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聚焦核心素养,推进学生自主学习发展

2020-03-12王小梅

小学教学参考(数学) 2020年2期
关键词:素养教育自主学习核心素养

王小梅

[摘 要]学生发展核心素养,主要指学生应具备的,能够适应终身发展和社会发展需要的必备品格和关键能力。在数学教学中,建立从知识向能力、从能力向素养不断提升的发展水平等级标准,借以对学生自主学习情况进行观察评估,实现对小学数学教学模式的探究的有效反馈与指导,从而转变学生学习方式,引导小学数学教育从知识教育走向能力教育,进而走向素养教育。

[关键词]核心素养;自主学习;素养教育

[中图分类号] G623.5[文献标识码] A[文章编号] 1007-9068(2020)05-0040-02

中国的传统学校教育相当重视“知识”的传授,现在的课程改革进一步强调了“能力”的重要性,未来课程改革则更加重视“素养”的重要性。“素养”不只重视知识,还重视能力,更强调态度。数学学习的“核心素养”要求学生不但具备尊重数学知识的学习态度,还要具有自主提出数学问题并系统思考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能够对数学学习进行有效的自我评价。基于此,进行小学数学自主学习教学模式的探究就显得尤为必要。笔者以三年级下册“长方形、正方形面积计算”为例,浅谈一些想法和做法。

一、以问题为主线的探究学习,促进数学思维的发展

教学“长方形、正方形面积计算”时,为了突破理解和掌握长方形面积的计算公式的重难点,笔者以4个问题为导向,引导学生展开自主探究。

问题一:“什么是面积?”借助平板电脑学习包,让学生用面积单位任意拼摆图形,在比较谁的面积大的过程中,感悟面积的本质特征就是图形包含的面积单位的个数。

问题二:“什么是长方形的面积?”借助平板电脑学习包,让学生用面积单位通过不同的拼摆方法测量3个长方形的面积,并填写报告单,从中发现长方形的面积不仅可以是包含的面积单位的个数,还可以看作每行个数与行数的乘积。

问题三:“长方形的面积与什么有关?猜想长方形的面积应该怎样计算?”引导学生联想,摆出长方形里的面积单位,猜想长方形的面积跟它的长、宽有关系——长几厘米对应每行摆几个,宽几厘米对应能摆几行,从而得出长方形的面积等于長乘宽。

问题四:“是不是所有长方形的面积都是长乘宽呢?”让学生借助平板电脑设计任意长方形并验证,充分体验面积的度量是如何从二维的用面积单位度量转化成先用一维的长度单位度量再相乘的方法,同时也渗透了推理的数学思想方法。

通过解决以上问题,顺利达成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和情感态度等学习目标。这种教学方法以问题为导向,通过提出问题引起认知冲突,使学生产生强烈的探究欲望,进而卷入学习。同时,教师通过引导学生探究问题,促使学生开展积极主动的学习活动,抓住学生思维活动的焦点,促其发展数学思维。

二、以灵活多样的教学方法,促进学生自主学习

1.猜想验证——让合情推理与演绎推理结伴同行

课程标准提出:“推理一般包括合情推理和演绎推理。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合情推理有助于探索解决问题的思路,发现结论;演绎推理用于证明结论的正确性。”因此,在探究长方形面积公式环节,笔者设计了由学生自主用面积单位测量3个长方形,并填写包含长、宽、面积的表格,然后通过观察、尝试、类比、归纳等方法发现面积随着长、宽而变化的规律,从而猜测长方形面积等于长乘宽,发展归纳推理能力。接着,笔者通过举例子验证猜测,进一步渗透演绎推理的思想方法。通过活动,学生的发现会更加生动,体验自然也会更加深刻。

2.操作交流——让探究学习与接受学习相得益彰

重视动手操作,是发展学生思维、培养学生数学能力的最有效途径之一。在提倡自主探究的同时,学生在教师的引领下,尝试运用既有知识,从不同角度去吸收新知识,纳入认知结构中,这也是一种积极思考的方式。这种有意义的接受学习可以使学生在较短的时间里学到大量的知识,避免走弯路。例如,长方形的面积由原来用面积单位的小正方形密铺进行测量,也就是二维度量,过渡到只要度量长和宽,再通过计算就可以得出面积,也就是一维度量,这个知识点是本节课的重点和难点。为了突破重难点,笔者设计了大量的操作活动,将探究学习与接受学习有机整合。如课前、课中让学生通过用面积单位的二维度量,列表观察长、宽、面积之间的关系,并进行对比、猜测,不完全归纳出长方形面积等于长乘宽。接着,一方面通过举例子再次度量,让学生二次探究验证猜想;另一方面通过“小精灵的话”进行公式的推理,实际上也是一种有意义的接受学习,让学生理解长方形面积公式的真正含义。这里的接受学习是以学生的直接经验作支柱的,二者有机结合、相辅相成,深化了探究过程中习得的知识。

三、与信息技术整合,创新自主学习新模式

信息技术与课程的整合为改变传统的教学结构和教学模式创造了有效的途径。如何将信息技术整合到数学教学,让数学课更加生动、有趣、有效?笔者及团队通过校本教研,利用平板电脑等多媒体手段进行“互联网+数学课堂”的主题探究,从教材和学生实际出发,借助信息技术突出教学重点,突破传统教学的教学难点,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增强学生的主体意识,引发学生主动、积极、创新的思维。

1.利用平板,灵活探究工具,增强互动

在“长方形、正方形面积计算”一课中,学生借助平板电脑进行自主探究学习,利用学习包中的拖拼小正方形工具来探究长方形面积计算方法,既形象又便捷,省去以前做教具的麻烦。平板电脑中有实时交互功能,学生通过互联网传送练习,系统会自动进行对错分类,教师可以第一时间掌握全部学生的解题情况,然后通过互动及时进行反馈、评价、指导,不仅增强了师生交流的准确性和有效性,还使全面性评价得到体现。

2.利用微课,补充拓展,自主学习

为了充分激发学生学习的主动性,拉伸课堂探究、交流、练习的时间,教师把“长方形的面积为什么等于长乘宽”做成微课,帮助学困生进行课后解惑、巩固重难点。在实际教学中,依据教师—学生—教材—教学媒体这一新的教学结构去探究新的教学模式,把信息技术与数学学科整合的切入点融入教学当中,使学生对实验原理的理解透彻、掌握准确,对实验现象印象深刻、记忆牢固。

新一轮国家数学课程标准的建立突出体现“基础性、普及性和发展性”,提出了“人人学有价值的数学,人人都获得必要的数学”,并强调“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的理念,指明了小学阶段发展数学素养的方向。为此,教育工作者要不断探索适合学生年龄特征,适合教材特点的自主学习方式,使学生主动参与学习过程。唯有如此,学生才能从中理解和掌握数学知识,进而培养创新意识,形成良好的素养。

(责编 李琪琦)

猜你喜欢

素养教育自主学习核心素养
浅谈徽商文化在高职院校校园文化建设中的运用
思想教育视域下公民核心素养教育的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