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乡村振兴战略背景下非典型村落更新保护研究

2020-03-11汪浩源郑绍江

美与时代·城市版 2020年12期
关键词:城市化乡村振兴

汪浩源 郑绍江

摘 要:随着我国城市化的发展,乡村出现人口不断流失、生态环境日益恶化的问题。乡村振興战略的提出,使乡村发展成为当下的热门话题。文章以未纳入国家传统村落名录的非典型村落为研究对象,阐述了其在更新与保护中存在的问题,分析了其改造更新的必要性,总结出非典型村落景观更新与保护的方法与途径,为后续村落景观的更新提供新思路。

关键词:乡村振兴;城市化;非典型村落;景观改造

随着城市化的不断发展,乡村人口不断向城市迁移。乡村振兴战略的提出,促使大量富有特色的传统村落与历史文化名村被列入国家传统村落名录。可是数量更为庞大但特征不够明显的非典型村落却无人问津,逐渐被城市化侵蚀。无明显特征是非典型村落较为棘手的问题,而乡村景观改造恰恰是解决这一问题的重要方法。更新和改造乡村景观,不仅可以带动乡村的振兴,提升村民的生活质量,改善生态环境,还能保留村落的原真性,让人能忆得起乡愁。

一、非典型村落研究现状

我国对于乡村的研究可分为国家传统村落名录之内的典型村落与国家传统村落名录之外的非典型村落。典型村落包括拥有深厚文化底蕴、大量历史遗存和完整的民族文化与民俗文化的历史文化名村,以及有着独特地域文化和民族特色,自然资源丰富且具有一定艺术科学研究价值的传统村落。这类村落受城市化影响较小,有着较为完整的建筑风貌,村落特征较为明显,有着较为重要的研究价值。我国对于非典型村落的研究没有明确的定义,本文研究的非典型村落包括村落布局相对完整,保留部分传统民居建筑和传统生活方式的村落,以及村落风貌完全消失,村中现代建筑与传统民居掺杂各半的现代乡村。笔者认为这些国家传统村落名录之外的乡村都是非典型村落的一部分。这些村落人口老龄化严重、村内劳动力稀缺,乡村景观环境遭到严重破坏。目前,我国对于非典型村落景观改造的研究正处于起步阶段,且改造方式多来源于传统村落,还面临着较大的困难需要解决[1]。

二、非典型村落发展面临的困境

(一)村落异化严重,环境日益恶化

近年来,乡村建筑的造型以及材料更加趋近于城市,大量现代建筑代替了原有的传统建筑,传统建筑与现代建筑共存的现象导致村中建筑种类驳杂,整体风格遭到破坏。受现代生活方式的影响,非典型村落居民原有的生活方式无法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求,村民自发对村落格局及人居环境进行改造,致使村落异化严重。城市发展对非典型村落改造的影响较大,虽然满足了村民的需求,但是破坏了原有的乡村环境。如:垃圾在村中随处可见,无人回收;村内大量林地、耕地转为建筑用地,甚至有些土地因无人管理变成荒地;村内原有的土路和石板路换成了水泥、沥青道路;大量现代建筑的无序扩张导致村中公共空间匮乏,并且没有完善的基础设施[2]。

(二)文化遗失严重,价值认可度弱

在历史文化遗产方面,相比典型村落丰富的历史遗存,非典型村落的物质资源相对匮乏,没有成片的历史建筑群,仅存的历史建筑零星分布在现代建筑中间,在乡村建设和发展过程中受重视的程度不高,大多历史建筑由于年久失修过于破败被人遗弃。在非物质文化遗产方面出现了断层的现象,村内特色的生活方式、民风习俗等,受城市化影响发生了很大的变化,遗失了许多本土文化。而一些传统文化保存完好的村落,原住居民流失严重,村内的青壮年对自己的规划更多偏向于在城市发展,导致传统技艺和民风民俗集中于村内的老年人身上。而非物质文化遗产无人传承且缺乏承载的保护空间,使人难以对其进行有效保护、继承与发扬[3]。在历史文化遗产的保护方面,由于宣传力度不够,村民的保护意识不足,出售或损毁了大量的历史文化遗产。村中保留的历史文化遗产缺乏有特色的空间或形式来承载,较难得到社会的关注,因此,社会上对此类村落的价值认可度弱,更加突出了当前非典型村落文化遗失问题的严峻性。

(三)政策不够完善,方案千篇一律

受城市化影响,村民的生活方式、思维及需求不断改变。乡村振兴战略的实施加强了国家对于典型传统村落的保护,然而对于无人问津的非典型村落而言,保护政策的制定还不够完善。乡村改造政策的不完善导致乡村建筑异化严重,不同风格的建筑出现在村中,改造后的建筑不仅功能单一且外立面简陋。千篇一律的改造方案在不同地域不同特色的非典型村落施行,不但没有给乡村带来更好的改变,反而让乡村变得更加没有特点[4]。并且,村内没有完善的基础设施,路灯、公厕、公共活动区域等公共设施都较为缺乏。在传统文化的传承与保护方面,政府以及村民还不够重视,文化遗失以及文化破坏的现象层出不穷。

三、研究非典型村落更新与保护的必要性

经济快速发展给人们带来的压力促使人们对于亲近自然、体验乡村生活的需求增加,独具特色的乡村在城市化的浪潮中显得更为珍贵。而乡村景观在其中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良好的乡村景观不但能够增加非典型村落的特色,美化乡村环境,还可以舒缓人们的情绪,改变乡村被城市发展同化的命运。我国目前对于非典型村落景观改造的研究还处于摸索阶段,与之相关的理论少之又少,大量村落即将消亡,更加明确了非典型村落改造的必要性。本研究有助于梳理乡村景观同生态、生活之间的关系。在乡村振兴战略背景下,从多学科的视角对无明显特色村落景观的改造方式进行探讨,增加了非典型村落景观改造的科学性,对日后非典型村落景观改造的发展提供指引,为乡村景观的发展研究不断补充新的理论支撑和创新实践。

四、非典型村落更新实践应用

——以云南省母格村为例

(一)母格村非典型村落特征

母格村位于云南省昆明市五华区沙朗乡北部,全村主要种植玉米、小麦、水稻等经济作物,自然资源丰富,村民的主要收入来源为第二、三产业,将种植的蔬菜、水果以及烤烟向全县城销售。母格村属山区,交通不便,保留着丰富的地域文化和非物质文化遗产,但由于大量青壮年外出到城市务工,许多历史遗产无人继承,从而出现了断层式的发展现象。村内自然生态环境破坏严重,基础设施不够完善,老旧房屋年久失修被人遗弃,道路分布杂乱无章,没有明确的规划,导致村内原有的历史遗存呈现出碎片化的分布趋势。在既要绿水青山又要金山银山的今天,实现乡村振兴对促进城乡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还能让人民收获更多的幸福感,留住“土”味,记住乡愁。

(二)母格村改造更新策略

母格村作为非典型村落,它的更新保护方式与传统村落有着很大差异,传统村落拥有得天独厚的资源优势和文化优势,其开发的重点更多放在文化传承与保护上。而非典型村落由于没有明显的特点,则更应该发掘其自身优势,对当地文化资源、建筑特色以及景观元素进行资源整合并进行更新和保护。

1.修复自然生境,增加多元特色

景观环境是非典型村落发展的重中之重,对现有的景观环境进行重塑与更新,不仅能够唤醒人们对乡村的记忆,还能够增加地域景观特色。修复景观环境首先需要对母格村进行整体景观规划,通过对不同时期母格村空间肌理的分析,根据当地村民和外来游客的需求,从不同角度对村内建筑、道路、植被、公共设施进行更新和改造。对已经被破坏的自然生态环境进行修复,恢复乡村特色植物,对破损建筑进行修缮,重建异化建筑。重新规划道路将村内各个节点串联起来,形成既低碳又环保的绿色步道,让村落更具整体性和连贯性。发展多元特色产业,增加村民和游客的体验感,将母格村划分为农业科普体验区、森林观景区、民宿体验区、养老服务区、休闲健身区、入口景观区、中心集散区以及展示广场区,设置三级景观轴线环绕整个山村,该景观在原有基础上只做小幅的改造,目的是保持山村的地域景观特色,给游客带来原真性的体验。

2.提高保护意识,合理开发资源

乡村的振兴离不开政府、企业及社会大众的参与。首先,政府应对当地村民进行正确的引导和知识普及,增强村民对母格村生态环境、历史文化遗产的保护意识。其次,应该对母格村未来的发展制定详细的策略,统筹规划,并且引导外部力量来帮助完善村内的基础设施,提高医疗及教育质量。最后,发挥母格村的优势,合理对资源进行配置,多元化地开发不同规模的景观资源,避免出现类型单一的情况。对资源进行融合,不仅可以使母格村的特色更加多样化提升乡村知名度,还有利于乡村经济的提升,从而让村民的生活水平不断提高,提高村民对母格村的保护动力。

五、结语

乡村的发展关乎国计民生,改善乡村环境、提高农民生活质量是贯彻落实乡村振兴战略的前提条件。如何发掘乡村特色是非典型村落发展的重要问题,本文从非典型村落的研究现状、发展困境、改造的必要性以及更新策略四个方面进行分析和梳理,并针对非典型村落的发展方向及改造方式进行总结,以为其他非典型村落的更新与保护提供方向。

参考文献:

[1]王美麟,蔡辉,张瑜茜.基于空间句法的“非典型传统村落”保护与利用研究:以咸阳市泾阳县岳家坡村为例[J].西部人居环境学刊,2020(2):67-73.

[2]韩俊艳.地域文化背景下非典型传统村落的保护和旅游发展研究:以漳州市南靖县官洋村为例[D].北京交通大学,2016.

[3]袁晓霄,汪涛.城市近郊“非典型传统村落”保护与振兴的对策探讨:以常熟市碧溪新区问村为例 [C]//中国城市规划学会.活力城乡,美好人居:2019中国城市规划年会论文集.北京:中國城市规划学会,2019:11.

[4]普忠鸿.社会工作参与城市边缘“非典型古村落”振兴发展的路径:以社区为本位的1+N整合联动实践[J].楚雄师范学院学报,2019(6):105-111.

作者简介:

汪浩源,西南林业大学艺术与设计学院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景观设计与理论。

郑绍江(通讯作者),博士,西南林业大学艺术与设计学院副教授。研究方向:民族村落人居环境。

猜你喜欢

城市化乡村振兴
吴景超的都市社会学及其对城市化的启示
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几个抓手
民建贵州省委携手中天金融集团推进“乡村振兴”贵州赫章县结构乡“扶志扶心扶智”项目开工
失衡的城市化:现状与出路
“城市化”诸概念辨析
轨道交通推动城市化工作
雕塑的城市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