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硗碛藏族乡文化旅游产业的构建方向

2020-03-12苏绍智

广西质量监督导报 2020年11期
关键词:文化产业旅游资源

苏绍智

(中央民族大学经济学院 北京 100081)

一、硗碛乡基本情况

(一)硗碛乡旅游业发展现状

硗碛藏族乡隶属于雅安市宝兴县,距离省会成都仅200余公里,北接阿坝西邻甘孜地处四川嘉绒藏区东南一隅是四川交通最为便利的民族地区之一。硗碛乡境属于四川盆地向青藏高原过渡地带,境内山峦起伏、植被丰茂,形成了众多观赏性极佳的自然景观,红军长征翻越的第一座大雪山就在硗碛。位于硗碛乡西南的嘎日村内,有一处被称为达瓦更扎(意为美丽山峰)的高山牧场近年来被摄影爱好者所发掘,随后该地得到政府重点开发。由于旅游业的带动,与景区临近的部分村民的收入水平大幅改观,当地村民长期以来以务农放牧为生计的单一生产模式得到改变。可以看做是硗碛乡开始正式重点发展以景区旅游业为主的第三产业,改变过去单一农牧产品自给自足经济形态的开端。旅游业的发展为硗碛乡带来了巨大的变化,但是也出现了一些问题是我们所不能忽视的。一是目前硗碛乡的旅游业是以单一的自然观光为主,旅客停流时间短暂。这样就大大降低了旅游者在旅游区消费的程度。二是由于本地旅游产品文化附加值的外部文化场域的游客的对本地文化形态、社会生活方式造成很大的冲击,而这恰恰是旅游场域理论所讲的场域理论所讲的民族地区旅游开发的最宝贵的、最长远的旅游资源之一。

(二)硗碛乡旅游资源优势

1.区委条件优越

硗碛乡离成都只有200余公路,是四川离省会最近的少数民族聚居区之一。并且硗碛乡为四姑娘山、九寨沟旅游环线上,在交通地理条件上对发展旅游业有天然的优势。在自然生态方面硗碛乡位于青衣江源头,植被丰茂,民居建设因地制宜呈现出依水为脉,溶于自然的聚落布局;居作相宜,疏密有致的村落空间;有巧用水系,梳理功能的用水智慧为特点。

2.传统建筑特色

硗碛乡特色嘉绒民居主体是和其他嘉绒地区建筑一样藏式的石砌墙体,但是在屋顶木结构和室内布局有呈现出明显的地区特色。特别是民居内部独特的锅庄房是硗碛乡嘉绒藏族民间生活的核心场所,其内部独特的空间结构体现出当地藏族群众古朴的民间智慧,可以十分清晰的反应当地居民的信仰层次,是体验硗碛嘉绒藏族民风民俗的绝佳载体。

3.独特的藏族风情

硗碛乡藏族所通用语言为藏语嘉绒方言,且各种民风民俗尚有比较完整的传承,是体验嘉绒这一藏族历史文化中独特一支的绝佳去处。这里代代传唱的嘉绒锅庄、多声部民歌的音律与舞步有别于相邻的其他藏区,自成一派别。当地还有藏式彩色腰带、银饰加工、羊毛衫制作等民间手工艺传承下来。

二、开发传统文化资源

硗碛乡的无论总自然风光还是人文风情来讲旅游资源都是丰富的,但是这些资源有些没有被充分的利用起来,有些正在慢慢消逝甚至应为旅游开发不当加速了文化资源流失、自然资源的破坏。开发自然资源是一个短期内可以达成的、投资回报也是可以短期的实现的旅游资源开发形式。但文化资源的开发却需要充分的了解当地的文化内涵和精髓,这需要研究者运用民族学、社会学的田野研究深入到文化个体之间才能有正确的判断,这就导致了文化资源的开发是需要一定的周期的,而当前硗碛乡的文化资源的开发还远不够,绝大多数的游客都是以自然风光的观光为主,而且在一些仅有的可以提供的文化产品中出现了一些文化的异化。例如篝火晚会中的歌舞表演都是以一些现代锅庄舞为主,相对于硗碛这个特殊的文化场域,其艺术价值和文化意义远不及硗碛传统的多生部锅庄。还有一些手工艺商品的出售,游客的来了解仅仅限于“稀奇”和“好看”没有了解和体验这些手工艺品的制作过程和上面的文化符号所蕴含的美好寓意。这无论对文化传播和经济效益的提高来说都是消极的。

文化资源的开发主要是通过已有文化的保护进行转化,比如硗碛的多声部民歌,川内包扩四川音乐学院在内的多个艺术团体都曾来采风调研,其艺术价值是得到肯定的。2009年硗碛多声部锅庄还被收录进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类似于这样一些比较成熟的文化形态我们在保护传承的基础上做一些舞台化的转化,做为文化商品呈现在游客面前。这在其他民族地区是有成功的经验可以借鉴的,例如“云南映像”、“丽江千古情”等。其次是对一些可以提取的文化元素要有创新性的文化创意产品,例如传统的藏式花带、羊毛毡、银饰等对外地游客在使用功能上来讲是缺乏吸引力的,只有把这些本地特有的材料和元素运用大众化的商品中,让游客买到即实用又具有地方元素的旅游产品。除了以上的文化资源开发形式还可以创立一些体验式的项目、如纯原生态的民宿体验,传统食品、传统手工艺品的制作体验等这些都会大大提升游客旅游观光的趣味度和对本土文化的接触面,从而实现旅游场域论所提出的文化消费和货币支付的转换。

三、培植现代文化产业

文化资源开发最终要形成一些本地特色的文化产业,像硗碛乡这样的民族地区旅游开发条件成熟,可以通过旅游产业和文化产业的相互融合、相互促近来发展文化产业,这是有其合理性的。文化产业与旅游产业虽然各有不同的技术、产品、业务、运作、市场边界,但二者具有共同的属性、特征,能够实现融合发展。从共有属性看,旅游产业与文化产业都是既有文化属性又有经济属性的综合性产业,都具有扩大消费需求,促进经济发展方式转变,推进产业结构优化、提升的重要作用。

从共有特征看,旅游产业与文化产业具有地域性、消遣性、经济性、传承性、创造性等共同的特征。从互动机制看,文化产业与旅游产业是密切联系、相互作用和相互促进的。文化是旅游的根和魂,旅游是文化的形和体。没有文化的旅游没有魅力,没有旅游的文化则缺少活力。从文化产业角度看,文化是旅游的灵魂和重要内容;文化与旅游相结合形成旅游的特色和魅力;旅游成为文化生活的重要内容;文化消费是旅游消费的重要内容。从旅游产业角度看,旅游是文化的载体、传播渠道和交流方式;旅游是文化繁荣的重要支撑;旅游产业为文化产业的发展提供更加广阔的市场空间。

硗碛乡要培植文化产业的发展,一是政府要深刻认识推进文化与旅游融合发展的重要性和紧迫性,充分认识文化产业与旅游产业相互促进及其融合对区域经济文化社会发展的推动作用。积极探索推进文化产业与旅游产业融合发展的新方法、新思路、新途径;坚持走政府引导、企业运作、社会参与的大产业发展道路;制定和完善发展文化旅游,共同培育市场和产业的发展规划。二是要有项目带动,即开发以文化体验为主要特征的旅游项目,以各种文化活动促进旅游市场繁荣。三是综合发展,即兼顾区域内旅游产业和文化产业发展的共同需求,统筹规划,加强资源的整合力度,实现产业大发展。三是品牌带动,即创建一批区域、即国内知名的品牌,突出特色,实现品牌与资源互享,搭建旅游与文化产业融合发展的桥梁。四是企业驱动,即组建国有控股的骨干型企业,同时培育一大批小型的以民间为主体文化旅游单位,通过企业运作把各项资源有机地组合在一起。五是管理创新,即旅游产业与文化产业的协作由过去的松散走向协同,走政府引导、企业运作,区域协作的道路,实现规模化、集约化发展。六是充分引进各类应用型、技能型和创造型的人才,以适应文化产业与旅游产业融合发展的需求。同时加强员工培训,培养出一支懂管理、善经营的复合型人才队伍。七是努力营造良好的人才创业和成长环境,尊重知识,尊重人才,充分发挥人才的创造才能,发挥本地居民作为文化资源持有者的主观能动性,以推动文化产业与旅游产业的融合发展。这上各个方面都是硗碛乡也实现旅游文化产业相互促进发展所应该实践的,有的已经有所涉及但还需要根据实际情况调整和加强。

四、结语

硗碛乡的旅游文化产业发展即统一于大多数类似的民族村寨旅游区的建设,又有且必须有自身独特的特色,既要借鉴成功的经验又不能完全照搬,否则就会陷入旅游景区千篇一律的怪圈。毋庸置疑,在传统文化的保护中坚持完整性、主动性的动态保护和旅游发展的和谐促进关系、立足于对民族地区优秀传统的保护是是发展旅游业的关键和前提,传统文化作为旅游资源,与旅游发展相结合才能更大限度地体现其经济价值,旅游开发并不妨碍对历史文化资源的保护。

猜你喜欢

文化产业旅游资源
基础教育资源展示
一样的资源,不一样的收获
资源回收
文化产业空心化隐优
资源再生 欢迎订阅
旅游
文化产业
文化产业
出国旅游的42个表达
关于文化产业发展的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