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匠精神永不过时
2020-03-12
曾几何时,工匠成为与老百姓日常生活息息相关的一个职业,木匠、瓦匠、铁匠、石匠等等,他们平凡但不简单,他们秉持一颗匠心,用自己精湛的手艺为老百姓生活提供可靠的保障。伴随着工业时代的来临,一些与现代生活不相适应的老手艺、老工匠逐渐淡出日常生活,取而代之的是大量的机械化生产产品。尽管如此,在我看来,虽然字面意义上的匠人在逐渐减少,但是他们身上所承载的那份工匠精神却永不过时。
那么何为工匠精神?顾名思义,这种精神来源于工匠,工匠们总是不断雕琢自己的产品,不断改进自己的工艺,享受着产品在双手中升华的过程。工匠们对细节有很高的要求,追求完美和极致,对精品有着执着的追求与坚持,把品质从0提高到1,其利虽微,却长久造福于世。工匠精神就是精益求精、爱岗敬业、守正创新。
精益求精是工匠们勾勒出的一幅幅美丽油画。每一个具备工匠精神的人,都对工艺品质有着不懈追求,以严谨的态度,规范地完成每一道工序,小到每一块PCB单板上的元器件,大到变电站的每一个集成控制仓;小到每一个零件,每一道工序,大到每一次组装,每一次调试与检验,都是每一个具备匠心之人用心描绘的画板。瑞士手表之所以驰名世界、誉满天下,凭借的就是这种精益求精的工匠精神。瑞士制表商对每一个零件、每一道工序、每一块手表都精心打磨、专心雕琢,是因为在瑞士手表工匠眼中,只有对质量的精益求精、对完美的孜孜追求才能生产出一块合格手表。
爱岗敬业是工匠精神最本质的力量及灵感来源。“问渠哪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每一个具备工匠精神的人,他们把工作不仅仅当做养家糊口的工具,而是对工作始终保持初心和执著热爱,有着一生只做好一件事的坚决。在我们身边不乏这样的员工,他们坚守在自己的岗位上,为了更好地完成工作,不辞辛苦地贡献着自己的力量。他们像对待自己的孩子一样细心呵护每一块单板,每一台装置和设备,当装置出现问题时,他们总急于以最快的速度找到问题点,熟练地解决。他们严把质量关,决不让次品从自己的手中流出。他们每天面对着大量重复的劳作,但他们认为只要有心,平凡的岗位也能闪光,正如《大国工匠》中火箭总装厂的焊工——高凤林,35年坚守在为火箭发动机焊接的岗位上,诠释着对一份平凡职业的热爱与坚守。
守正创新是工匠们为画作点睛的一笔,让画面更加鲜活灵动。国务院总理李克强2016年3月5日作政府报告时指出,鼓励企业开展个性化定制、柔性化生产,培育精益求精的工匠精神,增品种、提品质、创品牌。由此可以看出,工匠精神不仅体现了对产品精心打造、精工制作的理念和追求,更是要不断吸收最前沿的技术,创造出新成果。如何把“中国制造”做到“中国创造”,我想靠的就是守正创新的精神,需要具备匠心的国人凭借自己的丰富经验和不懈的思考,带头实现一项项的工艺革新,早日实现中国制造的自动化和信息化,早日让中国创造誉满世界。
工业4.0时代的来临呼唤着“工匠精神”,而我们亦需要“工匠精神”保驾护航。那我们如何能够弘扬工匠精神呢?
关于弘扬工匠精神,原全国总工会宣教部部长王晓峰说:“工匠精神的养成,首先必须有与之相适应的良好社会文化氛围。应做好‘四个崇尚’。首先是崇尚劳动,尊重生产一线劳动者的劳动;其次是崇尚技能,关键是要让技能人才有地位、有较高的收入、有发展的通道;三是崇尚创造,真正的‘工匠精神’,应该是富有强烈的创新和创造精神;四是崇尚‘十年磨一剑’的理念。高品质的产品和高水准的服务,需要靠时间来精心打磨的,反观我们现有的制度与政策安排和评价体系,有不少都是引导人们急功近利的,追求‘短平快’,催促人们早出成果、多出成果,重数量、轻质量。”
作为一名在生产一线部门工作的员工,我认为,弘扬“工匠精神”首先须建立起相应文化氛围与激励制度,比如我所在生产部门相关奖惩制度中有关于激励一线员工参与工艺等改进的制度,相关制度的有效实施,大大激发了一线员工的改进热情。他们提出的每一次小小的改进都使我们产品的质量或者效率得以提升,因为他们是最熟悉产一线生产的人。另外,我们还需建立了“多能工”的培养计划和制度,鼓励一专多能,提升“多能工”待遇,使其价值得以更多的体现,从而激发工作热情和创造热情。
此外,对于“工匠精神”的弘扬还需持续进行相关教育培训。目前大家想到“精益求精”,首先会想到日本,日本式管理有一个绝招:用精益求精的态度,把热爱工作的精神代代相传。在众多日本企业中,“工匠精神”在企业领导者与员工之间形成了一种文化与思想上的共鸣,由此培育出企业的内在动力。但是“工匠精神”不是舶来品,我国古有工匠祖师鲁班,游刃有余解牛的庖丁,有世人皆知的赵州桥设计者李春,今有《大国工匠》中各位工匠楷模。我们现在需要的是如何将工匠精神持续有效地培养传递下去,使其代代相传。
在四方公司生产部门,为了使我们生产一线员工更深一步地去理解“精益生产”的含义,公司领导常常组织聘请相关导师为我们讲解精益思想的含义;为了使我们学以致用,公司领导常组织我们进行相关精益实验,并常跟随督促。生产车间中一条条自动组装流水线代替了传统组装模式,一个个AGV小车颠覆了传统的搬运模式,一个个自动化机器手取代了手工生产,每一个精益生产改进的闪光点无不彰显着公司领导对员工培训的收获。没有良好的培训,不会激发起如此多的改进想法;没有想法,我们可能还停留在传统生产的模式中。伴随着越来越多的人参与进来,潜移默化地形成了弘扬“工匠精神”的良好氛围。我想这即是一种良性循环,在这种持续循环下,我想工匠精神势必在每个员工的心中生根发芽,最终开花结果,进而势必会生产出更多高质量产品,创造出更多价值。
“一切手工技艺,皆是口传心授”。我们需要一个传承匠心的良好市场环境,我们需要将工匠精神代代相传。我们需要脚踏实地,一丝不苟,精益求精地做手艺。“如切如磋,如琢如磨”。干一行爱一行,爱一行做好一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