学生的审美情感
语文课堂具有自由性、艺术性和美观性的特点。课堂的内容涉及多重因素,包括意境、语言和形象等,所以说在高中的语文课程中,教学过程应该注重多元化,着力培养学生的思维发散能力,增强学生的审美能力。
2.高中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语文思维的策略
2.1创设良好的教学环境,激发学生的想象力
在高中的语文课堂中,需要配合引入情景式教学法,把生活实际和学习结合起来,能够让学生在轻松的情境中充分发挥自己的想象力。例如,在学习《荷塘月色》这篇文章时,老师应该充分借助一些图片和视频,更贴切地展现荷塘月色的美,积极创设贴近学生实际生活的情景,以此加深学生对“荷塘月色”这篇章的理解。同时可以以此来调动课堂气氛,激发学生的创造力和想象力,从而达到提升语文思维的目的。
2.2创新授课方式,激发学生兴趣
兴趣是学生最好的老师,合理利用学生的兴趣,可以很好地从侧面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要做到这一点需要老师具备良好的换位能力,将课堂的主体和重心由老师转移到学生。这样学生的注意力才能随时集中于课堂教学过程中。举个例子,老师在教学《鸿门宴》时,可以将《鸿门宴》传统戏曲播放给学生听。虽然学生在整个学习阶段对戏曲的接触是有限的,所以这会使他们将大部分的注意力都放在戏曲上,借助对戏曲的兴趣更好的理解文章。另外,在课堂教学中,还可以借助提问的方式,层层深入,对学生进行引导,培养学生们的语文思维。
2.3运用合作学习法,增强学生思维能力
合作教学方法与传统的语文教学方法相比,还是有着很大区别的,所以老师在高中语文教学的过程中,应该采用合作教学的授课模式,在做到尊重学生主体地位的同时,让学生在增强自身对知识的发掘能和思维能力。就比如说,学习《装在套子里的人》这节课的时候,老师就应该以分组合作的形式指导学生自主学习,以小组为单位共同探究课程问题,在这个过程中不仅思路得到了拓展,相互借鉴和启发,而且还可以最大限度的拓展学生的语文思维[1]。
2.4引导学生主动思考,培养学生独立思维
语文是一门带有极强主观色彩的课程,所以在课堂教学过程中应该以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为主,促使学生在课堂学习中主动思考。但是,现在应试教育还是停留在部分语文教师的“心中”,有些教师只顾讲自己的课,而没有给学生留下他们去思考的时间。因此,为了有效提升高中语文课程的教学水平,就需要指导学生去主动的思考。比如,在学习《阿房宫赋》的时候,绝大部分老师都是将文章的主旨和思想情感直接告诉学生,然后让其机械性的记忆。这样不利于学生在语文课堂中的主观能动性发展,让学生缺少主动思考问题的机会,严重影响了学生思维能力的发展。为了提升学生的语文思维能力,就需要优化教学结构,让学生通过自己的探索去领会这篇文章的中心思想。
2.5放飞学生思绪,突显学生个性
教育最重要的责任就是,将学生培养起来超过前人,铸就更辉煌的里程碑。所以说在进行高中语文教学的时候,老师更应该走在时代的前列,大胆的应用多元化教学模式,帮助学生更好的放飞自我,放飞思绪,主动谈论个人对创造性内涵的理解,促使学生的个性更好的发展。例如,在学习《咬文嚼字》这篇文章时,老师便可以根据贾岛创作的《题李凝幽居》的诗,让学生充分发挥想象力,采用合理的推理策略对朱门潜先生“推敲之说”产生较大的质疑。有的学生觉得用“敲”这个字眼显得有些粗鲁,不应该用在文人的身上;而有的学生则认为,如果不使用“敲”字,则难以知道“鸟宿池边树”,而在原诗中的“门”主要指的是李凝的家门,并不是说寺院的大门;还不乏一些学生认为“敲”字用在这个地方打破了“岑寂”,以此来衬托出夜间的幽静。各人有各人的想法,这样一来,学生的思维能力就得到了很好的培养[2]。
2.6充分挖掘教材内容,诱导学生质疑研究
在高中语文课本中,有很多名篇佳作,这些文章对于学生思维的启发和语文素养的提升都是很有帮助的,因此,高中语文教师应充分利用教材原有内容,对文思维培养的内容进行深入探索,再和学生的实际学习情况相结合,借助启发、引导、点拨和示范等教学方法将学生的学习动机激发出来,让学生学会质疑和探究,进而在质疑和探究过程中有效训练学生的语文思维。
例如,在教学完《祝福》和《药》后,教师可以对学生进行引导,让其联系实际生活,对现阶段社会上仍然存在的很多麻木和冷漠现象的原因进行思考,学生在思考的过程中,教师应积极引导学生,让其更好地认清落后封建社会的黑暗和腐朽,从而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怀,帮助学生树立起责任感和正义感,逐步形成正确的认识观和价值观。这样一来,学生透过现象看到本质,深刻理解了课文,视野和思维拓宽了,自然语文思维能力也得到了更加有效的训练。
3.结语
总之,教师不能只注重向学生传授语文理论知识和课内知识,也不能让学生把应付考试当作学习语文的主要目的,更重要的是让学生真正爱上语文,通过语文学习展开积极的思考。就高中的语文教师来说,应该优化自己的教学设计,着力培养高中语文课堂的核心素养,建立起学生的语文思维,进而实现语文学习效率的提高。
参考文献:
[1]刘国华.高中语文教学中学生语文思维能力培养策略[J].考试周刊,2017(26):5-6.
[2]黄芳.拓展思维,增强素养--高中语文教学中学生语文思维能力培养策略[J].现代语文(教学研究版),2017(10): 115-1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