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前列地尔注射液联合依帕司他片应用于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的效果及安全性分析

2020-03-12

医学理论与实践 2020年5期
关键词:依帕司单药氧化应激

张 科

河南省安阳市中医院药剂科 455000

糖尿病视网膜病变(DR)为糖尿病患者微血管病变所致并发症中的一种常见病症,该病进展呈进行性、不可逆转性,随着疾病进展患者视力逐渐降低,严重时可致失明。该病早期进行临床常规降糖治疗可在一定程度上对视网膜的病变有延缓效果,但对其视力和视网膜病变并无逆转作用,故寻求治疗和逆转该病的有效治疗方案十分必要[1]。本文试探讨前列地尔注射液联合依帕司他片应用于DR患者的效果及安全性,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我院于2017年4月—2018年4月收治的87例糖尿病视网膜病变患者,均明确有糖尿病史,伴硬性渗出、弥漫性水肿、点状出血及棉絮斑等症状,符合相关糖尿病视网膜病变诊断标准,并经眼底及荧光血管造影等相关检查确诊[2],均为Ⅰ~Ⅲ期非增生性病变,签署知情同意书,排除白内障、屈光间质浑浊及药物禁忌者等患者。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两组:单药组43例,男24例,女19例;年龄54~67岁,平均年龄(61.43±5.18)岁;Ⅰ期11例,Ⅱ期17例,Ⅲ期15例。联合组44例,男26例,女18例;年龄55~69岁,平均年龄(61.71±5.28)岁;Ⅰ期12例,Ⅱ期19例,Ⅲ期13例。两组一般资料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有可比性。

1.2 方法 常规血糖及血压控制、调脂及抗血小板聚集治疗的基础上,单药组予10μg前列地尔注射液(国药准字H20103100,西安力邦制药有限公司)溶于100ml生理盐水中静脉滴注,1次/d,联合组加服依帕司他片(国药准字H20050893,山东达因海洋生物制药有限公司)50mg/次,3次/d,两组均连用2周。

1.3 观察指标 (1)疗效:显效,血管直径扩大10%以上,且眼底视网膜血肿、出血、荧光造影渗漏点、渗出及微血管瘤等症状中显著减轻不少于3项;有效,血管直径经治疗扩张5%~10%,且至少2项上述病变有明显减轻;无效,未达有效标准或恶化。总有效=显效+有效[3]。(2)炎症及氧化应激水平:治疗前后检测并对比两组超氧化物歧化酶(SOD)、丙二醛(MDA)等氧化应激物质水平,及白介素-2(IL-2)及肿瘤会死因子-α(TNF-α)等炎症因子水平。(3)安全性:观察并对比两组不良反应情况。

2 结果

2.1 疗效 单药组显效21例,有效12例,无效10例,总有效率为76.74%(33/43);联合组显效31例,有效11例,无效2例,总有效率为95.45%(42/44);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2.2 氧化应激及炎症水平 联合组2周末MDA、IL-2及TNF-α水平均低于单药组,SOD水平高于单药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两组氧化应激及炎症水平治疗前后比较

注:组内比较,aP<0.05,组间2周末比较,bP<0.05。

2.3 安全性 两组总不良反应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2 两组安全性比较[n(%)]

3 讨论

糖尿病患者体内存在的长期高血糖水平状态,引起其视网膜处的微血管硬度增加,细胞通透性增大,增殖过度,发生出血、血管闭塞等病变,最终使其细胞结构丧失,使患者出现不同程度的视力下降,表现为糖尿病视网膜病变(DR),此外DR还与血糖和血压的控制情况、病程长短以及血脂水平有关,且Ⅰ型糖尿病患者DR发生较早且严重,Ⅱ型糖尿病则较晚。DR患者早期症且未发生视网膜血管增殖性病变时,进行饮食控制及降糖药物使用等常规治疗,对延缓DR的进展有着一定效果,但对患者视网膜微血管及视力的损伤无逆转效果,且目前该病尚无特异有效的治疗方法,故在该病早期进行血糖控制的基础上,寻求治疗并逆转DR的有效手段十分必要[4]。

前列地尔注射液为前列地尔脂微球载体注射制剂,该载体可将其中的有效成分靶向运输到受损的血管处,然后使药物在病变血管处产生血管扩张、抗炎及抑制血小板聚集等效果,还可对病变血管内皮功能有一定改善效果,从而使病变部位血供及血管功能得到改善。研究表明[5]:糖尿病患者体内多元醇通路发生异常激活,患者体内30%的葡萄糖进入该通路,在其中被氧化为山梨醇,而该氧化过程需相应的还原性辅酶Ⅱ与底物1∶1发生氧化还原反应,从而使机体内的还原性辅酶Ⅱ被大量氧化,从而导致糖尿病一系列的慢性并发症的发生。依帕司他可对葡萄糖向山梨醇转化过程中的关键酶—醛糖还原酶有可逆性的抑制效果,从而减少了山梨醇的合成,避免了其进一步氧化对相关还原性辅酶Ⅱ的消耗,故临床常用于糖尿病肾病、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等慢性并发症的治疗。本文结果显示,联合组2周末总有效率及SOD水平高于单药组,IL-2、TNF-α及MDA水平低于单药组,此与庞玉蓉等人[6]研究结果相似。究其原因可能是由于依帕司他使其视网膜处的葡萄糖氧化被抑制,从而减少该氧化过程所引起的氧化应激,避免了视网膜被进一步损伤,配合以前列地尔注射液的局部抗炎及内皮功能改善作用,从而使其氧化应激及炎症状态得到明显改善,而TNF-α和IL-2等炎症因子又直接参与了DR发生过程中的血管堵塞、微血栓形成及视网膜损伤等过程,故其水平降低利于患者症状的缓解与治疗。

综上所述,前列地尔注射液可靶向作用于病变血管,发挥抗炎、改善局部供血和内皮功能的效果,依帕司他可对葡萄糖向山梨醇的转化有抑制效果,延缓并改善糖尿病慢性并发症的发生,两者联合用于DR患者的治疗,可改善其炎症及氧化应激水平,缓解其症状,安全有效,值得推广。

猜你喜欢

依帕司单药氧化应激
HEPSERA联合ADV ABPC与BARACLUDE单药治疗HEPATIC SCLEROSIS疗效比较分析
分析依帕司他联合硫辛酸对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的效果
基于炎症-氧化应激角度探讨中药对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的干预作用
戊己散对腹腔注射甲氨蝶呤大鼠氧化应激及免疫状态的影响
植物化学物质通过Nrf2及其相关蛋白防护/修复氧化应激损伤研究进展
普罗布考联合依帕司他治疗早期糖尿病性肾病的疗效观察
恩替卡韦单药与阿德福韦酯联合拉米夫定治疗乙肝肝硬化的疗效比较
西地那非联合依帕司他治疗2型糖尿病勃起功能障碍疗效观察及安全性评价
唑来膦酸单药治疗肺癌骨转移患者的疗效及不良反应
依帕司他对早期糖尿病肾病肾小管功能的影响初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