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氯吡格雷与阿司匹林在大脑动脉狭窄脑梗死患者治疗中的临床效果

2020-03-12范丽娜

医学理论与实践 2020年5期
关键词:氯吡格雷阿司匹林

范丽娜

辽宁省大石桥市中心医院神经内科 115100

大脑动脉狭窄脑梗死是一种常见的神经外科临床疾病,发病原因与局部组织缺血、缺氧性损伤以及脑部血管血供障碍有关,致残率及致死率较高,对患者的生命安全威胁极大[1]。当前药物疗法仍然是治疗该病的首选方案,但治疗效果因药物差异,也会出现很大差别。鉴于此,本文分析了氯吡格雷与阿司匹林用于大脑动脉狭窄脑梗死患者治疗的临床效果,具体内容报道如下。

1 资料和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本院2016年3月—2018年9月期间收治的118例大脑动脉狭窄脑梗死患者进行分析,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参照组和研究组,每组59例。参照组:男32例,女27例;年龄39~78岁,平均年龄(53.17±6.93)岁;其中:合并动脉粥样硬化19例,合并糖尿病15例,合并高血压25例。研究组:男31例,女28例;年龄40~81岁,平均年龄(52.81±7.13)岁;其中:合并动脉粥样硬化20例,合并糖尿病16例,合并高血压23例。两组基线资料对比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比较价值。

1.2 方法 所有患者均予以吸氧、降压、降糖及神经营养等常规治疗。参照组给予阿司匹林(生产厂商:Quimica farmaceutica bayer, S.A.;批准文号:注册证号H20020359)治疗,口服,100mg/次,1次/d。研究组给予阿司匹林联合氯吡格雷(生产厂商:上虞京新药业有限公司;批准文号:国药准字H20113232)治疗,氯吡格雷口服,75mg/次,1次/d。阿司匹林用法、用量同参照组,两组均进行为期2个月的治疗。

1.3 观察指标与疗效判定 比较两组患者临床疗效,神经缺损状况,上肢体的综合功能及血流动力学指标(纤维蛋白原、血浆黏稠度、全血高切黏度以及全血低切黏度)。疗效判断标准,显效:不良体征与病症完全消失,日常行为能力完全恢复,神经功能复常;有效:不良体征与病症得到明显改善,日常行为能力有所恢复,神经功能有所提升;无效:未达上述指标或疾病恶化。采用NIHSS脑卒中量表评估治疗前后的神经缺损状况,分数越低表示其神经缺损程度越轻;采用Fugl-Meyer量表评估患者治疗前后上肢体的综合功能,分数与上肢体的综合功能呈正相关。

2 结果

2.1 两组患者治疗效果比较 研究组治疗总有效率显著高于参照组,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详见表1。

表1 两组的治疗效果对比

注:两组总有效率对比,χ2=4.913,P=0.027。

2.2 两组患者血流动力学指标比较 研究组治疗后纤维蛋白原、血浆黏稠度、全血高切黏度以及全血低切黏度等血流动力学指标均低于参照组,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详见表2。

2.3 两组患者NIHSS及Fugl-Meyer评分比较 治疗后,研究组NIHSS评分显著低于参照组,Fugl-Meyer评分显著高于参照组,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详见表3。

表2 两组患者血流动力学指标对比

表3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的NIHSS及Fugl-Meyer评分对比分)

3 讨论

脑梗死是中老年人群体中一种高发疾病,疾病分型包括腔隙性脑梗死、脑栓塞以及血栓形成性脑梗死。虽然治疗手段多样,但依然无法有效控制脑梗死的病死率,统计资料显示该疾病病死率达13%[2]。在所有颈内动脉分支中,大脑中动脉是其中最粗的一支,一旦有狭窄情况发生便会引发供血不足而导致脑组织损伤,严重时甚至会出现软化、坏死而诱发脑梗死,出现偏盲、偏瘫以及失语等功能障碍。血小板活化是导致动脉粥样硬化发展的关键因素,因此,对大脑动脉狭窄治疗可选用抗血小板凝集药物。

阿司匹林是应用最为广泛的抗炎、镇痛药物。对缓激肽以及前列腺素具有抑制作用,从而发挥出止痛抗炎的作用。另外阿司匹林还能够通过对前列腺素环氧酶的有效抑制,实现抗血小板凝聚目的,避免产生新的血栓,有效恢复脑部供血,预防因持续堵塞脑血管而加重临床症状,有利于改善患者预后,防止复发。血栓素是血小板聚集、释放ADP强大的诱导剂,阿司匹林可发挥出灭活PG合成酶中丝氨酸乙酰化活性的作用,预防血小板中生成更多血栓素,而实现抗血栓形成目的。但是单独应用阿司匹林会产生诸多不良反应,如胃溃疡以及凝血功能障碍等,且疗效也不甚理想。

氯吡格雷是一种选择性阻滞二磷酸腺苷(ADP)受体,可结合血小板膜表面 ADP 受体,抑制糖蛋白GPⅢb/Ⅲa受体与纤维蛋白原的有效结合,达到抗血小板相互凝聚、增强GPⅢb/Ⅲa复合物活性的目的,发挥对大脑受损神经细胞修复作用,并有效保护缺血半暗带存活神经元[3]。此外氯吡格雷能够经由细胞色素转化为活性代谢物,使纤维蛋白原的结合位点无法暴露,抑制其活化,降低血小板活性。

本文结果显示,研究组治疗总有效率显著高于参照组;血流动力学指标显著低于参照组;研究组NIHSS评分显著低于参照组且Fugl-Meyer评分显著高于参照组。说明氯吡格雷联合阿司匹林治疗大脑动脉狭窄脑梗死在提升治疗效果的同时可促进患者预后恢复。

综上所述,临床对于大脑中动脉狭窄脑梗死的治疗联合应用氯吡格雷与阿司匹林可取得令人满意的疗效,值得推广。

猜你喜欢

氯吡格雷阿司匹林
Me & Miss Bee
餐前还是饭后?阿司匹林到底怎么吃
如何权衡阿司匹林预防心血管病的获益与风险
餐前还是饭后?阿司匹林到底怎么吃
阿托伐他汀与氯吡格雷联合应用于脑梗死治疗中的疗效观察
我们生活在格雷河畔
探讨氯吡格雷联合拜阿司匹林治疗急性脑梗死的疗效
氯吡格雷治疗不稳定型心绞痛临床观察
《道林·格雷的画像》中的心理解读
阿司匹林与氯吡格雷联合治疗心肌梗死的疗效观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