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从一个到一个团队劳模创新工作室引领传承“以点带面”

2020-03-12

工会博览 2020年33期
关键词:以点带面劳模岩土

“一个人干得再好只能代表一个点,但是把我们的技术,连带我们的工匠精神一并打包传递给新一代的年轻工人,从一个人的能量转换成一群人的能量,就实现了从技术到对职业热爱的传承。”全国人大代表、航空工业凌峰军品分厂加工中心班长刘忠这样说。

对于劳模创新工作室而言,无论是劳模精神的引领,还是工匠精神的培育,其目的都是为了实现从劳模个体出发,打造一支素质过硬的技能人才队伍,以支撑国家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的实施。

匠心筑梦薪火传承

□北京市勘察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党群工作部专员王雨新

2017年12月,由全国勘察大师、北京市劳动模范周宏磊领军的“科技创新规避地下工程风险——周宏磊创新工作室”正式通过北京市总工会与北京市科学技术委员会的联合评定。工作室致力于城市地下工程规划、建造、运营各阶段岩土工程与地下水环境关键技术问题研究,致力于推动高技能人才培养和科技成果的转化应用,为新一代岩土人的技艺传承与创新搭建平台。

周宏磊的“岩土梦”传承了老一代北勘人专注和敬业的精神。1995年,25岁的周宏磊硕士研究生毕业加入北京市勘察设计研究院(简称“北勘院”)。入行之初,他跟随中国工程院院士张在明开展科研工作,老辈院士对科学严谨和刻苦钻研的工作态度、爱岗敬业和甘于奉献的人生价值观让他萌生出对事业成功的渴望与追求,也立誓将毕生精力投入到岩土勘察事业中去。

从业25年,周宏磊主持审定“国家大剧院、国家体育场等国家重点建筑,中国尊、天津117等超高层建筑,城市轨道交通及山岭隧道”等数百项的岩土勘察和技术咨询工作。围绕高质量建设目标,完成“复杂工程设计及城市环境条件下建设项目的岩土工程综合技术应用体系”技术成果与应用,提供了工程建设全过程、一体化的岩土工程技术支撑,实现了质量安全、技术先进、经济适用和资源环保的目标。

在岩土行业深耕细作、笃定前行的同时,周宏磊时刻不忘将自己手中的薪火传承下去。他高度注重团队建设和人才梯队培养,倾心倾力帮助和带领青年勘察工作者实现人生价值。以他命名的“周宏磊大师工作室”,已成长为一支行业知名、承担国家和北京市重大研究项目的高素质研究团队。在他的引领和指导下,北勘院获得了一批北京市级优秀人才培养集体和个人项目资助,形成多个“产学研用”创新团队。

如今,周宏磊和他创新工作室的年轻人,将深基坑工程设计BIM化模型建立关键技术应用于北京城市副中心博物馆、图书馆和剧院“三大馆”建设以及河北雄安新区容东片区等重大工程中;他们坚持勘察先行,项目团队踏峰峦,跨沟壑,把脉大地探真知,持续助力国家速滑馆、冬奥延庆赛区国家高山滑雪中心、延庆世园会、兴延高速公路、109国道等重点项目工程,在专业实践、研究与创新的道路上,初心不改,薪火相传。

2020年初,新冠肺炎疫情肆虐,周宏磊第一时间带领工作室成员,为北京小汤山医院修缮扩建工程提供地基基础核验、基槽开挖等岩土工程咨询服务,以更优的服务水平、更强的服务能力回报国家、社会和人民,在全国工程勘察行业的科技进步中发挥着积极的影响和示范作用。

微评1

张金海:一个人搞技术不如一个团队,希望形成团队的合力,将劳模创新工作室的作用发挥到极致,用一个人影响一个团队,用一个团队影响整个行业。这样的“以点带面”,才能将劳模创新工作室的作用发挥到极致。

微评2

胡振良:创新工作室设立的最终目的就是实现从一枝独秀到遍地开花。各个企业应该根据本公司青年技术人才的特点,在传统技能竞赛、技术交流、在“师带徒”的基础上,融入创新元素,“私人订制”培养计划,一人一方案,有针对性地培养青年技术骨干,这样才能形成人才梯队,在创新实干中为青年人创造更多机会。

“一室五站”助力工匠人才队伍培养

□北京现代汽车有限公司党委宣传部宣传主管郝思媛

“王志伟创新工作室”成立于2010年,2011年被评为北京市首席技师工作室,2014年被评为北京市首席技师重点资助项目工作室。在公司“十三五”人才培养规划中,工作室以“工匠精神”为引领,以专业技术(工程师)、专业技能(技师)人才建设为核心,以科技创新为导向,全力打造“大厂工匠、百炼成钢”人才培养品牌和“一室五站”人才培养模式,为北京现代汽车有限公司人才培养提供了全新有效的范本。

一是资源整合,发挥工作室的引领带动作用。以工作室为平台,围绕整车制造环节中的冲压、车身、涂装、总装、工程技术设置五个专业创新工作站,构建立体化人才培养结构,从原来的单一性发展方向,转变为整车发展的风向标,共享优势资源,积极为职工开展各种相关职业技能的培训,不断推进技能型人才培养工作。每季度开展专业技能竞赛,以练代学,在实战中积累经验,培养更多的工匠,为生产一线服务。

二是强化理论知识,提升专业能力,储备专业型人才。工作室推出一些列有助于一线技师技能培养的“E2E每周技术推客”和“志伟大讲堂”,传授汽车理论知识和装调技能。培训课堂先后培训了职工4000多人,培养出7名技术过硬的汽车电器维修工,更有40人在工作室的指导下成长为技师,有2人成为高级技师。

三是广纳创新智慧,弘扬创新精神,提升创新能力。工作室在不断改造中完善了70平方米专门的理论培训区,并先后邀请了30余位技术专家进行理论培训和现场技术指导,受训职工174人。在讲解汽车专业知识的同时,创新方法TRIZ理论的课程也穿插其中,列举了大量创新原理、方法及产生的创新案例,运用创新方法解决生产实际问题,职工受益匪浅。

“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作为北京市“双重点”创新工作室,“王志伟创新工作室”已经成为北京现代大厂工匠人才培养的重要平台,也是公司对外交流职工创新、技能人才培养的重要窗口,为企业培养出许多德才兼备、素质过硬、技术精湛、生产急需的优秀技能人才,在打造学习型、创新型、技能型职工队伍中发挥着巨大的优势和作用。在工作室的带领下,北京现代已建成“公司技师队伍”“工程技术队伍”“高级技工队伍”三支人才队伍,从素质、理论、技能、管理能力等方面全面培养汽车工匠。总装车间涌现出了大批善于创新、勇于钻研的大厂工匠,其中有自制微钣金设备的田耕新,有善于处理电装维修疑难问题的李健,有被誉为“维修百事通”的王金良……有了过硬的技术,很多年轻技师已成为北京现代布局全国三地五厂的建设者,逐渐成长为影响一批人、带动一批人的青年技术榜样。

微评3

金伟:劳模创新工作室是职工创新的领跑者,更是职工创新的助推器和孵化器,展现了“以点带面”的示范效应。劳模工作室的创建不仅突出了劳模精神和工匠精神,而且弘扬了企业文化,做好了“传帮带”工作,更实现了“点亮一盏灯、照亮一大片”的效果。

微评4

刘豫杰:劳模创新工作室要用好“传帮带”法宝,成为培育职工队伍的“练兵场”。其不光要为一线职工尤其是青年职工提供一个具有吸引力、创造力的学习成长平台,更要引导他们大胆创新,使更多青年职工在学与思中愿意创新、践行创新,并在企业营造出“处处是创新之地、人人是创新之源、时时是创新之机”的氛围。

突出“四个培训”强化代际传承——以大庆油田杨海波创新工作室为例

□铁人学院理论研究部主任傅殿戈

一部大庆油田开发史,就是一部艰苦创业的历史,也是一部英雄辈出的历史。在新的历史时期,实现国家高质量发展,推进油田振兴发展,更需要大力弘扬劳动光荣、技能宝贵、创造伟大的时代风尚,更需要“一个铁人走在前,千万个铁人跟上来”,搞好“传帮带”。大庆油田杨海波创新工作室,自成立以来坚持创新载体传技,提质培优见效,增值赋能创优,强化代际传承。

一是区分层次,精准培训。为了更好地确保培训效果,工作室成立伊始便结合油田生产实际开展培训调研,准确把握不同岗位、不同层次受众群体的培训需求。经反复尝试,工作室创新推出“5+4”差异化培训法,即将受众细分为企业新职工、一般岗位人员、鉴定参考人员、技术工种人员、生产骨干五类人群,相应举办基础培训班、技能强化班、考前辅导班、精英特训班四类培训班,实现了分类施教、因需施教、创新施教。

二是对接岗位,直观培训。为了突出培训的实效性,强化受训者的直观感受,工作室从每一名学员的实际需要出发,建设拆解室和多功能展厅,对生产现场小型部件全部现场拆解,大型部件制作可视模型及演示动画,展示内部构造和工作机理,让大家对比较抽象的“结构”“原理”等“一目了然”。在此基础上,还建设标准化实训场地,使大家对“流程”“操作”等“心中有数”。

三是激发兴趣,趣味培训。为提高学员学习兴趣,引导学员主动参与培训,工作室自主研发了“员工自助学习系统”,囊括了8大模块258个培训视频、13本电子书籍、10622道鉴定试题,将连连看、对对碰等游戏融入技能培训,形成了自主学习、自助考试和自我评价三大功能。强大的信息储量、浓厚的娱乐趣味,使学员在轻松中获取知识,在兴趣中掌握要领,在快乐中学到技能。

四是拓展课堂,智能培训。为了强化学习的“随身感”“贴近感”,工作室以“互联网+培训”为抓手,自主研发了手机培训平台“海波题库通”,让一线职工能够充分利用零散时间,在乘坐通勤车、排队等候,甚至睡觉之前都可以点击学习。学习平台一推出便在职工中获得良好的口碑,大家通过微信扫码、朋友圈分享等方式,一传十、十传百,受众职工达5万之多。

精准培训、直观培训、趣味培训、智能培训,使受训学员岗位技能得到快速提升,并培养出众多技术能手。截止目前,已累计培训员工5000多人次,有300多人获得技师和技术能手称号,其中学员程亮和李允充获得中石油职业竞赛金牌和银牌,真正实现了“以点带面”。

微评5

冯远:劳模创新工作室是劳模精神和创新精神的有机结合,一方面要注重创新文化土壤的厚植和职工创新意识的培养,另一方面是要发挥劳模的“传帮带”作用,为一线职工尤其是青年职工提供一个具有吸引力、创造力的学习平台、引导职工大胆创新。

微评6

满建强:创新没有休止符,劳模创新工作室完全可以打造成以“空间支持、技术援助、人才培养、成果转化”的“四位一体”综合创新平台,逐步实现与外部市场无缝对接,为企业新旧动能转换提供技术支持。这样一来,它不仅可以为企业带来效益,也可以在打造知识型、技能型、创新型高技能人才队伍方面发挥重要作用。

猜你喜欢

以点带面劳模岩土
动物“劳模”竞选
陕甘宁边区的劳模运动
“劳模村”里的幸福密码
如何在农村小学开展科技创新活动
让书香校园绽放美术奇葩
让韵文识字散发无穷韵味
复杂岩土工程技术管理实践与思考
《岩土力学》2014年第9 期被EI 收录论文(40 篇,收录率100 %)
《岩土力学》2014年第7 期被EI 收录论文(40 篇,收录率100 %)
《岩土力学》2014年第6期被EI收录论文(43篇,收录率1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