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广西海洋生态文明建设研究

2020-03-12张云兰夏慧辉吴尔江

广西社会科学 2020年10期
关键词:广西海洋文明

张云兰,夏慧辉,吴尔江

(1.广西大学 林学院,广西 南宁 530004;2.广西财经学院 经济与贸易学院,广西 南宁 530003;3.中共桃江县委党校,湖南 益阳 413000;4.广西海洋研究院,广西 南宁 530022)

广西作为我国重要的沿海地区,一湾连十国,具有明显的区位优势、突出的战略地位、丰富的产业资源和巨大的发展潜力[1]。2019年广西海洋生产总值为1664亿元,比2018年增长13.4%,占广西生产总值的比重为7.8%,占沿海三市(北海、钦州、防城港)生产总值的比重为49.5%[2]。但在海洋经济快速增长的同时,广西也不可避免地出现了海域污染、海洋资源过度开发、红树林生态系统破坏和海洋生态环境恶化等问题,威胁到人类自身的生存与发展。2017年4月,习近平总书记在广西考察调研时强调,广西一定要打造好向海经济,谱写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新篇章。广西发展的潜力在海、优势在海、希望在海,在大力发展向海经济、实现海洋强区目标的过程中,必须牢守海洋生态底线,全面开展海洋生态文明建设。

一、广西海洋生态文明建设的现状及存在问题

(一)广西海洋生态文明建设的现状

1.海洋生态环境保护意识不断提高。近年来,广西海洋生态环境保护意识不断提高,从多个方面推进海洋资源环境保护,体现了对海洋生态文明建设的高度重视。首先,广西建设了2个国家级(北仑河口、山口)和1个自治区级(茅尾海)红树林自然保护区、2个国家级海洋公园(茅尾海、涠洲岛)、1个国家级海洋生态文明示范区(北海),积极开展海洋生态环境保护工作。其次,广西在全国率先开展海域海籍全域全覆盖基础调查工作,通过详细调查,摸清海洋资源“家底”,为广西海洋生态文明建设提供了科学依据。再次,在海洋资源开发利用中,广西划定了“最高、最严”的海洋生态红线,体现了推进海洋生态文明建设的决心和勇气。最后,广西高度重视海洋法律法规工作,先后颁布实施《广西海洋环境保护条例》《广西海域使用管理条例》《广西无居民海岛保护条例》《关于深化用海管理体制机制改革的意见》《广西海域使用权招拍挂管理办法》等,为海洋生态文明建设提供法律保障。

2.海洋生态环境综合整治修复持续推进。海洋生态环境修复是海洋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内容之一[3]。近年来,广西海洋生态环境综合整治修复工作持续推进。广西海洋局组织沿海三市海洋局大力开展海洋生态环境修复工作,陆续启动广西北仑河口边界海岸带生态修复工程项目、广西钦州市茅尾海沙井生态修复工程项目、广西钦州茅尾海国家级海洋公园能力建设与生态恢复工程、广西山口红树林保护区应对区域和全球胁迫的生态建设工程、广西石角退化红树林区淡水补充与系统修复工程等多个海洋生态环境综合整治修复工程。同时,开展北海滨海旅游生态监控示范区项目、北海银滩综合整治项目、北海涠洲岛综合整治项目、防城港生态型海岸带整治修复示范项目、钦州茅尾海综合整治修复项目、钦州市龙门岛退堤还海区域整治项目等多个海洋生态修复项目。这些工程项目的陆续实施,不仅提升了海洋生态环境质量和修复效果,还有针对性地保护了广西各类型的海洋资源环境,更好地维护了广西海洋生物多样性,有效促进了海洋生态系统的良好运行。

3.海洋生态环境在线监测体系逐步完善。海洋监测预警是海洋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手段,广西逐步建立了较为完善的海洋生态环境在线监测体系。近年来,广西海洋局主动与国家海洋预报中心、广西卫视等单位合作,初步完成了海洋监测预警预报的纵横连接,实现了海洋信息的快速传递和实时共享。通过海洋监测预警体系,广西成功应对“威马逊”“海鸥”等重特大海洋灾害,并且实现海上无人员伤亡,最大限度地降低重特大海洋灾害造成的损失。同时,为了落实防灾减灾工作,广西开展海洋防灾减灾风浪实时监控项目,实时观测海洋水文气象的风向、风速、波浪、气温、气压、水温、盐度等要素,有效服务于海洋科学研究、海洋生产生活和海洋生态文明建设[4]。

(二)广西海洋生态文明建设存在的问题

1.统筹协调机制不够健全。统筹协调机制是海洋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保障。目前,广西统筹协调机制还不够健全,海陆分治、海陆脱节的现象和问题依然存在。2013年,北海市草头村由于陆基海水养殖场常年排放的有机质污染为团水虱提供了丰富食物,导致团水虱种群爆发后大量啃食红树林,造成红树林死亡。2019年,北海市合浦县白沙镇榄根村由于陆域填土基本推进到海堤陆侧,码头围堰封闭成型,导致高岭土和吹填悬浮物快速沉积,迅速提升红树林滩涂高程,造成红树林死亡。陆续发生的海洋生态环境破坏事件可以看出,广西海洋环境保护与沿海区域经济发展缺乏协调,综合决策缺乏融合,同时沿海地区的海洋管理与流域管理、土地管理和行政管理之间未能很好衔接,导致海洋与流域环境保护分而治之,资源开发利用与环境管理分离。

2.海洋资源开发不够合理。海洋资源开发利用状况主要和海洋产业类型、海洋科技水平关系密切[5]。一方面,广西海洋资源开发不够合理,主要原因是海洋产业结构不够合理,以传统的资源型海洋产业为主,战略性新兴海洋产业发展不足。另一方面,由于产学研一体化的海洋科技体系还没有完善,新型、集约型海洋发展模式尚未形成,广西海洋经济发展仍然是以传统的粗放型发展为主要模式,以高能耗、高污染、低附加值为主要特点,严重制约海洋资源的高效利用和海洋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3.海洋环境污染仍较严重。海洋是众多流域和陆源污染物的总汇[6-7],极易造成污染。近年来,随着广西沿海地区城镇化建设规模不断扩大、人口快速聚集,社会经济快速发展的同时海洋的陆源排污量也日趋增加。由于广西当前的海洋污染治理方式仍以末端治理为主,缺乏对陆源污染源头的全面、有效控制,导致海洋污染日趋严重,大大增加了海洋环境保护的压力。沿海地区污水处理厂提标改造工作滞后,尾水中磷、氮、悬浮物等排放量超《城镇污水处理厂污染物排放标准》一级A标准的排放现象较为普遍。2019年第一期近岸海域环境质量监测结果显示,北海市20个监测点位中,近岸海域海水优良点位(一类、二类水质的点位)比例比2018年同期下降10个百分点,总体水质下降①《北海市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印发北海市2019年近岸海域污染防治问题的整改方案的通知》,见http://www.beihai.gov.cn/zwgk/jcxxgk/zfwj/szfbgswj/201908/t20190801_1908802.html。。

二、促进广西海洋生态文明建设的对策建议

(一)健全管理制度,引导公众参与

首先,健全海洋管理制度。建立广西海洋资源与环境领域行政审批权限清单制度,加强海洋事业决策程序建设,建立重大决策的终身问责制和责任追究机制。其次,完善海洋生态文明建设标准体系。在严格执行国家相关标准体系的基础上,进一步完善广西的海洋环境监测和评级管理标准、海洋保护区分类管理标准、海洋生态补偿技术标准,积极探索和完善广西海洋环境保护评价技术体系。再次,完善海洋生态环境监管体系。认真落实国家海洋监管制度,建立广西海洋环境监管工作机制,全面覆盖沿海市、县的海域综合利用、海岛管理、海洋环境保护、海洋环境执法等关键领域。又次,建立广泛的海洋生态文明建设宣传教育工作机制[8]。加强广西海洋生态文明建设的宣传教育,通过各种新闻媒体,利用世界海洋日、海洋博览会、海洋科技展览会和海洋科技活动周等主题活动,大力推广海洋生态文明建设的新思路、新经验、新成果和新技术,提高宣传教育的广度、针对性和有效性。最后,完善公众多元化参与的举报、听证、舆论监督制度。建立全民参与的社会行动体系,接受公众对海洋资源和环境管理的监督,引导公众参与广西海洋生态文明建设。

(二)做好规划布局,实施目标控制

第一,科学编制“十四五”海洋发展规划。编制“十四五”期间的广西海洋事业发展规划、向海经济发展规划、现代渔业发展规划、海洋产业发展指导目录和海岛保护规划等,将海洋生态文明理念融入海洋经济发展。第二,严格执行海洋功能区划。开展自治区级海洋功能区划实施情况终期评估,组织编制“广西壮族自治区海洋功能区划(2021—2030年)”“广西壮族自治区海岸带保护与利用规划”,合理安排海岸带的生产、生活和生态空间,对海岸带的空间利用、发展强度实行分类控制,提高集约度和资源使用效率。实施岸线的分类管理,将天然岸线保有率控制指标和海岸线整治长度指标逐步分解到沿海市、县政府。第三,控制重点海域入海污染物总量。开展广西重点海域海洋环境承载力研究,促进当地海洋、环境保护、水利等部门合作,共同开展入海污染物总量控制试点,确定海洋水质管理目标、减排指标和排放海域控制总量。

(三)统筹陆海联动,完善管控机制

首先,完善区域联动、陆海统筹的综合管理机制。完善广西海洋生态文明建设的协调推进机制,协调自治区海洋、财政、发展与改革、环境保护、交通运输、科技等部门,形成分工与责任明确的工作机制。加强陆海各相关部门的合作,共同开展广西沿海污染源和排污口调查,加强对沿海港口、重点企业和工业排污口的监测。其次,加强海洋环境管理模式创新。加强广西陆海一体化管理,进一步探索流域管理与海域管理相结合的模式,建立流域与海域管理信息共享机制,推动海洋管理创新。再次,建立海洋生态文明建设绩效评价机制。研究制定海洋生态文明建设绩效评价的目标和方法,开展广西壮族自治区和沿海市县的海洋生态文明建设绩效评价工作,落实相关领导和人员的生态文明责任制。最后,探索海洋生态补偿机制。将海洋生态补偿与当地海洋生态保护和修复措施有效结合,探索建立以结果为导向的广西海洋生态补偿激励机制,将海洋生态环境和渔业资源损害纳入海洋生态补偿范围。

(四)优化资源配置,加快产业调整

第一,促进海岛资源市场化。完善广西用海招拍挂制度,促进海域和无居民海岛使用权的市场化转移。培育海域使用权二级市场,规范海域使用权转让、租赁、抵押等行为。建立无居民海岛使用权价值评估制度,制定无居民海岛使用权评估技术规范。开展广西海域评估和无居民海岛基准价格制度的理论和实践研究。第二,促进沿海产业合理布局。实施差异化的广西海洋产业政策,年度围填海指标优先保障自贸区和沿海地区重点建设项目用海,鼓励建设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工业园区。第三,加快推进传统产业转型。利用海域使用许可、海洋工程环境评估、生态红线管控等手段,促进广西海洋渔业、海洋造船业、海洋油气业、海洋盐业等传统产业的改造升级,提高产品技术含量和附加值,增强市场竞争力。第四,大力培育海洋战略新兴产业[9]。在广西重点发展海洋物流、海洋能源开发、海洋旅游等新兴海洋产业,在条件允许的地方,加速推进海水淡化水作为生活用水的补充水源。

(五)鼓励科技创新,推进人才建设

首先,增强海洋科技创新能力。全面实施广西科技兴海战略,强化海洋科技创新,加快海洋生物育种、海洋生物医药及产品、海洋可再生能源利用、海洋环境监测与预警等高新技术的研究与开发,促进海洋生态文明领域科技成果的转化和应用。其次,加快推进信息化建设。落实广西“互联网+”海洋生态文明行动计划,构建广西海洋云计算服务平台。利用物联网、云计算、大数据、移动互联网、遥感等信息技术手段,实现“互联网+”与海洋生态环境保护、海洋生物资源预测、防灾减灾和海域监督等结合。再次,加强海洋科技交流与合作。支持广西与国内外重点大学和科研机构开展海洋科学技术交流与合作,一方面与周边省份深化海洋产业和科技领域的合作与交流,另一方面与海上丝绸之路沿线国家在海洋和渔业领域进行合作。最后,加强海洋生态文明建设的人才培养。鼓励广西涉海企业建立海洋人才发展基金会,增设博士后流动(工作)站,引进高层次创新队伍,与高等学校、科研机构合作,开展海洋生态文明建设重大科技攻关。

(六)加强海洋保护,落实生态修复

第一,加强海洋生物多样性保护。建立广西海洋生物多样性和外来入侵物种信息数据库,大力预防和控制外来入侵生物。进行稀有和濒危海洋物种危险状况调查和评估,建设各类生态走廊,扩大濒危滨海植物的人工繁育。第二,修复受损生态系统。统筹广西沿海地区综合系统修复,实施“蓝色海湾”整治行动,示范推广“退养还林”“退养还湿”“退耕还林”,逐步构建陆海一体、覆盖全面、结构完整的大纵深海岸带生态屏障。第三,加强海岸整治和恢复[10]。保护和修复广西自然岸线,严格保护海洋保护区、河口等自然形态保持完好、生态功能与资源价值显著的自然岸线。推动广西人工海岸生态化,恢复海岸生态功能,提升海岸景观效果,拓展公众亲水空间。第四,开展海岛整治修复。开展年度海岛统计调查工作,掌握广西海岛生态保护、海岛开发利用、海岛人居环境、特殊用途海岛保护和海岛管理等动态信息,促进广西海岛资源可持续利用。第五,修复渔业生态资源。加强广西渔业空间管控,划定滨海湿地常年禁捕区,对接内陆水域禁渔和南海伏季休渔,推动河流—海洋、滩涂—近岸—浅海系统性渔业资源与生态环境保护。

(七)强化监测预警,严格监督执法

首先,完善海洋环境监测评价体系。建立自治区、市、县三级监测中心和监测站,统筹协调、合理分工,明确监测职责,形成科学的管理监督评估体系。尤其是加快县级海洋监测体系建设,优化监控布局,加大各级财政对监测能力建设的投入。其次,加强海洋生态预警与防灾减灾。综合利用无人机、无人船和卫星等新设备和技术,建立广西立体监测网络。继续开展海洋资源和环境承载力监测预警,严格预防和化解区域重大海洋生态风险。再次,开展海洋自然资源资产调查、监测、核算和评估。加快建立广西海洋自然资源调查和监测体系,建立海洋资源实物资产账户,编制资产负债表,了解海洋自然资源资产基本情况。最后,严格统一海洋环境监督执法。要求广西各级海洋监察和渔业管理工作队与司法部门建立合作机制,加强多部门联合执法和跨区域执法,并严格查处违规、违法行为。

猜你喜欢

广西海洋文明
广西贵港
请文明演绎
漫说文明
爱的海洋
对不文明说“不”
第一章 向海洋出发
文明歌
广西出土的商代铜卣
广西诗歌五人谈
广西追歼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