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替格瑞洛与氯吡格雷治疗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患者的临床疗效对比

2020-03-11梁多才

中国医药指南 2020年35期
关键词:格瑞洛氯吡格雷

梁多才

(本溪县第三人民医院,辽宁 本溪 117104)

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acute coronary syndrome,ACS)是目前临床上最严重的心血管疾病之一,也是导致心血管疾病患者死亡的重要因素之一[1]。血小板活化和聚集在ACS发病机制中起重要的作用,抗血小板治疗已成为当前防治ACS的关键。氯吡格雷是一种前药,只有在肝脏代谢酶的激活下转化为活性代谢物才具有生物效应。30%的ACS患者对氯吡格雷有耐药性,这增加了心血管不良反应的发生风险。替格瑞洛是一种非前体抗血小板药物,可直接发挥抗血小板的作用,不需激活肝脏代谢。ACS的病理生理机制包括脂质和复合碳水化合物积聚、出血和血栓形成、纤维组织增生和钙化,其中血小板聚集和黏附诱导的急性血栓形成是必要的过程,因此抗血小板治疗是治疗ACS的关键。阿司匹林联合氯吡格雷抗血小板治疗已广泛应用于临床,但近年来的研究表明,相当一部分的患者未达到血小板抑制状态,停药后血小板功能恢复时间较长[2]。这是因为氯吡格雷作为前药,需要肝脏细胞色素P450转化为活性代谢物,结合血小板膜表面的二磷酸腺苷受体可抑制血小板聚集。这一过程的转变是缓慢多变的,个体差异很大。替格瑞洛本身及其代谢产物是活性的,不需要通过肝脏生物转化而激活,并且可以可逆地与P2Y12结合,阻止血小板膜GPⅡb/Ⅲa与纤维蛋白原的结合,从而抑制血小板聚集[3]。其有效性不受肝脏CYP2C19基因多态性的影响,从而降低出血的发生风险,但由于替格瑞洛和腺苷在结构上的相似性,因此会导致呼吸困难,需要及时发现和治疗。本研究旨在对比替格瑞洛与氯吡格雷治疗ACS患者的临床疗效。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6年1月至2017年6月我院收治的60例ACS患者,采用随机数字表法进行分组。研究组男患者19例,女患者11例;年龄范围32~78岁,中位年龄(58.25±2.21)岁。对照组男患者20例,女患者10例;年龄范围30~75岁,中位年龄(58.01±2.21)岁。两组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两组均服用300 mg阿司匹林(华阴市锦前程药业有限公司,国药准字H20046739),术前服用。术后给予硝酸酯类和血管紧张素抑制剂抗心肌缺血。对照组患者采用氯吡格雷(江苏恒瑞医药股份有限公司,国药准字H20123301)治疗,每次75 mg,每日1次。研究组患者采用替格瑞洛(石药集团欧意药业有限公司,国药准字H20193166)治疗,每次90 mg,每日2次,两组均连续服用1年。

1.3 观察指标 比较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有效:心功能改善2级,TIMI血流分级为3级;有效:心功能改善1级,TIMI血流分级为2级;无效:未达到上述标准[1]。治疗总有效率=(显效例数+有效例数)/总例数×100%。比较治疗前后两组患者的血液学指标,包括血小板聚集率、血小板计数。比较治疗前后两组患者的外周血清炎性因子指标,包括白细胞介素-6、肿瘤坏死因子-α、C反应蛋白。统计两组不良反应发生情况,包括心源性死亡、支架内再次狭窄形成、再发心梗死等。

1.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 25.0统计学软件对数据进行分析。血液学指标、外周血清炎性因子指标等计量资料采用()表示,组间比较行t检验;治疗效果、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等计数资料采用[n(%)]表示,组间比较行χ2检验;P<0.05表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治疗效果比较 研究组显效14例,有效14例,无效2例,治疗总有效率93.33%。对照组显效10例,有效10例,无效10例,治疗总有效率66.67%。研究组治疗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6.257,P<0.05)。

2.2 两组治疗前后外周血清炎性因子指标比较 治疗前,两组白细胞介素-6、肿瘤坏死因子-α、C反应蛋白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研究组白细胞介素-6、肿瘤坏死因子-α、C反应蛋白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2.3 两组治疗前后血小板聚集率、血小板计数比较 治疗前,两组血小板聚集率、血小板计数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研究组患者的血小板聚集率、血小板计数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1 两组治疗前后外周血清炎性因子指标比较()

表1 两组治疗前后外周血清炎性因子指标比较()

表2 两组治疗前后血小板聚集率、血小板计数比较(±s)

2.4 两组不良反应发生情况比较 研究组心源性死亡1例、支架内再次狭窄形成1例、再发心梗死1例,不良反应总发生率10.00%;对照组心源性死亡4例、支架内再次狭窄形成2例、再发心梗死4例,不良反应总发生率30.00%。研究组不良反应总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8.125,P<0.05)。

3 讨 论

介入治疗是缓解慢性稳定型冠心病患者症状的有效方法之一,这些患者有大量心肌缺血证据。不稳定心绞痛和非ST段抬高心肌梗死高危患者多主张早期干预。高危患者主要包括:复发性心绞痛或心肌缺血或适当药物治疗期间的低耐药性、血液心肌酶指数升高、心电图中新的ST段压低、发生心力衰竭或二尖瓣关闭不全或原始抗流动恶化、血流动力学不稳定、持续性室性心动过速、6个月内接受介入治疗、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急性ST段抬高心肌梗死患者早期治疗的关键是打开梗死相关血管(IRA),尽可能挽救心肌猝死,降低死亡风险,改善远期预后。根据患者就诊时间和初始治疗方案划分不同的策略。氯吡格雷是一种血小板聚集抑制剂,可选择性抑制ADP介导的糖蛋白GPⅡb/Ⅲa复合物的激活,从而抑制血小板聚集[4-5]。氯吡格雷可减少梗死血管的血栓负担,改善远端血管微循环,降低ACS患者PCI术后不良心血管事件的发生率。但氯吡格雷对血小板聚集的抑制作用不一,停药后血小板功能的恢复时间有限,这导致新型P2Y12受体拮抗剂替卡格雷的发展[6-7]。替卡格雷药物本身及其代谢产物具有活性,不需要被肝脏生物代谢激活,能迅速有效地抑制ADP介导的血小板聚集,具有稳定的治疗效果。替卡格雷和P2Y12是可逆的和有效的,不受肝脏CYP2C19基因多态性的影响,从而有助于降低出血风险[8-10]。

本研究结果显示,研究组患者的治疗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血小板计数、血小板聚集率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肿瘤坏死因子-α、白细胞介素-6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不良反应总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替格瑞洛是一种新型P2Y12受体拮抗剂。现代药学研究表明,与氯吡格雷相比,该药具有可逆、疗效稳定等优点。在抗血小板作用方面,替格瑞洛有助于提高疗效,改善血管再通效果。然而,有研究显示,氯吡格雷和替格瑞洛在治疗后和出院后6个月心脏相关不良反应的发生率和疗效没有明显差异。国内研究也普遍认为,替格雷的耐药率较低,但是否有助于减少心血管事件仍存在争议,适用于不能耐受氯吡格雷且对抗血小板有特殊要求的人群。目前,抗血小板治疗普遍坚持小剂量原则,小剂量也能使血药浓度达到有效标准,反而大剂量的协同作用可能不明显。据报道,替格瑞洛可能会引起呼吸困难,其疗效易受到吗啡的影响,这需要给予足够的重视。

综上所述,对ACS患者实施替格瑞洛治疗的效果优于采用替格瑞洛治疗的患者,可更好改善患者的血清学指标,促使患者机体的炎症显著下降,从而加速患者病情的康复。

猜你喜欢

格瑞洛氯吡格雷
曲美他嗪联合氯吡格雷治疗冠心病心绞痛的临床效果
替格瑞洛联合吲哚布芬在急性ST抬高型心肌梗死患者中的应用
用模块化思维打造组织
1例氢氯吡格雷致糖尿病肾病患者球结膜出血报告
替格瑞洛治疗STEMI行PCI术患者的临床效果
替格瑞洛在急性冠脉综合征中应用的研究进展
阿托伐他汀与氯吡格雷联合应用于脑梗死治疗中的疗效观察
替格瑞洛致呼吸困难分析
氯吡格雷抵抗须防范
《道林·格雷的画像》中的心理解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