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基于空间句法的岭南与江南传统私家园林书房空间对比研究*

2020-03-12汤辉周敏迎林洪杰

广东园林 2020年1期
关键词:私家园林可视性岭南

汤辉 周敏迎 林洪杰

TANG Hui,ZHOU Min-Ying,LIN Hong-jie

在科举取士的中国传统社会中,文人阶层一直占据着备受尊崇的社会地位,私家园林也成为文人阶层生活情趣、文化审美与身份地位得以体现的场所。明清之际造园活跃程度更胜往昔,形成了江南私家园林与岭南私家园林两大相鼎峙的地方园林风格。其中,书房与园林紧密结合,不仅仅是文人怡情翰墨、醉意诗书、脱忧忘俗的清斋雅室,更是自身文化资本得以彰显的最佳载体。

书房作为私家园林重要组成部分,其意不在“书”,而更在于“房”—室内外的环境和氛围,重在空间意境的营造[1]。明代江南文豪文震亨所撰《长物志》载:“吾侪纵不能栖岩止谷,追绮园之踪,而混迹廛市,要须门庭雅洁,室庐清靓,亭台具旷士之怀,斋阁(书房)有幽人之致”[2]。清代李渔《闲情偶寄》又道:“书房之壁,最宜潇洒。欲其潇洒,切忌油漆。油漆二物,俗物也,前人不得已而用之,非好为是沾沾者”[3]。两者都认同书房空间营造中所追求的“质朴、清幽”的文人品味。

随着清代工商业的发展,新兴商人阶层也纷纷效仿文人阶层兴建园林,并高度重视书房空间打造,以实现外界对其兼为文人身份的认同。如1844年法国公使拉萼尼等人受广州行商潘仕成之邀,参观其宅园,同行随员记录了园内书房情况:“若不是这些形状奇怪的家具、物品的奇特摆放,绘画上陌生的文字,以及书籍的古怪排列,我们还以为突然走进了本国一位藏书家或者古玩家的房间。……房间的窗户面向一个小庭院而开,院子里柳树优雅的垂姿几乎伸进了这位学者的房间里。……潘仕成在跟诸如我们一样的鉴赏家打交道的过程中越来越激动,过分的自豪感使得他决定单独抽出一天向我们显示所有的宝贝”[4]。由此可以看出,无论在文人阶层或是商人阶层心中,书房都占据着重要地位,园林中书房空间也成为理解不同地域园主造园意图、审美意趣的重要切入点。

纵观岭南与江南传统私家园林的相关研究,在对两者的比较上已取得较丰厚的成果。研究主要关注两者审美文化共性特征,以及因地理气候、空间思维模式、社会政治条件等差异而呈现的风格相异的造园特色[5~7]。研究方法多采用文献考证、实地测绘、图解分析等手段,偏于对园林进行定性评价,缺乏定量化研究。园林中各局部空间在整体布局中有着自身的逻辑关系,其视线与路线的安排可使其有限的空间给人丰富的空间体验和审美感受。如何对特定园林空间中的主观性体验进行定量化分析,是中国传统园林研究中新的重要课题。

空间句法作为一种以几何拓扑学为基础的理论和方法,借助空间认知的基本规律,对空间构形加以定量描述,并能借此发现其空间结构特征及其与人类社会之间的关系[8]。近年来空间句法从最初的城市空间定量分析逐步应用到传统园林空间研究,其适应性也得以验证[9~10]。本文在对岭南与江南传统私家园林书房空间展开文献考证与实地调研基础上,借助空间句法的研究手段,运用UCL Depth Map 空间句法分析软件,得以定量化综合分析两地书房空间特征,从而有助于更深入理解两地园林风格差异的成因。

1 研究对象概况

考虑两地园林的代表性、规模大小、书房空间保存程度及独立性等因素,选取顺德清晖园的惜阴书屋、佛山梁园(群星草堂)的日盛书屋、番禺余荫山房的临池别馆3处作为岭南传统私家园林书房空间的研究对象;而江南私家园林则选择苏州网师园的殿春簃、五峰书屋,留园的还我读书处、汲古得绠处,及艺圃的芹庐、馎饦斋3 个园中6 处书房空间作为研究对象(图1)。

图1 研究对象中各园书房分布示意图

表1 两地书房空间选址及要素比较

江南园林中的网师园、留园、艺圃均建于苏州城内,园林历史悠久。网师园始建于南宋,留园、艺圃均为明代初建,经历了多个园主的更替,目前主要表现为明清造园风格。岭南私家园林清晖园、梁园、余荫山房均为清末修建,园主具文人与商人双重身份,受地理气候、社会人文环境等多重因素影响形成特有的造园风格,但本质上与江南园林具有同根同源的审美文化共性特征。两地园林在书房空间营造上如前文所述,同样追寻“质朴、清幽”的室内外环境营造,外部庭院中点缀山石、花木,多选用松Pinusspp.、 竹Bambusaspp. 等“比德赏颂型”植物以抒文人情怀;书房建筑装饰纹样多选用万字纹、冰裂纹等抽象样式,以及松、竹、梅花Prunus mume、海棠Malus spectabilis等象征文人品质的经典图案样式;室内运用园主本人或名士书写的匾额楹联提升书房空间文化氛围和彰显园主文人身份。但同时两地书房在选址及空间各要素的表达上又呈现一定差异(表1)。按照以上造园要素等客观信息的比较,书房空间在全园中的通达与视觉主观空间感受较难把握,尝试通过空间句法量化对比分析,则可使两地书房空间特征得以直观反映。

2 数据的获取与处理

首先,以前人测绘的6 处园林平面图为基础,经实地调研,测量修正。再利用Autodesk CAD 软件绘制各园的可行层和可视层平面图,导出为DXF 格式。其中,可行层绘制时需表明人可穿行到达的所有区域,包括内部建筑空间及外部游赏空间,具体需绘制出建筑墙体、假山石、大树(树干)、绿化种植等阻碍人行走路线的实体。可视层绘制时以160 cm(成人平均视线高度)作为基准高度,确定可视范围。可遮挡视线要素主要考虑高于160 cm 的墙体、假山、亭与廊的柱体、植物等实体,但空隙大、不造成视线遮挡的植物,以及门窗、洞口等要素被排除在外。

其次,将6 处园林的DXF 文件导入UCL Depth Map 软件中,设置方格网对分析区域进行覆盖。根据一般人流量大小设置方格网边长为 500~800 mm,再通过凸状分析法分别生成6 园的可行层和可视层的整合度的量化分析图。分析图中采用红色至蓝色的渐变色谱表示整合度数值由大至小的变化,红色集中表示该区域整合度高,蓝色集中表示该区域的整合度低。该整合度代表一个空间与局部空间或整体空间的关系,可反映空间中视线的聚集程度(可视性)和步行的可达程度(可达性)。

最后,根据分析图中的颜色变化及参数值,清晰了解各园中书房空间与其他空间的相互关系,继而对各园书房空间特征加以比较。

3 空间句法对比分析

3.1 岭南私家园林书房空间整合度分析

从可视层整合度分析图(图2)中可知,岭南三园中都有较大范围的视线聚集区域,且都位于中部庭院和水面处。其中,梁园日盛书屋前空间暖色占比最大,呈现出高整合度,明显位于视线聚焦之处,故最能吸引游人前往。余荫山房中以浣红跨绿桥为中心的水面部分呈现出较高的整合度,其中浣红跨绿桥与玲珑水榭构成横向轴线,两处建筑也成全园可视性最高之处;临池别馆与深柳堂隔池相望,互成对景,构成纵向轴线,两处可视性次之。清晖园可视层分析图中,北部的水面及惜阴书屋、真砚斋外部空间整合度明显高于园中其他区域,视线吸引力强。其中惜阴书屋与水池对岸的主要建筑澄漪亭、碧溪草堂互为对景,于此可以尽赏整合度最高的水池北岸景观,故书屋外部开敞空间成为全园最佳观景之处。

图2 岭南私家园林可视层整合度分析图

图3 岭南私家园林可行层整合度分析图

在可行层分析(图3)中,梁园东北侧入口到主体建筑前檐廊部分呈现出较高的整合度,中部庭园次之,但根据颜色变化,日盛书屋的可达性仍高于中部庭园其他区域。余荫山房除了作为连接园子南北部的最主要通行空间浣红跨绿桥外,深柳堂及临池别馆前的檐廊步道也为全园可达性较高区域,而以浣红跨绿桥为界的东部园区则可行层整合度相对较低,说明深柳堂与临池别馆区域构成全园最主要游览空间。清晖园则显示出“笔生花馆前院空间—竹苑圆门—船厅”这一轴线暖色调最深,证实其为连接全园最主要的东西通道;在通道末端通往全园核心水景区的惜阴书屋与真砚斋外部空间暖色调次之,说明也具有较强可达性。

3.2 江南私家园林书房空间整合度分析

从可视层整合度分析图(图4)颜色色调变化来看,3 处江南私家园林书房空间部分都偏向冷色调,可视性较弱。其中,分别位于留园中部主要厅堂五峰仙馆西侧和东北侧的还我读书处和汲古得绠处2 处书房空间整合度明显低于周边区域,各自都拥有相对独立封闭、自成天地的小院,清幽宁静,以供苦读。艺圃可视层分析呈现出中部水景区明显高于周边区域的特征,芹庐、馎饦斋两处书房空间可视性较低。网师园与艺圃相似,中部水景区呈现出高整合度,为视线聚集处,但殿春簃与五峰书屋同样呈现出较低的整合度,私密性较强。

在江南3 园可行层分析(图5)中,留园以五峰仙馆为主体的中部园区整合度最高,西侧的“还我读书处”虽视线较封闭,但可达性仍较强,而东北角的汲古得绠处可达性较弱。艺圃两处书房空间芹庐、馎饦斋均表现出低整合度。其中,从园门到芹庐,除了需先穿过曲折的东南入口及南部山林区外,还需要经过两处洞门,尽显“曲径通幽”之意;馎饦斋更是远离中心开阔园区,位于东北角一处隐蔽庭院中,可达性较弱。网师园中,包括五峰书屋在内的毗邻中心水面的东北部空间均呈现出较高的整合度,而西北角的殿春簃小院相对东部园区则呈现出较低的整合度,可达性因墙体分隔明显较弱。

图4 江南私家园林可视层整合度分析图

图5 江南私家园林可行层整合度分析图

3.3 两地书房空间特征比较

两地6 园各书房空间的可视层与可行层整合度参数数据的比较,可以直观地反映两地园林和书房空间特征(表2)。从各园可视层与可行层平均整合度来看,除余荫山房可行层整合度略低于艺圃外,岭南私家园林各园的可视性与可达性均明显高于江南私家园林。

表2 两地园林书房空间可视层与可行层整合度比较

进一步结合表2 数据对各书房空间的可视性与可达性进行排序分析(表3),可知岭南私家园林中的惜阴书屋、日盛书屋、临池别馆的可视性与可达性位列前三,平均整合度数值明显超过江南私家园林各书房空间。此外,岭南私家园林书房空间无论是在可行层还是在可视层平均整合度上均高于全园平均水平,而江南私家园林书房空间的则接近或小于所在园林的平均值,说明岭南私家园林中书房空间的视线开敞程度与步行可达性不仅高于江南私家园林,而且在所在园中也占据交通便利和视线聚集的重要位置。

4 书房位置关系比较分析

书房空间是岭南与江南私家园林中必不可少部分。以留园、艺圃、网师园为代表的江南私家园林中设有多处书房,且常布置在偏离主园区、可达性较弱的位置,同时书房常通过墙体、植物、山石等要素围合,形成相对封闭、独立的小院,导致可视性弱于园中其他部分。其与明代计成《园冶》中“书房之基,立于园林者,无拘内外,择偏僻处,随便通园,令游人莫知有此”[11]的书房选址原则相吻合。

以清晖园、梁园、余荫山房为代表的岭南私家园林在园林可视层与可行层平均整合度上大多高于江南园林,反映出其 “畅朗明快、通透简洁”的空间特征。同时,书房空间相对江南园林具有较高的可视性和可达性,这与其书房空间设置在园中核心位置有关。梁园日盛书屋与北侧建筑群相分离,单独设置在3 处风格不同庭园交汇处—北侧奇石点缀、花木掩映的石庭,西侧亭桥绕池的水庭与南侧拾阶而上的山庭,三面美景尽收其中。且跨入入园月洞门,日盛书屋便成为左侧石庭中视线焦点,为庭园中第一处映入眼帘的主要建筑。清晖园中,经东南端原门厅入园,隔矩形水池向斜对角望去,惜阴书屋与船厅成为首先映入眼帘之景。同时,惜阴书屋也与水池南岸澄漪亭和主要厅堂建筑碧溪草堂互为对景,其前方留出开敞小院,将水池西岸凸出水面的六角亭、碧溪草堂及澄漪亭这组由近及远的画卷收纳于眼底,显示出惜阴书屋在全园中的重要地位。余荫山房中,从南部门厅入园后所设置的第一处建筑即为临池别馆,其与北面最重要的接待建筑深柳堂隔池相望,与此组成控制全园布局的南北纵向轴线(图6)。

表3 两地园林书房空间属性排序

图6 岭南私家园林书房位置分析图

以上两地书房空间特征差异,其缘由大致有如下3 个方面: 一是岭南作为“得风气之先”的沿海地区,在中外文化交流中深受西方常以建筑为中心布局的影响,同时受限于场地面积,园林空间布局紧凑,书房建筑常与其他重要建筑呈轴线布置,构成规整的几何形态庭园空间;二是受炎热气候影响,书房空间没有如江南园林般设置墙体等要素围合,而是临近水面,互相阴蔽,以利于通风降温;三是如前文关于潘仕成的书房描述,岭南私家园林园主往往兼具士商合一的双重身份,为提升自身社会地位,突显书房空间在园中核心位置,以作为表征其文人身份的最有力符号。式呈现两地书房空间特征。研究结果表明岭南私家园林书房空间在园中的可视性和可达性均明显高于江南私家园林,与江南私家园林中书房位置偏僻、私密的特征有较大差异,更突显其在园中位置的重要性和通透性。

此研究也进一步证明空间句法在传统园林研究中的适用性,可为复杂园林空间建构分析提供更为科学的定量化分析方法,与文献考证和图解分析等传统手段相综合,将有助于更好地理解和挖掘传统园林的造园意图和内在的生活形态,为风景园林遗产的保护和发展提供扎实的基础理论与定量分析手法。

5 结语

本文基于UCL Depthmap软件,从可视层和可行层整合度两方面对江南与岭南两地私家园林书房空间进行对比分析,以直观的可视化方

猜你喜欢

私家园林可视性岭南
岭南荔枝红
EN 17353∶2020《防护服 中等风险情况下的增强可视性装备》
岭南建筑的前世今生
雨岭南
北京老城内私家园林的保护与利用研究
不辞长作岭南人
中国园林前世今生
How Cats See The Worl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