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指向语言建构能力发展的高中语文课堂教学探索

2020-03-12黄薇

中学课程辅导·教育科研 2020年36期
关键词:高中语文

黄薇

摘  要:语言建构能力是语文核心素养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学生在未来社会发展的基础能力、核心能力。本文从语言建构能力发展在高中语文课堂教学中的重要性入手,阐述了几点基于语言建构能力发展的高中语文课堂教学策略。

关键词:语言建构能力;高中语文;课堂教学探

中图分类号:G633.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992-7711(2020)36-057-01

语言建构能力指的是在听、说、读、写的过程中,对语言文字进行审美感悟以及综合性使用语言文字的一种能力,这一能力极具实践性,需要学生在长期的语言文字实践中,逐步形成并发展。

一、语言建构能力发展在高中语文教学中的重要性探讨

语言建构能力是语文核心素养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提升学生语文核心素养中具有重要作用。首先,在高中语文课堂教学中,语言文字的建构与运用是基本的教学任务。学生在高中阶段的语文学习无法离开对语言文字的准确理解与运用,学生语言文字建构能力的形成,是学生语文能力、思想与审美品质形成的基础。其次,语言建构能力发展还是高中语文教学的重要目标,在社会发展中十分需求关键性能力人才,这些关键性的内容包括信息阅读能力、理解处理能力和探索表达能力,而这些能力都需要语言建构能力进行支撑。因此,促进学生语文建构能力的发展,是高中语文教学的重要目标。

二、基于语言建构能力发展的高中语文课堂教学路径探索

(一)结合语境、情境进行教学

语言建构能力的形成与发展离不开语境,真实的情境与切合的语境,能够有效激发学生语言建构能力,并促进其提升。因此在高中语文课堂教学中,需为学生语言建构能力发展创设真实情境与语境,并让学生充分参与其中进行学习,激发其运用语言建构能力进行交流、辩论、互评。例如在高中语文必修一中的《沁园春·长沙》这一课文的教学中,就需要教师利用多种教学方法,为学生创设切合的语境与情景进行学习,激发学生的语言建构能力。《沁园春·长沙》是一首秋景词,其以绚丽多彩、壮阔高远的湘江秋景,引领读者去感受作者的豪情壮志与博大情怀。教师就可以找到诗词中描绘的相关图像并展示给学生,例如“独立寒秋图”、“中流击水图”、“湘江秋景图”等,然后要求学生对课文进行多次的自读与齐读,而在自读与齐读的过程中,生动形象的图像,让学生对文中的秋之壮景、往昔岁月有了个初步的情景体验,并展开丰富的想象,然后多次的阅读课文,学生能通过结合图像想象与文字语境的去掌握文章的关键性语句,理解文章的修辞,明白作者是如何通过景语道出情语的,为学生开辟修辞语言建构与理解修辞语言的新路径。

(二)充分的语言输入与输出

语言的建构是一种输出的过程,而输出离不开输入,因此,在高中语文教学中发展学生的语言建构能力,给予学生充分的语言输入与输出机会。首先是要给予学生充分的由外到内的语言输入,俗话说:“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作诗也会吟”,可见丰富的语言积累是语言建构与运用的首要前提。同时教师还需注意加强自身教学过程中的言语示范,在平常讲课、讲话中的融入一些语言建构技巧,给予学生充分的语言建构技巧的输入。其次是要给予学生充分的由内到外的语言输出机会,不仅要通过平时的写作作业的提高书面表达能力,还要加强学生的口语训练,交流训练,进而提升学生的语言建构输出能力。新教材必修上册第六单元主题教学是“学習”,但是本单元若干篇章,如《劝学》、《师说》、《反对党八股》和《拿来主义》这四篇均为观点鲜明,态度明确,结构清晰,说理充沛的议论文单元。虽然议论文的学习早在初中时期,学生就有所涉及。但是对于立论的把握,素材的搜集,论点与论据的对应一级灵活运用各种论证方法,学生欠缺的还是很多。如何通过的议论文的学习转化为生活中的思辨和辩论。笔者在上完这个单元之后,进行了一次“佛系是当年青年的解药还是毒药?”为主题的辩论赛。辩论的活动中,两个班级的学生通过对立论的把握,对论据的搜集完成了议论文写作的初步要求。活动现场,对于攻辩方灵活的提问,辩手各种论证方式的灵活应答,以及攻辩双方精彩的唇枪舌战,充分地让学生在学习活动中共享知识,充分地实践语言组织,全面提高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与交流能力。

(三)拓展语言素材与资源

语言建构能力具有极强的工具性。在语文学科学习及其他学科学习中都要掌握语言,去读懂与学习学科的相关资料,在日常生活中也离不开语言建构与运用能力。因此,在高中语文教学中,发展学生的语言建构能力进行教学不应仅局限于语文课堂与语文教材,还应为学生拓展丰富的语言素材与资源。例如进行新教材高中语文必修一第八单元学习活动“词语积累与词语解释”时,教师就可以鼓励学生,收集与积累生活中、其他学科中的语言素材,如网络上的有趣语言现象、其他学科中的特殊语言表达等。在这次学习活动中,学生发现网络上有很多的谐音梗、简写梗,例如“蓝瘦香菇(难受想哭)”“xswl(笑死我了)”,还有很多人“的”“得”“地”不分,只是因为输入法输入方便而使用,还有学生发现在做其他科目的题目时,有些人没有良好的语言基础,很容易出现误读题目而回答错误的情况。并且通过这次学习活动,学生发现语言建构与日常生活、其他学科的学习密不可分,语言建构能力能够促进自己更好地学习其他学科,发现生活中的有趣现象,进而学生在学习其他学科以及日常生活中会不自觉地发掘其中的语言现象,并不自觉的积累了多样性的语言建构方法。

三、小结

语言建构能力是语文核心素养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学生在未来社会发展的基础能力、核心能力。对于高中生而言,语言建构能力已初步形成,因此在高中语文课堂,不仅要给予学生充分的语言建构语境、情景,加强师生、生生间的语言交流,还要拓展学生的语言结构实践,全面发展和提高高中生的语言建构能力。

参考文献:

[1]陈发. 语文核心素养下学生语言建构能力的培养[J]. 中外交流, 2019.

[2]倪佳敏. 从“语言建构与运用”管窥语文教育的规律[J]. 东南传播, 2018.

(作者单位:安徽省芜湖市第十二中学,安徽   芜湖   241000)

猜你喜欢

高中语文
基于网络交际情境下高中语文写作学习任务群设计的应用初探
“双减”背景下基于高中语文学科核心素养作业布置高效化的探索
暗藏玄机
使命与担当:福建省高中语文名师“整本书阅读与研讨”专题研讨
使命与担当:福建省高中语文名师“整本书阅读与研讨”专题研讨
高中语文跨媒介阅读内容的确定
高中语文教学中的“有效引导”方法研究
浅析高中语文作文教学的实用性和创新性
浅谈高中语文选修课程实施存在的问题及思考
优化高中语文作业讲评方法的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