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名片制作中演奏有意义的度量之歌
2020-03-12黎海燕
黎海燕
[摘 要]运用“给教室制作名片”的具体任务,让学生在情境化、有意义的度量活动中“做中学”,体会度量的本质。通过对测量数据的研究与分析,帮助学生准确建立度量标准,认识度量工具,积累度量活动经验,获得较好的度量操作能力,达到培养度量意识的目的。
[关键词]名片;度量;教室有多长
[中图分类号] G623.5[文献标识码] A[文章编号] 1007-9068(2020)05-0012-03
【教学内容】
北师大版教材二年级上册第六单元第49-50页“教室有多长”。
【教学过程】
一、名片欣赏开启度量的前奏
呈现图图制作的教室名片,用问题引领的方式给出测量步骤:(1)明确测量对象,选择测量工具;(2)用“数+度量单位”进行记录。
师:开学时,大家为自己制作了数字名片。昨天图图为我们的教室也制作了一张名片。从图图制作的名片中,你获得哪些信息?
生1:图图测量的对象是教室的长。
师:你能指一指教室的长是从哪里到哪里吗?
(生1用手指出测量的起点到终点)
师:还有哪些信息?
生2:测量的工具是数学书。
师:也就是将谁和谁做比较?
生2:将数学书和教室的长做比较。
生3:我还知道没量之前,图图猜测教室有40本数学书长。真正去量了后发现只有33本数学书那么长。
师(出示教材主题图):图图和小朋友是怎么用33本数学书量出教室长度的?
生4:一本挨一本,不能断开。
师:为什么要一本挨一本?
生4:如果不一本挨一本,中间会有空隙,就漏掉一些书,这样量出的结果就不准确。
生5:我还知道要直直地量。如果斜着去量,就比教室长,结果也不准确。
(通过名片和主题图,学生弄清了测量的步骤和方法,为有序的测量活动奠定基础。)
二、名片制作奏响度量的主歌
师:图图希望我们也能为教室制作名片。一起看看有哪些物体需要制作成名片,并用你们的小手从起点到终点分别指一指测量的部分。
(教师用PPT呈现教室的宽、窗户的宽、门的宽、黑板的长、瓷砖的高、课桌面的一周等,并从起点到终点用红色线分别描出需要测量的部分;各组组长抽取测量对象的图片及名片学习单。)
出示小组活动要求:
①每个组为抽取的物体做两张名片。
②每张名片选择一个测量工具。可以选择工具篮里的工具,也可以选择另外的工具。
③小组合理分工:2人测量,1人记录,1人汇报。
④商量好测量方法后开始测量。
(学生小组阅读活动要求,明确每一步做什么,然后进行一分钟小组交流:我们要测量的对象是什么?我们选择的工具是什么?我们小组准备怎么去测量?我们如何分工?小组交流结束,开始测量活动。)
学生在测量过程中遇到两个问题:
问题一:工具篮里相同的测量工具不够,怎么办?
①可以借别的小组不用的工具。
②先把工具用完,然后把已经用的工具拿到后面接着用。
③两支笔交替使用。
④换其他测量工具试一试。
问题二:测量工具大小不是那么合适,不能刚好用完怎么办?
师(根据小组操作情况进行组内指导):用书测量教室瓷砖的高度时,空余的位置还能放一本数学书的一大半,就算上这本书,测量结果为教室瓷砖大约有5本书高。还可以说教室瓷磚的高比4本书高一些,比5本书矮一些。如果空余的位置只能放数学书的一小半,就忽略掉,不算这本书。
(小组活动过程中,先完成的小组可以继续制作第三张名片)
三、数据分析掀起度量的高潮
(教师用希沃授课助手拍下学生制作的名片,分组呈现)
数据分析一:测量同一对象,使用不同的测量工具。
出示3张名片:
师:这三张名片都是为窗户的宽而制作的,为什么记录的数据不同?
生1:他们选的工具不同,数学书、小棒、扑克牌的长度不一样。
生2:我们说窗户的宽的时候不能只说数据,应该把后面的单位带上。
师:当测量工具不同的时候,我们不能直接对比记录的数据。
数据分析二:使用同一测量工具,测量不同的对象。
出示6张名片:
师:在这些名片中,哪些可以通过数据直接比大小?为什么?
生3:前面4张可以直接比大小,因为它们都是用数学书去量的。
生4:前面4张名片中,黑板的长最长,瓷砖的高最短。
生5:后面2张也可以比,它们都是用小棒去量的。窗户的宽要长一些,教室的门宽要短一些。
师:根据同学们的发言,你想对这些名片说什么?
生6:只要量的工具相同,就可以直接比较大小。
师:只要测量工具相同,就可以直接看数据判断谁长谁短。
数据分析三:使用两种测量工具测量教室门的宽。
出示第11组制作的名片:
师:在刚才的测量中,很多组都不能刚好把测量工具用完,然后就选择用“大约”来描述结果。第11组的名片有些不大一样,你想对他们组说什么?
生7:老师要求是用同一个测量工具测量。他们做得不对。
生8(第11组):我们组用3本书测量后,后面剩余的部分不能再摆1本书,我们就选了短一点的小棒摆,发现刚好合适。
师:这样可以吗?
生9:虽然他们没有按老师的要求用同一种工具量,但他们想办法解决了这个问题。
生10:他们记录单上写得很清楚,我觉得也可以。
师:我们在测量物体时,很多时候不能刚好量完,这时就可以用他们组的这个方法,寻找比这个工具更小一点的工具继续量下去。关于这个不能刚好量完的问题我们以后还会继续研究。
四、总结反思积累度量的经验
师:在刚才的测量活动中,你们遇到了什么困难或问题?你们是怎么解决的?
经验一:测量窗户的宽,平放比竖放好操作。
生1(第7组):我们组遇到的困难是,用书量窗户时,竖着放,书容易跌落,我们组都忙不过来,后来选择平着放就很好测量。
经验二:测量工具不够,可以向其他组借,也可以换着使用,或用其他办法。
生2(第6组):我们遇到的困难是,彩色笔只有两支,不够量瓷砖的高。后来我们找其他组借了几支就解决了。
生3(第2组):我们组用彩色笔测量教室门的宽,两支笔换着用,就把这个问题解决了。
(在交流的过程中,学生明白可以交替使用工具,可以借助其他组的工具,可以换一个工具使用,还可以做记号。)
经验三:根据不同的测量对象选择合适的测量工具。
生4(第3组):我们组用小正方体测量黑板的长,小正方体太小了,数着数着容易数错,我们数了好几遍才数对。于是,制作第二张名片时,我们选择用数学书测量就容易数对了。
生5(第9组):我们组测量的是教室的宽,做第一张名片时,我们用的是数学书,数学书不够找别的组借。做第二张名片时,我们发现工具篮里的工具都不好用,就决定用脚来量,但教室这么宽,我们4个人的脚也不够,于是我就用我一个人的脚(学生边讲边示范,两个脚交替往前挪动)从这里开始,1个脚印、2个脚印……就这样,以后教室不管有多长我们都不怕。
师:测量课桌一圈有多长的小组为什么没选择数学书这个测量工具?
生6:书太大了,测量课桌面一圈不方便。
生7:用小正方体或者小棒好量。
师:没有一个小组选择工具篮里的橡皮擦,这是为什么?
生8:橡皮擦太小了,量的时候太麻烦,还容易数错。
五、课后制作提升度量的技能
师:今天,我们一起为教室制作了不一样的名片。你愿意把你的房间介绍给其他小朋友吗?请回家后为你的房间制作两张名片并和大家分享。
【教学反思】“教室有多长”是第六单元的第一课。本课作为正式学习长度单位之前的准备课,属于用非标准长度单位度量的教学阶段,在整个度量教学中有着举足轻重的地位。一年级时,学生积累了直接比较长短的活动经验,对长和短有了一定的认识。这节课的学习目的是让学生通过自选单位度量教室长度的活动,在“量(liáng)”中体会到“量(liàng)”,并能够用一定的方式表达和交流度量的结果,积累度量活动经验,为后续学习奠定基础。
本节课是学生动手操作的体验式活动课。二年级学生小组合作学习能力较弱,参与活动时经常会出现假热闹、瞎忙碌的景象,一堆人聚集在一起,少数人操作,多数人看热闹,一节课很容易在无序、无效中结束。
鉴于此,教师结合度量的本质及课程标準对该学段学生的学习要求,围绕用比较的眼光做有意义的度量进行教学设计,使整个教学活动得以有序、有效地进行。
1.提供多个度量空间,保证度量过程的有序性
将单一的测量教室有多长的活动创设成为教室里多个物体制作名片的情境,调动学生参与测量活动的积极性,让测量活动变得有意义。测量对象分布在不同区域,有水平方向和竖直方向的测量对象,为学生测量活动有序进行提供了空间保障,让每个小组都有足够的测量活动空间,丰富学生对长度属性的认识。
2.提供多种度量工具,提升度量结果的有效性
本节课虽是学生自选多元化非标准单位进行测量,但选择的非标准长度单位应是规范的。因此,教师提供工具篮给学生选择,同时也允许学生自主选择工具篮以外的度量工具。只要同类度量单位长度一致,万物皆可作为度量工具,这也是度量历史的起源。
3.提供多种度量名片,感受度量本质的一致性
整节课围绕“为教室制作名片”,设置了名片欣赏、名片制作、名片分析三个环节。名片内容紧紧围绕“度量距离”这一本质进行设计:度量对象与度量工具进行比较,比较的结果即度量单位个数累加的结果。同一度量对象,用不同度量工具度量,体会度量工具不同得到的结果可能不同;同一度量工具度量不同度量对象,体会统一度量单位的重要性。估测环节能发挥学生对距离远近感知的本能,帮助学生形成良好的量感。
在认识标准单位厘米和米以后,请学生再次用标准单位进行度量,并将度量结果记录在名片下方,体会统一标准单位为交流与研究带来的科学性和一致性。学生在“制作名片”的过程中感受度量的意义,在“数+度量单位”中发展数学表达的能力,在“做”中积累数学活动的经验。
“无度量则无数学”,师生共同在每一次的度量学习实践活动中,继续演奏有意义的度量之歌。
(责编 金 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