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自体角膜缘干细胞移植治疗翼状胬肉的临床疗效

2020-03-11李凤艳锦州滨海新区锦州经济技术开发区人民医院眼科辽宁锦州121007

吉林医学 2020年3期
关键词:翼状胬肉散光

李凤艳 [锦州滨海新区(锦州经济技术开发区)人民医院眼科,辽宁 锦州 121007]

翼状胬肉临床发病率较高,属眼表疾病,患者发病后出现局部球结膜纤维血管组织增生情况,呈三角形状态,并会对角膜造成侵犯,具体病因尚未完全明确,多与外界气候变化和环境污染等因素相关[1]。针对翼状胬肉患者,临床尚无彻底根治方式,多采取手术治疗,尤其对于进行性翼状胬肉患者,若控制不当会造成角膜散光,甚至对瞳孔区造成覆盖,影响患者视力,但术后患者复发率较高,影响患者眼部健康,因此如何抑制手术后病情复发成为临床关注的重点问题之一,因此结合临床实际需求合理确定手术治疗方案意义重大,其中翼状胬肉切除术联合自体角膜缘干细胞移植治疗效果更为理想。鉴于上述研究背景,本文选定翼状胬肉患者作为研究样本,探究不同手术方案应用效果,旨在为临床治疗工作提供科学指导,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选定我院收治的翼状胬肉患者78例(84眼),研究时段自2016年2月~2018年9月,按照治疗方式进行分组,即对照组(39例,44眼)、试验组(39例,40眼)。对照组男21例,女18例,年龄38~64岁,平均(51.33±3.82)岁,病程2~10年,平均(6.13±2.12)年,其中经常眼红不适者30例;试验组男20例,女19例,年龄38~65岁,平均(51.54±3.77)岁,病程2~11年,平均(6.54±2.33)年,其中经常眼红不适者31例。两组患者一般资料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可比较。纳入标准:原发进行性翼状胬肉患者;翼状胬肉病变组织入侵角膜且范围达到3~5 mm;胬肉头部侵入角膜超过2 mm以上;属鼻侧翼状胬肉情况且为首次接受手术治疗患者[2]。排除标准:临床资料不完整患者;伴有精神异常、神志不清或语言障碍患者;伴有青光眼等其他眼部疾病患者[3]。

1.2治疗方法:对照组患者采用单纯翼状胬肉切除术治疗,在显微镜操作下进行,术前使用滴眼液滴眼2~3 d,可选择妥布霉素地塞米松滴眼液,手术操作时患者仰卧,使用开睑器,在患眼结膜囊滴注庆大霉素液,注射0.2 m利多卡因(5%),使用一次性刀片,确定翼状胬肉头部前0.5 mm位置,进行轻轻分离,分离时连同角膜上皮一起操作,不得穿透角膜,达到胬肉颈部和体部位置,将病变组织和变性球结膜一同切除,对于孔膜裸露区域进行灼烧止血后缝合;试验组在上述基础上开展自体角膜缘干细胞移植治疗,确定胬肉颈部紧贴结膜下位置,注射利多卡因(2%)和布比卡因(0.75%)混合液,在推注麻药时进针,达到胬肉体部、根部,分离球结膜和病变组织,将胬肉颈部一侧球结膜剪开,平行角膜缘方向将球结膜剪开,辅助使用显微镜,利用眼科镊提起球结膜,拉向胬肉体侧,夹住胬肉头部固定,确定距离胬肉头部0.5~1.0 mm位置,分离角膜和头颈部整块,分离至泪阜位置,暴露颞上方结膜区,标记缺损部位,在颞上方结膜下注入利多卡因,制成结膜组织植片,大小以完全覆盖角膜缘且无张力为宜,在巩膜裸露区域平铺,与结膜切口对合,取材创面可自行恢复,对合整齐后缝合,术后给予常规抗感染处理,定期换药并适当遮盖患眼。

1.3观察指标:临床疗效评估比较,治愈标准如下:创面光滑洁净,结膜恢复平整状态,充血水肿情况完全消失,角膜上皮愈合,角膜表面呈现光滑透明状态,未出现翼状胬肉样组织增生情况,不伴有新生血管[4];复发率统计比较,具体统计治疗后6个月复发情况,标准:球结膜出现充血情况,肥厚增生,角膜创面出现新生血管,伴有翼状胬肉样组织增生情况[5];角膜散光情况比较,于治疗前1周和治疗后3个月检测比较。

2 结果

2.1两组临床疗效和复发情况:试验组临床总有效率(95.00%)显著较对照组(72.73%)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6个月内复发率(7.50%)显著较对照组(25.00%)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两组临床疗效和复发情况[眼(%)]

2.2两组角膜散光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角膜散光组间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3个月后两组角膜散光均减小,且试验组小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2 两组角膜散光比较

2.3两组预后恢复情况:两组患者治疗后均出现不同程度畏光、流泪、疼痛和异物刺激情况,对照组治疗后24 h出现眼红、眼痛、畏光流泪情况,分泌物增多,角膜创面7 d左右愈合,15 d后结膜水肿消退;试验组治疗后24 h刺激症状较为轻微,分泌物较少,伴有轻度异物感,拆线后不适症状消失,治疗后3~7 d内角膜水肿消退,移植片2~3 d内出现充血水肿情况,7 d后生出新的血管,10 d后血管逐渐充盈,趋于愈合。

3 讨论

翼状胬肉是一种眼部慢性炎性反应性疾病,具体发病与外界刺激有关,导致球结膜及其下纤维血管组织出现增生情况,以三角形状态侵入角膜,病情具有反复发作特点,目前尚无彻底治疗方式,多采取手术治疗,但术后复发率较高,因此临床日渐重视创新手术方案,抑制病情复发,其中自体角膜缘干细胞移植治疗应用价值较高。

本研究结果显示:试验组临床总有效率(95.00%)显著较对照组(72.73%)高,试验组6个月内复发率(7.50%)显著较对照组(25.00%)低,治疗3个月后试验组角膜散光小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具体原因分析如下:针对翼状胬肉患者,手术治疗会切除角膜缘组织,造成角膜缘组织损伤,而自体角膜缘干细胞移植可促使角膜组织缘恢复,同时可更好地补充干细胞数量,在其增生及移行过程中促使角膜上皮进行修复,保证了眼表完整性,同时还可对结膜上皮、新生血管长入角膜进行抑制,促使患者病情恢复,并有效抑制病情复发。而单纯翼状胬肉切除术后不做移植处理,仅依靠周围正常角膜上皮移行生长来促使角膜恢复,使得角膜上皮无法得到及时有效恢复,因此角膜创面恢复过程较慢,复发率较高。此外为了防止病情复发,自体角膜缘干细胞移植尽量在60岁以下群体中实施,且对于翼状胬肉入侵角膜范围大于3 mm患者应首选此治疗方式,在具体操作时务必保证彻底清除翼状胬肉,在清除时必须兼顾眼球运动情况,避免对内直肌造成损伤,促进预后恢复。

综上所述,在翼状胬肉治疗中,手术联合自体角膜缘干细胞移植更利于患者病情恢复,可有效改善角膜散光问题,复发率较低,值得借鉴。

猜你喜欢

翼状胬肉散光
刨根问底之翼状胬肉
绷带型角膜接触镜在翼状胬肉逆行撕除联合角膜缘干细胞移植术的应用
翼状胬肉的治疗及其并发症
一种星敏感器杂散光规避方法
宝宝体检有散光需要配眼镜吗
验光中散光问题的处理
飞入眼睛里的“翅膀”
眼睛长胬肉要不要治
星敏感器杂散光抑制方法及仿真分析
翼状胬肉自体干细胞移植术后口服中药治疗60例临床观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