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术切除胸膜巨大孤立性纤维瘤1例报告
2020-03-11金力波杭州师范大学附属医院心胸外科浙江杭州310015
金力波,吴 昊 (杭州师范大学附属医院心胸外科,浙江 杭州 310015)
孤立性纤维瘤是一种罕见的梭形细胞肿瘤,其临床表现不典型,容易漏诊与误诊,手术切除是目前首选的治疗方法。我院收治1 例胸膜巨大孤立性纤维瘤患者,经手术治疗后好转,随访无复发,现报告如下。
1 病历摘要
患者女,20岁,因“左上肢疼痛进行性加重半年”入院。外院查胸部CT提示左上胸腔巨大软组织肿块,我院查胸部增强CT可见左上胸腔团片状稍高密度影,突向胸廓入口,与胸顶部关系密切,左上肺受压,邻近肋骨毛糙(见图1)。经超声引导下穿刺活检提示左胸腔梭形细胞肿瘤,结合组化考虑纤维母细胞性和(或)肌纤维母细胞性肿瘤,临床诊断为“左侧胸膜梭形细胞瘤”。术前完善实验室检查无明显异常;肺功能:轻度限制性通气功能障碍;肌电图:左正中神经F波出现率减少,最短潜伏期延长,提示左上肢周围神经损害。
图1 胸部CT的特点
2018年3月25日在全身麻醉下行左侧胸膜肿瘤切除术,患者取右侧卧位,选择左后外侧扩大切口,切口后上端延长至第2肋水平,总长约30 cm。经第4肋间进胸,并将第4肋切断,移除备用。探查发现一巨大实质性肿瘤,包膜完整、无蒂、质韧、切面呈灰白色,附着于第1~3肋骨,向胸膜腔内生长,上达胸膜顶。左肺受压,但无粘连。未侵犯重要血管、神经。在距肿瘤边缘2 cm处游离肿瘤,未打开包膜,联同切除第2、3肋骨。最后游离第1肋骨上缘,切除可能残余肿瘤组织的第1肋。蒸馏水反复冲洗胸膜腔及创面后,重建骨性胸廓。
术中出血100 ml,标本送病理检查,约14 cm×13 cm×7 cm大小,重约645 g(见图2)。免疫组化染色结果:β-catenin(C片+)、CD34[C片-(小血管+)]、CD117[C片-(对照+)]、SMA[C片-(小血管+)]、Desmin(C片-)、Ki67(C片1+)。病理证实为孤立性纤维瘤。患者术后恢复顺利,自诉症状完全缓解。术后5个月复查未见肿瘤复发,胸廓稳定,无畸形(见图3)。
图2 肿瘤切除标本
图3 术后复查CT
2 讨论
胸膜孤立性纤维瘤(solitary fibrous tumor of the pleura,SFTP)是一种罕见的良性梭形细胞肿瘤,发病率约为2.8/10万人[1],由Klemperer等于1931年首次报道[2]。其病因尚不明确,临床表现不典型,容易漏诊、误诊,需要依靠术后病理及免疫组化确诊。本例患者因臂丛神经受压导致肩关节和左上肢麻痛感,在当地医院误诊为“肩周炎”,后因症状不能缓解前来就诊摄片发现。
目前国内外研究SFTP的文献主要集中在探讨影像学特征及病理诊断方面,随着对SFTP的日益关注,其治疗方式逐渐受到重视。SFTP对常规放化疗不敏感,非手术治疗手段缺乏,目前认为手术完整切除是最好的治疗方式[3-4]。
SFTP发生率低,且肿瘤大小、生长部位不定,目前手术方式尚未统一,通过文献复习结合本例手术体会,笔者认为,对于直径<5 cm、包膜完整且粘连较少的带蒂肿瘤可在胸腔镜下切除,以减少手术创伤;而直径>5 cm、与周围组织分界不清的SFTP建议开胸治疗[5]。术前应充分研读影像学资料,通过胸部CT可初步判定SFTP的良恶性,明确肿瘤的大小、位置及与周围组织脏器的关系[6-7],一般选择胸后外侧切口。若术中手术操作空间小,可预切除邻近肋骨,待肿瘤切除后重新固定。
术中尽可能完整切除肿瘤,保证切缘阴性,预防复发,有文献建议,切除范围距正常组织≥2 cm[8-9]。对于已侵犯壁层胸膜的SFTP,术中应同时切除受累胸膜及部分胸壁组织,为避免骨性胸壁缺损过大,常需进行胸壁重建。胸壁重建材料可分为自体骨性组织及人工材料,常用的人工材料有医用有机玻璃、钢丝、钢板、肽网、合成网片、骨水泥、3D打印肽合金植入材料和3D虚拟模型等[10]。术中选取钛网依照胸廓塑形,固定于2、3肋骨残端,并将预先切除的第4肋用肋骨接骨板重新固定,重建骨性胸廓。少数侵犯肺组织的SFTP则可行肺楔形切除或肺叶切除,本例肿瘤包膜完整,与肺组织没有任何粘连,未切除肺组织。
由于SFTP对放化疗不敏感,术后未辅助放化疗。术后患者自觉症状消失,术后5个月随访未见复发迹象。SFTP的预后与肿瘤是否完整切除有关,一般预后良好,但也有文献报道称SFTP术后远期出现复发、转移情况[11],因此术后仍需要长期随访。复发的SFTP仍可再次手术切除达到治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