利用课前演讲培养初中历史学科核心素养
2020-03-12梁惠贤
梁惠贤
摘 要:初中历史学科核心素养是由唯物史观、时空观念、史料实证、历史解释、家国情怀构成。为有效利用课前演讲活动培养初中生历史学科核心素养,需要明确历史课前演讲内容,加强与历史课程内容的连接性,引导学生应用多樣化的课前演讲方法,提升课前演讲的吸引力,构建多元化的演讲评价机制,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课前演讲的积极性。
关键词:课前演讲;初中历史;核心素养;途径
中图分类号:G633.5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992-7711(2020)36-124-01
引言
历史学科是初中课程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历史课程教学期间,学生需要对古人的智慧、经验进行学习,在历史课程中感受到历史文化的韵味。为此初中历史教师可尝试利用课前演讲活动培养初中生的历史学科核心素养,拓展初中生的知识视野。
一、初中历史学科核心素养内涵
核心素养是促进学生未来持续健康发展的重要基础,对初中生进行历史学科核心素养的培养,是初中历史教师的责任与义务,为此初中历史教师需要正确认识初中历史学科核心素养内涵,促进初中生综合素养的有效提升。
(一)唯物史观
唯物史观是指解释人类社会历史的客观基础以及发展规律的历史观及方法论。研究历史的最终目的是为更加接近历史真相,因此只有培养初中生唯物史观,才能帮助初中生在历史学习期间始终保持思考的客观性。如讲述九年级上册第六单元资本主义制度的初步确立,在培养学生唯物史观的同时,对资本主义制度的确立进行辩证性看待,既要了解资本主义制度的积极作用,也要了解其中的负面影响。
(二)时空观念
时空观念主要是指在特定时间与空间联系下,对事物进行观察、分析的思维意识。任何一件历史事件的发生都有着相对应的发生时间与发生地点,只有培养学生时空观念,学生才会具备将历史事件还原至历史框架的能力,对于整个历史事件发生的意义全面掌握。如英国及美国资产阶级革命发生的时间、性质以及背景都存在着一定的差异性,在回归历史事件本身时,学生能够感受到来自战争本身的残酷性,而跳出历史情景框架时,学生也能对该事件的历史意义转变为现实意义,从而培养初中生爱国精神以及珍爱和平的思想。
(三)史料实证
史料实证是指对以获取的史料进行辨析,借助可信度较高的史料对历史进行真实性重现的方法及态度。对学生进行史料实证核心素养培养时,让学生对史料具备清晰辨别的能力,继而对历史事件形成完整、正确的认知。如在搜索古代历史资料演讲时,需要了解到当时的史官为了维护皇权,在进行历史记录时存在一定的欺骗性,因此在历史文献资料探究学习时需要辩证性看待。
(四)历史解释
历史解释是指以史料为依据,对于历史事件进行理性的分析判断以及客观性评判的态度以及方法。初中历史课堂教学期间,需要对学生进行历史解释这一核心素养的培养。由于当下的时代发展、教学发展与当时的标准情况存在极大的差异,因此不能以当代人的思想评判历史事件,而是需要站在历史角度,结合当时历史事件发生的背景以及社会经济发展水平对历史事件进行评判。
(五)家国情怀
家国情怀是指在进行历史学习探究期间,需要具备一定的人文追求,加强对国家的高度认同感、责任感与使命感。我国由古至今,家国情怀贯穿于整个历史发展脉络之中,也是初中生进行历史探索的必备人文核心素养。我国的历史文化中不仅包含了古人的智慧结晶,同时也承载了国家民族的精神文化。如《万里长城》、《四大发明》、《多彩唐诗》等内容的演讲,既可培养学生的家国情怀,也可帮助学生深入了解我国历史文化,促进学生综合发展。
二、利用课前演讲培养初中历史学科核心素养的途径
在我国大力提倡素质教育理念的前提下,对初中生进行综合素养培养是一线教育工作者首先要考虑的问题,初中历史教师可在日常教学中灵活应用课前演讲教学模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升学生的历史知识课程学习参与度。
(一)明确历史课前演讲内容
学生学习兴趣的存在源于已有知识的分享以及对新知识的探索,为了培养初中生的课前演讲能力,需要给予学生更多的弹性发展空间,让学生基于兴趣点进行历史研究。第一,初中历史教师需要向学生推荐与新课演讲内容相关的纪录片以及书籍,在史料的广泛收集下,帮助初中生不断修正自身的错误史实认知,让学生能够主动找出历史疑点并解决。第二,在鼓励学生适当拓展演讲内容的同时,也要确保演讲内容与学习内容的衔接性,拓展历史教材教学资源,借助学生的课前演讲内容达到提升学生核心素养的教学目的。
(二)应用多样化的课前演讲方法
多样化的课前演讲方法,能够提升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和社交能力,为此可利用多媒体设备以及影音资源提升学生的课前演讲水平。为了提升学生课前演讲的魅力,教师可鼓励学生将演讲内容与PPT相结合,根据自己的需求配有图片、视频等资料,进行脱稿演讲。此外也可鼓励学生在演讲过程中适当配以音乐,或是采取提问、板书的形式增加与其他学生的互动,增加课前演讲活动的趣味性。
(三)构建多元化的演讲评价机制
初中历史教师需要设置多元化评价标准,从演讲形式、演讲时间、演讲内容以及演讲仪态方面进行评价。同时需要多元化的评价对象,除小组评价,自我评价,还有教师评价,及时点评演讲的优点和不足,适当的表扬和鼓励,提升演讲质量的同时,激发学生参与课前演讲的积极性。
结语
在初中历史课堂教学中开展课前演讲活动,能够让学生深入了解新课的内容,在培养、发展初中生学生语言表达能力的同时,也能深入培养初中生的历史学科核心素养,调动学生历史知识学习的能动性,强化初中生对于历史问题评析能力以及历史事件、人物的客观评价能力,促进初中生的全面健康发展。
参考文献:
[1]胡艳.无须“说教” 初中历史课也能渗透家国情怀——以部编八年级历史教材为例[J].名师在线,2020(33):71-72.
[2]刘亚南.浅谈在初中历史教学中培养学生历史学科核心素养的方法[J].天天爱科学(教育前沿),2020(12):109.
【注:本文为广州教育学会2019年教育科研课题“课前演讲在初中历史教学中的实践研究”成果(课题编号:KTLX1201930295)】
(作者单位:广州市花都区新雅街清?初级中学,广东 广州 5108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