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在初中道德与法治课的渗透

2020-03-10缪菁菁

广西教育·A版 2020年12期
关键词: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道德与法治教学策略

【摘要】本文论述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在初中道德与法治课的渗透,建议教师通过挖掘教材内容、巧用网络教学、教学联系实际、组织素质拓展、完善评价体系等办法,引领学生提炼、思考、感受、接受、形成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关键词】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道德与法治 教学策略

【中图分类号】G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0450-9889(2020)45-0024-02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引领新时代社会前进与发展的重要标杆,更是引导人民群众不断丰富精神财富、规范自身言行的推手。初中学段是学生形成人生观、价值观、道德观等观念的关键时期,而道德与法治课是指引青少年形成正确思想观念、提高道德修养的一门课程,在该门课程中融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内容,是顺应新时代教育体制改革大方向的必然举措,更是推动我国教育事业不断向前进步的必然要求。但从当前的道德与法治教学实践来看,部分教师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缺乏深入理解,针对核心价值观的解读能力低下,更有甚者忽视核心价值观的重要意义,这极大地削弱了道德与法治课在初中学段的教育作用,导致部分学生对道德与法治学科兴趣匮乏,也没有将核心价值观作为规范自身言行的重要标尺,以至于形成扭曲的三观,出现错误的言行。因此,在初中道德与法治课中渗透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探索一套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和道德与法治课相融合的教学策略,对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都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一、挖掘教材内容,从课本中提炼核心价值观

教材是实施教学的基础,学生只有在学会、学透书本知识的前提下提炼、升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才能获得理想的学习效果。但部分教师没有意识到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与课本内容有共通之处,在教学时只是单纯地照本宣科,忽略将核心价值观与课本内容相融,未能很好地实现道德与法治课程的引领价值。

在新时代下,教师应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与课本内容进行衔接,在教学中渗透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例如,在教学部编版道德与法治七年级上册《友谊的天空》这一单元时,笔者采用问题导向的形式导入教学,提问学生:“人与人之间建立友谊需要哪些必要条件?”学生思考后积极发言,答案五花八门。学生每从一个角度回答,笔者就在黑板写一个答案。当一名学生提到“诚信”时,笔者相机渗透:“诚信就是‘诚实守信。在与他人交往时诚实守信、真诚待人,才能获得他人的尊重和信任,人与人之间才能建立真正的友谊。除了以上提到的条件,还有其他的答案吗?”“友善。”另一名学生脱口而出。笔者赞道:“没错。对他人态度友好,当别人遇到困难时热心给予帮助,这也是收获真正友谊的小窍门。”如此结合课本内容,巧妙设计问题引发学生思考,并在互动过程中融入“诚信、友善”的核心价值观内容,就能不知不觉完成核心价值观的渗透,为接下来进入新课教学奠定思想基础。又如,在教学部编版道德与法治七年级下册《走进法治天地》一课的“法律在我们身边”这部分内容时,笔者为学生讲述近年来我国在“依法治国”基本方略下取得的重大成就,明确提出“法治”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内容,让学生在今后的生活中要尊重法律、遵守法律、维护法律。

可见,从教材中挖掘相关内容表现核心价值观,是进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渗透最直接也是最有效的一种方法,学生容易理解,教学也容易进行。

二、巧用网络教学,从案例中思考核心价值观

近年来,我国社会、科技飞速发展,网络多媒体技术为当前各学段的教学提供了重要的技术支持,它既能丰富教学的内容,也能提升教学的效果。在初中道德与法治课中,渗透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也离不开网络的应用。教师可以利用网络信息资源的即时性与共享性优势拓展课外案例,再对这些案例进行分析、讲解,引导学生独立思考其中的核心价值观内涵,帮助学生逐渐形成正确的三观。

道德与法治课是一门與人们生活息息相关的课程,它包含了学生从思想到行为的基本规范与指导,因此,教学过程中离不开案例的示范与佐证。例如,在教学部编版道德与法治八年级上册《责任与角色同在》一课时,笔者为学生播放了人民楷模王继才同志的视频。王继才同志在名叫“开山”的岛上,以海岛为家,以孤岛为伴,在没水没电,连植物都难以存活的孤岛上默默奉献了32载,他用无怨无悔的坚守和付出,在平凡的岗位上坚守着责任,书写了不平凡的人生华章。在此,可以渗透“爱国、敬业”的核心价值观,启发当代青少年学生积极学习这种伟大的爱国情怀和无私奉献的精神。又如,在教学部编版道德与法治八年级上册《做守法的公民》这一课时,笔者在网络上挑选几个近期发生的青少年违法犯罪案例,让学生从中感受法律的威严、认识犯法的后果,由此培养他们的法治意识。

结合教材内容,在网络上搜集匹配的案例并进行分析,能够引导学生在形象、生动、真实的案例面前,深思案例的价值观所在,进而明确核心价值观对当代青少年学生的作用。

三、联系实际,从生活中感受核心价值观

生活出真知,实践出真理。联系实际生活开展教学是帮助教师将道德与法治课与核心价值观深度融合的重要手段。随着课程改革不断深化,国家强调教学要与实际生活结合,将教材内容延伸到实际生活,让学生从中切身感受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先进性与适应性,最终将其作为自己一生的行为规范。

例如,在部编版道德与法治教学八年级下册《崇尚法治精神》这一单元时,笔者首先明确提出“自由、文明、法治”等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内容,然后与学生就几种身边常见的现象展开价值观讨论。如“A同学过马路等红灯时,发现路上没有车也没有人,便横穿马路。这是什么行为?”很明显,这是错误的行为。人民群众现在生活在自由、平等的社会里,但是一切自由都要以法律与规则为前提,违背法律与规则的自由是不存在的,这个事例警诫人们要遵纪守法,崇尚法治精神;又如“B同学在路上看到某个路人随手扔废纸,他前去告知路人这是不文明的行为,并主动捡起废纸扔到垃圾桶内。这种行为值得推崇吗?”显然,讲文明、树新风是社会主义建设过程的重要内容,文明的行为值得推崇并需要每一位公民都能做到。

除了提供一些生活常见事例供学生讨论、探究,使其从中逐渐增强核心价值观意识,教师还可以定期布置一些学生与家长共同完成的有关核心价值观的学习任务,或者将有关核心价值观的文章随时分享到学生家长群,加深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与学生学习、生活的融合,增强渗透的效果,提升教学的质量。

四、组织素质拓展,在活动中接受核心价值观

素质拓展活动是指向素养、品质培养的实践活动,经常开展能够促使学生树立正确的行为规范,形成高尚的品德。初中学段是学生形成正确的思想道德观念、完善思维心智的关键阶段,也是学生容易出现叛逆行为、不良心理的阶段。因此,教师要密切关注学生的心理动态,在教学中设计一些针对不良心理、不良行为的活动,如素质拓展等,渗透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开展素质拓展活动应遵循“定期、多形式、多方式”的原则,让学生在不同形式的活动中感受、学习正确的行为规范,从而提升自身的思想道德修养。

例如,完成部编版道德与法治八年级上册《网络生活新空间》一课的教学后,笔者根据教学内容组织了一次辩论活动。辩论的主题为“网络对当代青少年而言,是利大于弊还是弊大于利”,让学生分为正反双方进行辩论。在辩论过程中,学生一方面通过自由发表言论,感受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民主、自由、平等”等内容;另一方面学生能够学习辩证看问题的方法,认清网络是一把双刃剑,既有利也有弊,至于利大还是弊大要看使用者如何使用网络。由此将教学延伸至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包括正确地使用网络这一内容,纠正学生使用网络的不良习惯。又如,在教学部编版道德与法治八年级上册《积极奉献社会》一课后,可以组织学生走出校门,开展一些公益活动,如为周边小区清除小广告,或者制作垃圾分类宣传指示牌等,让学生在社会服务中真切感受“爱国、敬业、和谐、文明”等价值观,进而提升自己的思想道德水平。

五、完善评价体系,在考核中形成核心价值观

在教学实践中,无论应用哪一种教学策略与方法,最终的落脚点都在考核上。对道德与法治这门课程的考核,不能单单针对书本知识,还应包括对学生思想道德修养与行为规范的考核。所以,完善道德与法治课程的评价考核体系至关重要,它是促进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与课堂教学相互融合的关键一步。

通常在教师作出评价之前,学生要先展示自己、汇报心得。如此,教师可以定期组织学生开展一些思想汇报、学习总结之类的活动,给学生提供一个展示自我的舞台。在学生展示之后,教师可以直接对其进行恰当、合理的评价,肯定做得好的地方,指出不足之處,使学生有所启发、不断进步,逐步向核心价值观所要求的素养靠拢;可以就某个价值观主题与学生进行讨论,如“身份平等、教育公平”等,鼓励学生积极畅谈自己的想法与见解,然后根据学生的回答给予评价和点拨;还可以根据学生的日常行为举止、学习状态等作出评价,时刻提醒学生、督促学生提高自身的道德修养,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除此之外,教师要设立榜样机制,选择一些学习认真、综合素养较高的学生作为榜样,激励与带动其他学生不断提高自己的学习能力与道德修养。

完善道德与法治课程考核评价体系的最终目的不在于提高考卷分数,而在于这个评价标准与体系能对学生的学习与生活起到积极的作用,只有秉持这样的评价理念,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才真正渗透教育教学中,学生的综合素养才能真正获得提升。

综上所述,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与初中道德与法治课的融合并不是一蹴而就的,需要广大一线教师不断探索,总结出有效的办法。本文将融合的关注点放在教材内容、网络资源、生活实践、拓展活动、教学评价五个方面,建议教师在教学中改进教学方法、明确学生主体地位、发挥自身主导作用,只有这样才能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真正融入学生的学习与生活中,提高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在道德与法治课程的渗透效果。

作者简介:缪菁菁(1986— ),女,江苏常州人,一级教师,研究方向为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

(责编 黄健清)

猜你喜欢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道德与法治教学策略
低年级写话教学策略
谈以生为本的群文阅读教学策略
写话教学策略初探
浅谈复习课的有效教学策略
苏教·中图版《道德与法治》小学低年级教材解读
在高校有效传播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途径探索
IP影视剧开发中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构建
中小学推出《道德与法治》课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