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高初中生语文自主阅读能力的策略
2020-03-10钟明明
【摘要】本文论述提高初中生语文自主阅读能力的策略:激发兴趣,给学生选择阅读书目的权利,营造浓厚的班级阅读氛围,充分信任学生;点拨引领,让学生掌握精读的方法,养成随文标记的习惯,学会利用思维导图加深记忆;搭建平台,开展课前五分钟读书分享、名著知识竞赛、课本剧排演等活动,让学生分享自己的阅读感受。
【关键词】初中生 语文 自主阅读 激趣 方法 分享
【中图分类号】G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0450-9889(2020)45-0050-02
阅读是人们获取信息的重要途径,自主阅读能力是每一位学生都应该具备的基本语文能力。在传统应试教育下的初中语文阅读教学中,初中生处于被动地位,以接受教师讲解为主,缺乏自己的思考,自主阅读能力没有得到很好的培养。随着课程改革的深入推进,“自主学习”理念也在语文教学中盛行开来,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得到广泛的提倡。但是,现在的初中语文阅读教学仍然存在一些问题,如有的教师放任学生自己阅读,自己成为旁观者,造成教学效率比较低;而有的教师为了保证教学成绩不下滑依旧以传统讲授为主,忽视了学生的主体地位;学生自主阅读时间少,自主阅读兴趣不够浓厚,缺乏自主阅读的积极性,没能掌握有效的阅读方法。笔者认为,初中语文教师要重视对学生自主阅读能力的培养,不断探求提高学生自主阅读能力的方法,有意识地提高学生的自主阅读能力,为学生今后的学习和生活打下坚实的基础。
一、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
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是培养自主阅读能力的前提。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教师常常奇怪为什么自己反复讲的东西学生总是记不住,原来是这大脑的自我系统在作怪。得不到学生自我系统的关注,无论知识多么重要、教师讲得怎么卖力,教师所讲根本没有进入学生的认知系统。可见,教师只有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让学生养成自主阅读的习惯,才能不断提高学生的自主阅读能力。为了调动学生的主动阅读兴趣,筆者采取了以下方法。
(一)选好阅读书目
教师要以宽容的心态让学生根据自己的兴趣选择阅读书目。教师在平时的教学中要积极地为学生营造浓厚的读书氛围,从而激发学生主动阅读的兴趣。学生读书先从自己的兴趣出发,挑一本自己最感兴趣的,不必为了完成某项作业而读,抱着轻松愉悦的心态,用自己的心灵去感受和体验书中的世界。
(二)营造阅读氛围
“得法于课内,成长于课外”,学生只有多读、多积累,才能为以后的写作注入源源不断的活水。班级阅读氛围在潜移默化中对学生的阅读行为施加影响,教师可以通过多种方法使学生争相阅读,形成良好的班级阅读氛围。笔者在每周一下午安排阅读课,由课代表带领学生到学校图书室借阅书籍,并要求学生做好读书笔记,定期进行展示;在每周两节的阅读课上,笔者适时对学生进行阅读指导;在班级学习园地设置“分享栏”,里边张贴着学生的读后感,定期更新,学生对“分享栏”中的作品特别期待,希望自己也成为其中的一员;建立班级图书角,学生自发带书籍到校,课代表分类整理好书籍,方便借阅。以上做法使班级形成浓厚的书香氛围,增强了学生的阅读兴趣。
(三)给予学生信任
将教师和学生凝聚在一起的是信任。有些教师不信任学生的阅读能力,常常质疑:“学生能读懂这本书吗?他们会提出有价值的问题吗?”教师对学生的能力缺乏起码的信任,势必削弱学生的自信心。因此,教师应该用信任的目光、鼓励的话语帮助学生树立起阅读的自信心,使学生从教师的言行、态度中发现自己的潜能。教师对学生充满信心,会使学生得到一种“我能行”的暗示,这种暗示越强烈,学生就越能消除自我戒备、压抑的心理,重塑自信。有了信心,学生会越来越主动阅读,阅读能力也会随之提高。
二、加强阅读方法指导
指导学生掌握正确的阅读方法,是培养学生自主阅读能力的关键。学生只有掌握一定的阅读方法,才能有效地提高阅读效率,养成自主阅读能力。语文课程标准指出:“学生要针对不同的阅读材料,灵活运用精读、略读、浏览、速读等阅读方法,提高阅读效率。”常用的阅读方法主要包括精读、略读、朗读、默读、勾画、批注等。
(一)掌握精读的方法
朱熹曾说:“大抵观书须先熟读,使其言皆若出于吾之口;继以精思,使其意皆若出自吾之心,然后可以有得也。”学生只有熟读精思,才能体悟书中要义。首先,教师要指导学生在阅读前简短地翻看目录,利用小标题把握大意,找出重点,对于作品的结构要了然于胸。其次,教师要指导学生静心细读、反复研读,体会立意构思,分析谋篇布局,欣赏佳句妙语,体会思想情感,将书中的精华变为自己的知识营养。再次,教师要引导学生明确各种文学体裁的阅读重点,使学生能够顺利地进行自主阅读。如在小说的阅读中,学生应注意分析小说的三要素,即人物形象、故事情节、典型环境,可从环境描写、故事情节入手抓住人物的形象特征。最后,教师要指导学生带着问题进行阅读,这样学生才有足够的阅读动力,才能提高阅读效率。教师要鼓励学生发现问题并敢于将自己的疑问提出来,积极寻求问题的答案。
(二)养成随文标记的习惯
正所谓“不动笔墨不读书”,教师应要求学生在读书时带着笔,随时标记文章中的精彩词句及片段,细细鉴赏文章的“微言精义”;偶有灵感也要随时进行记录,因为灵感经常稍纵即逝。在平时的阅读教学实践中,笔者指导学生用符号简洁明了地进行随文批注,如用着重号标示运用精妙的字词,用波浪线标示描写景物、心理活动的出彩句子,用问号标示疑难问题,用圆圈画出前后照应的地方,等等,这样学生在阅读中就能集中精神,提升专注力。
除了要求学生进行随文批注,笔者还要求学生准备好读书笔记本,将每一次的阅读时间、书名/文章标题、主要内容、自己的思考记录下来,要求学生结合整部作品分析人物形象和思想内容,并进行简要评价,领悟作品的内涵。写读后感的过程也是启发学生思考的过程,学生将阅读中的体会写下来,对作品的认识、理解和感受会更为深刻。
(三)利用思维导图帮助记忆
读完反刍时,学生可以利用思维导图梳理文章的结构脉络,做好总结,将书“读成一张纸”。否则,学生容易深陷其中,被某个知识点所牵绊,却忘记了整本书的架构,陷入“盲人摸象”的局面。笔者指导学生画好“思维导图”,将自己的读书体验用色彩、线条的方式进一步直观地呈现出来。这样有助于提升学生的思维能力,激发学生右脑的潜能,发挥右脑的高速记忆能力及创造性思维能力。学生通过抓关键词的方式提升了归纳总结能力,减轻了记忆压力,更容易记住书中的内容,自主阅读能力也会显著提高。
三、搭建分享交流平台
开展各类阅读活动,搭建分享交流平台,是培养学生自主阅读能力的助推器。沟通交流是进行有效学习的一种重要方法,也是学生获取知识的重要来源。学生通过与他人交流阅读的感受,倾听他人的不同阅读见解,能有效地拓展自己的阅读视野,形成新的认识和观念。在阅读过程中,笔者为学生搭建平台,让学生分享自己的阅读感受。
(一)进行课前五分鐘读书分享
每节课的课前五分钟是我班学生的读书分享时间。在学生阅读《水浒》这本名著时,笔者将课前五分钟演讲内容定为“水浒人物之我见”。笔者将枯燥的读写变为有趣的交流,学生积极准备好内容,谈到自己喜爱的人物都能娓娓道来,令人欣喜的是,学生从书中得到积累,说话妙语连珠,写文章意到笔随。笔者坚持开展课前五分钟读书分享活动,逐步提高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和写作能力。
(二)举办名著知识竞赛
学生阅读《水浒》之后,笔者组织学生开展了知识竞赛。学生最感兴趣的是108名好汉的绰号竞赛,特别是男生,每一名好汉的绰号张口就来;根据外貌描写说出相应的人物,学生也对此非常感兴趣,即使生僻的人物,他们也能知道,因为为了竞赛,他们已经读了多遍原著;笔者在活动中还设置了相互提问环节,学生为了能解决对方提出的问题,就会主动深入地阅读文本,关注文中的细节。
(三)开展课本剧排演活动
以小组形式开展课本剧排演活动,组内进行协作,小组间进行竞争,能充分调动学生的“好胜心”及“表演欲”。在学完史铁生的《秋天的怀念》后,笔者要求学生以小组为单位排演课本剧,各小组热情高涨,找来了道具、服装,反复朗读课文,赏析文中的动作描写及心理描写语句,体会人物的情感,创造性地设计人物的对白、动作、表情。这样的课本剧排演活动化被动阅读为主动投入,不仅锻炼了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还极大地提高了学生的想象力、注意力和创造力。
学生只有对阅读感兴趣,才会将阅读视为一种乐趣,而不是负担,从而使阅读成为日常生活中的一部分;学生只有掌握了正确的阅读方法,积累了自主阅读的技巧,不断将阅读方法运用到阅读中,才能读有所获。在语文教学中穿插丰富多彩的阅读分享活动,给了学生展示的舞台,对学生自主阅读能力的提高大有裨益。初中语文教师重视学生自主阅读能力的培养并采取激趣、点拨、共享等方法,学生自主阅读能力的提高就会水到渠成。
作者简介:钟明明(1977— ),女,高级教师,研究方向为学生读写能力的培养。
(责编 秦越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