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2 型糖尿病合并消化性溃疡患者实施药物治疗的效果分析

2020-03-11贾松贤

糖尿病新世界 2020年23期
关键词:托拉消化性奥美拉唑

贾松贤

巨野县北城医院消化内科,山东巨野 274900

作为一种常见的消化系统疾病,消化性溃疡具有很高的发病率,主要的发病部位为十二指肠和胃部,一般有腹部疼痛、恶心、出血等临床症状。 如果患者在患病后没有得到及时有效的治疗,消化性溃疡很容易导致发生大出血,对患者的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具有很大的威胁[1]。 糖尿病是一种常见的内分泌疾病,糖尿病患者的血压黏度和血糖水平都会很高,造成其十二指肠部位和胃部出现越来越严重的血液循环障碍,进一步引起黏膜坏死,导致其细胞的再生性功能大大下降,再加上其胃酸效应的影响,糖尿病患者往往会合并各种胃肠道疾病,其中常见的一种就是消化性溃疡[2-3]。 糖尿病患者一旦合并消化性溃疡,不仅病情发展程度大大加快,而且增加了疾病的临床治疗难度。 对此,选择该院2018 年12 月—2019 年10 月收治的2 型糖尿病合并消化性溃疡患者86 例为研究对象,探讨泮托拉唑治疗2 型糖尿病合并消化性溃疡患者的效果。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择该院收治的2 型糖尿病合并消化性溃疡患者86 例作为该次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表法将其划分为常规组(43 例)和研究组(43 例)。 研究经伦理委员会批准。 纳入标准:①与2 型糖尿病诊断标准相符合,且经过影像学和病理学检查确诊为消化性溃疡的患者;②对该次研究知晓同意,且自愿参与的患者。 排除标准:①合并恶性肿瘤、精神疾病的患者;②具有相关药物禁忌证的患者。 常规组中有女20 例、男23 例;年龄最大为78 岁,最小为31 岁,平均年龄为(56.3±4.6)岁;糖尿病病程最大为16 年,最小为1 年,平均病程为(8.3±2.2)年。研究组中有女19 例、男24 例;年龄最大为79 岁,最小为30 岁,平均年龄为(56.8±5.1)岁;糖尿病病程最大为18 年,最小为1 年,平均病程为(8.7±2.6)年。两组一般资料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因此能够实施组间比较。

1.2 方法

在两组患者入院后,对其实施对症治疗,比如抗感染治疗、降糖治疗、饮食指导以及其他各项基础治疗[4-5]。

采用奥美拉唑(国药准字H20064652;产品规格:20mg)对常规组予以治疗,具体治疗方法为口服,20 mg/次,1次/d,共计进行为期21 d 的治疗。

采用泮托拉唑(国药准字H20084498;产品规格:40mg)对研究组予以治疗,具体治疗方法为口服,40 mg/次,1 次/d,共计进行为期21 d 的治疗。

1.3 观察指标

在治疗前后,分别对两组患者的血糖水平进行观察和比较,主要为空腹血糖和餐后2 h 血糖。

对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进行观察和比较, 具体评价标准如下:①显效:患者在经过治疗后各项临床症状彻底消失,溃疡面基本愈合;②有效:患者在经过治疗后各项临床症状有明显改善,且溃疡面具有50%及以上的愈合程度。 ③无效:患者在经过治疗后没有达到上述标准,甚至有所加重。 其中显效+有效=总有效。

对两组患者在治疗期间的不良反应情况进行观察和比较,主要包括头晕、便秘和皮疹等。

1.4 统计方法

应用SPSS 23.0 统计学软件进行数据分析,其中计量资料以(±s)表示,组间比较采用两独立样本t 检验;计数资料以频数和百分比(%)表示,组间比较采用χ2检验。 P<0.05 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血糖指标

在治疗前,常规组和研究组的空腹血糖值和餐后2 h血糖值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的血糖指标与治疗前相比均明显下降,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见表1。

表1 两组患者的血糖水平比较[(±s),mmol/L]

表1 两组患者的血糖水平比较[(±s),mmol/L]

空腹血糖 餐后2 h 血糖组别 治疗前 治疗后 治疗前 治疗后常规组(n=43)研究组(n=43)t 值P 值9.5±1.7 9.4±1.6 0.236>0.05 5.5±1.3 5.5±1.2 0.175>0.05 12.9±1.8 12.7±1.9 0.385>0.05 8.6±1.7 8.5±1.6 0.293>0.05

2.2 疗效

常规组的总有效率为83.72%,研究组的总有效率为97.67%,研究组的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常规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见表2。

表2 两组患者的疗效比较

2.3 不良反应

常规组在治疗期间的不良反应率为2.32%,研究组的不良反应率为4.65%。研究组的不良反应率略高于常规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见表3。

表3 两组患者的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

3 讨论

作为一种常见的消化系统疾病,消化性溃疡的高发群体为饮食不规律、长期加班和中老年等人群,遗传因素、饮食不规律、药物因素和幽门螺杆菌感染因素等都是引起消化性溃疡的重要原因,降低患者胃肠的保护屏障功能,并且增加胃排空时间,影响患者的胃肠蠕动[6]。2 型糖尿病患者由于长期处于高血糖状态,再加上其一般具有较高的血液粘稠度,会导致血流的正常速度受到影响,减少胃部和十二指肠中的血液循环,进一步引起黏膜坏死,具有很高的消化性溃疡发病率[7]。 此外,由于2 型糖尿病患者往往需要长期服用降糖药物,比如二甲双胍以及甲苯磺丁脲等,这些药物虽然在控制血糖方面效果确切,但是在长期服用的情况下会对患者的胃酸分泌情况产生很强的刺激作用, 加重患者的胃黏膜损伤程度, 因此两种疾病一旦合并就极大地增加了治疗难度[8-9]。2 型糖尿病合并消化性溃疡患者在发病后如果没有得到及时有效的治疗,很容易导致幽门梗阻、上消化道出血、溃疡穿孔等各种并发症,对患者的身体健康危害很大。

现阶段临床上在治疗2 型糖尿病合并消化性溃疡时大多采用药物治疗的方法,由于高血糖会影响到患者的溃疡面的修复,因此在对其进行治疗时必须要保证患者血糖的稳定。奥美拉唑和泮托拉唑两种药物都属于质子泵抑制剂,其中奥美拉唑属于第一代药物,而泮托拉唑则是一种更新的第三代药物,其可以有效地抑制患者体内的H+K+-ATP 酶,并且阻断H+离子达到胃部的过程,有效地降低胃酸的分泌量;还可以迅速地提高患者胃部的pH 值,药效作用持续时间长,可以有效地缓解患者的临床症状。泮托拉唑在进入到人体之后除了可以降低患者的胃酸基础水平,而且餐后胃酸分泌量也能得到有效控制。 相对于奥美拉唑,泮托拉唑在弱酸环境和中性环境中也可以很好地发挥药物作用,特别是在酸性环境当中可以被很快地产生药效,具有非常专一的选择性作用,更加突出的抑制胃酸的作用。 在该次研究中,在对两组患者实施常规降糖等治疗的基础上,采用奥美拉唑对常规组予以治疗,采用泮托拉唑对研究组予以治疗,结果显示,治疗前,常规组和研究组的空腹血糖值和餐后2 h 血糖值比较,数值相近(P>0.05)。 治疗后,两组患者的血糖指标与治疗前相比均下降,但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常规组的总有效率为83.72%,研究组的总有效率为97.67%,研究组的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常规组(P<0.05),该研究结果与吕国凤等[10]的文献报道结果一致,证实了采用泮托拉唑针对2 型糖尿病合并消化性溃疡患者进行治疗可以有效地改善其临床症状。 此外,该次研究数据显示,常规组在治疗期间的不良反应率为2.32%,研究组的不良反应率为4.65%。 研究组的不良反应率略高于常规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表明泮托拉唑在临床应用中具有很高的安全性。

综上所述,采用泮托拉唑针对2 型糖尿病合并消化性溃疡患者进行治疗效果显著,可以有效缓解其临床症状,而且具有很高的安全性。

猜你喜欢

托拉消化性奥美拉唑
消化性溃疡的中医辨证施治
泮托拉唑钠用于十二指肠溃疡治疗的临床效果观察
你了解消化性溃疡吗?
泮托拉唑治疗消化性溃疡的效果探究
35例奥美拉唑不良反应分析
奥美拉唑治疗胃溃疡疗效观察
泮托拉唑预防脑出血后应激性溃疡疗效观察
泮托拉唑的临床应用研究现状
针灸治疗消化性溃疡59例
奥曲肽联合奥美拉唑治疗上消化道出血54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