例谈预学单的设计原则与目的
2020-03-10缪依霖
【摘要】本文以部编版语文五年级上册《珍珠鸟》一课为例,论述利用预学单精准把握学情的方法,建议教师把握好预学单的设计原则和目的,从而更高效地完成教学任务。
【关键词】预学单 预学内容 设计 原则 方法 《珍珠鸟》
【中图分类号】G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0450-9889(2020)45-0101-02
著名教育心理学家奥苏伯尔认为,教师要先探明影响学生学习新知的最重要的因素是什么,然后进行相应的教学。然而,在实际教学中,有的教师对学情的把握并不是那么精准。学生的学情与学习内容的难易程度、师生的交互、时空的变换有着密切关系,它是一个动态发展的过程,如果教师不能事先预测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可能存在的问题,就很难找到有针对性的策略,最终影响了学生的学习质量。那么,教师怎样才能精准地把握学情呢?笔者认为,精心设计预学单有助于教师精准把握学情,进而在课堂上有针对性地开展语文教学。
一、预学单的设计原则
(一)预学单的内容设计要凸显语文要素
预学单是教师为了摸清学生的学情而设计的预学内容,目的是相对精确地了解学生已知哪些知识,哪些是学生的学习难点,进而在课堂上精准地施教。那么,设计预学单需要注意哪些方面呢?笔者认为,选择合适的预学内容是把握学生学情的关键。那么,什么是合适的预学内容呢?部编版教材每一单元的语文要素和课后练习都为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指明了路径和方向,可以作为教师预学单内容设计的参考依据。
以部编版语文五年级上册《珍珠鸟》一课为例,这是一篇略读课文,本单元语文要素中关于阅读的要求是“初步了解课文借助具体事物抒发情感的方法”,本课的阅读提示为“默读课文,想想‘我是怎样逐渐得到珍珠鸟的信赖的。课文中有很多地方写出了珍珠鸟的可爱,找出这样的语句,体会‘我和珍珠鸟之间的情意”。依据语文要素和自学提示,教师可以对《珍珠鸟》“教什么”进行定位,在明确“教什么”之后,预学单的设计就要围绕着“教什么”进行设计。依据这篇课文的特点,在教学内容的选择上,教师可以从两方面引领学生学习和品味,一方面是“鸟对人的信赖”,另一方面是“人对鸟的关爱”,从这两方面确定教学内容有助于学生体会作者和珍珠鸟之间充满爱和信赖的美好情感,从而使学生明白人和自然之间和谐相处的道理。(见下表)这样的设计内容才是合理的,可以为教师精准把握学情服务。
笔者认为,预学单的内容设定不能随意而为,只有与本课“教什么”相呼应,才能使教师的教更好地为学生的学服务。
(二)预学单的习题设计要“少而精”
预学单指向的是学生的“学”。预学单内容如果设计过多,不仅会增加学生的课业负担,还会把课文肢解得支离破碎。另外,教师在预学反馈时也会耗费大量时间,这都是对教学资源的极大浪费。因此,设计预学单的习题时要体现“少而精”的原则,这样才能实现师生之间的深度对话,学生的“学”也才会更加透彻。
一般来说,预学单的内容设计应把握这几点:题量以3~5道为宜,10分钟之内可完成;把握文体特点,由浅入深进行设计;形式多样,理趣兼顾;开放多元,思维至上。如在《珍珠鸟》一课的预学单中(见上表),包含了提取关键句、内容分析、问题探究三块内容。其中,问题1属于简单信息的提炼,问题2、3指向本课的教学内容,理趣兼顾,问题4是开放性问题,指向学生的“学习需要”。当然,需要指出的是,预学单的习题设计形式并不是固定的,如果教师能根据教学需要采取图文结合的形式,更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促进学生理解和把握课文。预学单习题的设计只有少而精,才能凸显预学重点,激发学生的预学兴趣,为教师准确把握学情奠定基础。
二、预学单的设计目的
(一)依据预学情况明确教学方向
在语文教学中,教师设计预学单的目的是了解学生已经掌握哪些知识、尚未理解哪些知识、学习难点在哪里等,因此,把学生的预学单收集上来之后,教师还要认真提取、梳理、分析预学单的信息,了解学生的预习情况、学习疑难点在哪里,并能够从中明确课堂教学的方向。
仍以《珍珠鸟》一课为例,作者主要抓住小鸟的细微举动,采取了细节描写的方法,并运用了“挨近”“蹦”“俯下”“喝”“偏”“瞧瞧”“跑到”“蹦来蹦去”“趴”这些精确生动的词汇,把人与鸟相处时的温馨画面生动地再现出来,最后水到渠成地揭露“信赖,往往创造出美好的境界”这一主题。动作细节描写和刻画人物心态与情感的写法是本节课的主要教学内容。如上表中《珍珠鸟》的预学内容,笔者在对预学单进行整理之后发现,对于问题1,绝大多数学生都能够准确地提取信息,这表明学生在自己读完课文以后,基本上都能把握住文章的内容和情感。在问题2、3的回答中,多数学生认为小珍珠鸟信赖“我”,但几乎没有学生关注到细节背后大珍珠鸟的情感变化。之所以会出现这种现象是与文章的布局有关的,是学生理解上的盲区,学生认为“小珍珠鸟信赖‘我”是他们觉得文中描写小珍珠鸟的语段较多,而且“小珍珠鸟竟然趴在‘我的肩头睡着了”,显然学生是从自己的生活阅历和学习经验对动词“趴”有着自己独特的情感认知。在问题3的回答中,学生在阅读中产生的疑惑主要有以下方面:1.为什么文章一开始说“这是一种怕人的鸟”,但到最后,它却能在“我”的肩上睡着了?珍珠鸟为何会对“我”如此信赖?2.“我”為什么要把吊兰放在鸟笼上呢?3.为什么“我”那么喜欢小鸟,却决不去好奇地瞪大眼睛看它们?4.为什么珍珠鸟有了雏儿,“我”也好奇,但不去看它们?5.为什么“我”不管小鸟,难道我不怕它们逃走吗?
从学生完成预学单的情况来看,教师要把课堂教学内容放在引导学生发现作者传递出的细腻情感上。所以,对于预学单,教师要认真分析、整理,明白学生学习上存在的问题以及学习需求,只有这样,才能为“顺学而教,顺学而导”提供条件,让学生真正学有所获。
(二)依据预学反馈预设教学流程
在语文教学中,设定好学习内容之后,教师可以通过“逆推”的形式对教学流程进行预设,从而做到有的放矢,促进高效语文教学的形成。在掌握学生的预学情况、明确教学方向之后,就需要设计教学流程。如《珍珠鸟》一课,教师可以设计这样的教学流程:
1.初步感知课文中具有个性化的语言,学习交流为什么觉得小珍珠鸟信赖“我”?课堂开始,在师生交流文章的中心句是“信赖,往往创造出美好的境界”之后,教师可提出这样的话题:“你觉得大珍珠鸟和小珍珠鸟谁信赖我?”然后,让不同意见的学生发表自己的看法,以借机唤醒学生对“趴”字一词背后蕴含的情感有更深刻的理解与把握。
2.理解文中个性化语言传递出的情感变化,学习交流:“大珍珠鸟对‘我是否信赖?”“大珍珠鸟是否信赖‘我”这个问题对学生来说是一个具有争议的话题,教师可以引导学生抓住文中的关键词句“生气地叫”“再三的呼唤声”背后传递的情感变化来感受和体会,从而使学生对作者一明一暗两条写作线索相辅相成的精妙表达有更进一步的认识。
3.感知连续性动词背后传递出的细腻情感,探究作者表达珍珠鸟信赖“我”的过程。教师梳理预学单中的“学习疑惑”之后,可以把这些问题归纳为两类:一是感悟作者是如何赢来小珍珠鸟的信赖的;二是借助“信赖图”来探究作者是如何通过一系列连续的动词来传递细腻的情感的。这两个问题可以让学生利用同伴资源或教师的提示来解决。
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基于学生的预学情况合理设计教学内容,可以为教师的精准施教做好铺垫。因此,设计预学内容一定要合理,要体现出“少而精”的原则,在此基础上,教师再明确教学内容,精心设计教学流程,必将取得最大化的教学效果。
作者简介:缪依霖(1987— ),女,广西陆川人,大学本科学历,二级教师,研究方向为小学语文教育教学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