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血液标本放置时间对血液常规检验结果的影响及准确性分析

2020-03-11张河辉

中国医药指南 2020年35期
关键词:抗凝剂血常规准确性

张河辉

(福建省三明市皮肤病医院检验科,福建 三明 365400)

现阶段临床实验室最常见的检查方式即为血常规检查,通过对血细胞数量、形态等进行观察,可以进一步判断受检者血液是否存在异常,依靠血液检验结果,可以帮助临床医师制订治疗方案并确定临床用药,且随着现代检测技术的不断发展和完善,血液检验结果可直接反映临床治疗方法及效果,为后续诊断及预后观察提供数据支持[1]。但随着研究的深入,发现影响血液标本检验结果的因素复杂多样,其中以血液标本放置时间、血液标本保存方法及血液标本检测技术等最为常见。研究指出,血液标本放置时间越长,越会对检验结果的准确性产生较大影响[2]。为进一步体会血液标本放置时间对血液检验结果产生的影响,特将我院2019年5月至2019年11月内进行血液检验的70例患者纳入研究,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借助回顾性分析方式展开此次研究,研究时段为2019年5月至2019年11月,研究对象为我院进行血液检验的70例患者,其中男性40例,女性30例,年龄区间12~70岁,年龄均值(41.56±20.15)岁。

1.2 方法 试剂与仪器:此研究全程借助迈瑞五分类血细胞(BC-5300型)分析仪检测,借助仪器配套试剂盒、配套抗凝剂真空采血管进行血液标本的采集。

方法:采集血液前将相关注意事项详细告知患者,采血操作者严格遵循无菌操作原则,采用一次性采血含EDTA-K2真空管,以肘静脉血为主采集6 mL。后将血液标本分别置于3支试管内,并分别标注“1 h、3 h、6 h”,然后检查血液[3]。

注意事项:抽取患者6 mL静脉血,并对采血时间、血液检验时间进行准确注明;在检验工作中,要求工作人员严格以相关规范进行操作,确保血液标本的密闭性,同时详细对检测结果进行记录。

1.3 观察指标 观察不同放置时间血液标本常规检验结果。

1.4 统计学方法 采用统计软件SPSS22.0建数据库并分析,研究所涉及的计量资料,行t检验,研究所涉及的计数资料,行χ2检验,数据遵从正态分布原则,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数据显示,血液标本放置6 h后进行常规检验,其中白细胞计数、中性粒细胞及红细胞计数明显较低,并且各指标水平低于1 h、3 h,数据相比,差异显著,P<0.05;其中单核细胞、淋巴细胞及血小板计数明显较高,并且各指标水平高于1 h、3 h,数据相比,差异显著,P<0.05。见表1。

3 讨 论

随着临床医疗技术的发展和完善,血常规检查现已成为临床血清学基础检查项目之一,对红细胞、白细胞、血小板、血红蛋白等项目进行检测,可以进一步确诊患者疾病,并对患者是否存在贫血、血液系统疾病进行有效判断。临床研究指出,在对血液标本采集结束之后,需在最短时间内送至实验室进行检验,尤其是外界温度>22 ℃时;若血液标本在超过22 ℃的环境中放置时间过长,则会导致试验操作延长,从而对血液标本检验结果造成直接影响[4-5]。

分析血液标本放置时间对各方面造成的影响,主要体现在以下几点:①血液标本放置时间对血常规检测值产生的影响:随机抽取多名患者并采集静脉血后立即检测白细胞,并将检测结果与放置2、4、8、24 h后的检测结果进行对比,发现随着血液标本放置时间的延长,单核细胞增加幅度较为明显。随机抽取多名肿瘤患者并采集静脉血后立即检测血小板和白细胞,并将检测结果与放置2、4 h的检测结果进行对比,发现血液标本放置4 h后的白细胞计数明显降低,血液标本放置2 h后血小板明显升高[6-7]。②血液标本放置时间对血液标本溶血现象产生的影响:研究发现,诸多因素都会导致血液标本在采集后发生溶血,而临床研究证实,引起血液标本发生溶血的主要原因在于血液标本放置时间过长[8]。

表1 不同放置时间血液标本常规检验结果

临床证实,五分类血细胞分析仪在临床血常规检验中均有极高价值,但检验中受内外各种因素影响,导致检验结果不准确,为此需对影响血常规检验结果因素进行分析。①试剂因素:采集的血液标本在实施检验前需进行抗凝处理,避免血液凝结影响检验结果准确性,但血液与抗凝剂之间比例不合理便会影响检验结果,若抗凝剂在血液中所占比例较小,在送检、待检过程中血液中会存在细小的血块,继而影响检验结果准确性[9-11];若血液中抗凝剂所占比例较大,检验结果会受抗凝剂影响,再者待检血液标本经抗凝处理后,多数细胞会发生变化,且血小板易发生肿胀、崩裂现象,导致检验结果不准确。②仪器因素:一般情况下血常规检验选择血细胞分析仪,但若使用的血细胞分析仪未经校准,则检验结果准确性较差。③患者自身因素:接受血常规检验的受检者,其年龄、精神状态、性别、基础性疾病、近期使用药物等均会影响检验结果准确性,此外研究发现血液标本采集时间、检验时间、季节、温度均会影响检验结果准确性[12-13]。④人为因素:医务人员在标本采集过程中,若动作不标准、速度过快、出入次序不合理等均会影响检验结果准确性,导致血液标本还未进行检验,已经发生凝结反应;其次血液标本进入试管后需轻轻摇晃,若摇晃时间不足会导致抗凝剂、血液标本未充分混合,继而影响检验结果准确性。再者标本采集过程中,需要连接硅胶管,若硅胶管长度过长便会导致标本在进入试管过程中发生凝结,影响标本质量;且在检验过程中检验人员未掌握操作方案,专业能力较差,均可影响检验结果准确性,导致医师无法准确判断患者病情,影响后期治疗及预后效果[14]。

本研究的结果也提示:血液标本放置时间越长,越会对血液检验结果产生直接影响。其中放置时间和血液检验结果误差之间呈正比关系,放置时间越长,对血液检验结果造成的影响越大。

综上所述,血液标本采集后的放置时间至关重要,会对血液检验结果的准确性产生直接影响,所以在开展血液检测工作时,需足够重视血液标本的放置时间,在完成血液样本采集后对其进行及时标记,且在允许留置时间内进行送检。若无法保证血液样本及时送检,则需将其放置在标准温度的环境中进行冷藏保存,避免和减少细菌感染,确保血液标本检测结果的准确率。

猜你喜欢

抗凝剂血常规准确性
为什么献血过程中不可随意更改献血量?
血常规检验中常见误差原因及解决策略
血常规解读
浅谈如何提高建筑安装工程预算的准确性
血清肿瘤标志物联合血常规指标检测在原发性肝癌诊断中的应用观察
理解语境与名句的关系,提高默写的准确性
血常规检验前的准备工作
“抗凝剂皮下注射腹部定位卡”在预防皮下出血中的应用
急性心肌梗死伴抗凝剂相关假性血小板减少症1例
影响紫外在线监测系统准确性因子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