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家国情怀教育在高中历史课堂中的渗透策略

2020-03-10于元平

读书文摘(下半月) 2020年7期
关键词:家国情怀教育渗透策略高中历史

于元平

摘  要:随着经济全球化发展,国人的思想受西方文化影响,这在一定程度上威胁到中国传统文化的传承和发扬。实现对中国传统文化的有效传播,可在高中历史教学中融入家国情怀教育,实现培养高中生爱国主义精神的目标,促使学生将家庭幸福和国家富强作为人生理想和努力奋斗的目标。

关键词:家国情怀教育;高中历史;课堂;渗透策略

2017年版的高中历史课程标准明确提出,在历史学习的过程中,要引导学生去了解我国的国情,懂得去热爱和继承中华民族的优秀文化传统,实现民族精神的培育,激发高中生对于祖国历史文化的自豪感和自信心,并且渐渐形成对于祖国和民族的责任感。依照这样的新课程诉求,在高中历史课堂中实现家国情怀教育的渗透是很有必要的。

一、家国情怀教育的基本内涵

家国情怀是我国传统文化中的精神瑰宝。从字面来讲,家国情怀指的是个人对国、对家的思想心境与基本情感。随着时代的变迁及世界文化的日益交融,传统的家国情怀,诸如“匈奴未灭,何以为家”“天下兴亡,匹夫有责”“三军可夺帅,而匹夫不可夺志”“沙场战死,马革裹尸”等发展传承至今,已经成为了我国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中的关键内容,在推动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计划实现中彰显出巨大积极作用。具体来讲,家国情怀教育涵盖的主要内容为:培养个人追求国家富强、家庭幸福;理解家与国之间的关系,增强个人的爱国主义与情感;培养个人较高的民族自豪感与责任感。新课改倡导,高中生应借助学习历史知识的方式,对民族优秀传统文化进行高效传声,并积极对民族精神进行大力弘扬,从而产生强烈的民族自豪感,最终增强自身的社会、民族、国家责任感与使命感。

二、高中历史教学融入家国情怀教育的有效策略

(一)对教学内容有科学合理的把握

高中阶段是学生成长的关键时期,期间同学们要面临着各种考试,任务艰巨,与此同时也是树立学生正确三观的重要时期。在高中历史教学中融入家国情怀教育应充分借助历史教育的优势和作用,有效培养高中生的社会责任感和爱国主义精神,促进高中生形成正确的三观。如今新课程改革正如火如荼地进行,教师应转变传统的教育理念,对历史学科的重要地位加以明确,历史不仅只是高考的一门课程,更是能够展开国家情怀教育的一个有效载体。高中历史教师应树立正确的国家情怀教育理念。历史是无法改变的,教学时教师应鼓励学生积极就历史问题展开研究和讨论,教师应该对教材的内容有全面的把握,以保证教学活动高度符合新课程标准。新课改对历史教学也提出了新的标准,但必须要明确国家情怀教育这一点是不会改变的。社会正不断发展,对于高中历史教师而言,应当科学把握新课改的发展方向,全面把握历史课程所涉及的背景和本质,有清晰科学的教学思路。

(二)创设历史情境,营造家国氛围

情境教学法是新课改中最常见、最有效的教学方法,在高中历史教学中培养学生家国情怀素养,可通过创设历史情境实现教学目标。以问题为中心的方式创设多个维度历史情境,创设方式有角色扮演、朗诵诗歌、影视资料等,然后在课堂中营造家国氛围,以提问的方式引导学生思考、探索,最终实现培养学生家国情怀素养的目的。

(三)发挥多媒体设备的教学优势

随着信息化技术的快速发展,其已经在教育领域得到了广泛的应用,教师使用多媒体技术展开教学活动,明显提高了教学效率和教学质量,学生也有了更广阔的学习空间。多媒体教学在实际的应用中表现出了其他教学方式所没有的独特性,在展示一些学生比较难以理解的知识时更直观。在高中的历史教学活动中,教师可使用多媒体展示各种文字史料,内容形式多种多样,有视频、图片等,在解释和还原历史事件时非常详细,传统的展示模式是文字、图片,不够形象具体,对于学生来说,真正体会其中蕴含的爱国情怀有一定难度。通过使用多媒体相关素材,更有利于提升学生的爱国情怀,实现对学生民族自信心的有效培养。比如讲解“二战”时的中国战场的相关资料时,可使用多媒体设备为学生播放“九一八”事变的歌曲和影视资料,形象生动地为学生展示当时人们正经历的苦难。

(四)主题活动环节教学,浓烈家国之情

历史课堂上经常会有历史事件的讲解,由于历史事件所发生的年代较为久远,学生在理解上经常会产生偏差。生活于现代的学生并不能很好地感受当时的时代背景或是所对应的时代特点。为了让学生可以深度理解并解读书本知识,并且寻找古今的联系,教师可以在课堂上采用主题活动教学,通过不同的主题让学生走入当时所处的环境,增加对历史的理解。例如,当教师在进行《中国近现代社会生活的变迁》这一课时,教师以“古今社会生活的变迁”为题,通过多媒体向学生们展示近现代生活变迁的标志物。比如,在1975年前后我国人民所居住的房子多是土筑建筑,街道并没有现代社会的宽广洁净,而是非常地狭窄,在这个时间段的人们出行多靠“解放军牌”自行车。少数的富裕家庭拥有小汽车。七八十年代的中国逐渐有了黑白電视、洗衣机等家电的出现,并且只是较富裕的家庭才有的家电。到了九十年代末二十世纪初也有了电脑的出现。这些都是近现代社会生活变迁的标志,正是有这些变迁,带领人民逐渐走上好生活、生活在和谐社会。而观眼下,电视机、电脑、手机、汽车等已经普及到每一户,甚至是每位公民。学生在课堂上可以不断地对比近现代和现代的生活情况,通过对比让学生们感受到祖国的强大是通过时间的沉淀,是一个艰难的过程。

三、结束语

综上所述,在高中历史教育教学中实现家国情怀教育的渗透,是新课标核心素养培育的基本诉求,是我国爱国主义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高中历史教师需要采取有效的教学策略,找到家国情怀教育的切入点,使用正确的教学方法,以驱动实际的家国情怀教育朝着更加深刻的方向发展。

参考文献

[1]潘建新.谈高中历史家国情怀教育的教学策略[J].华夏教师,2020(19):74-75.

[2]黄春霞.高中历史教学中渗透家国情怀素养[J].教育革新,2020(05):30.

[3]刘向阳.高中历史教学中家国情怀素养的培养策略探析[J].教学与管理,2019(33):108-110.

猜你喜欢

家国情怀教育渗透策略高中历史
高中历史“问题+”课堂模式构建的实践探究
遵循记忆规律 提升高中历史学习效率
学科哲学导向的高中历史教学重构
试论高中历史教学中的家国情怀教育
浅议普通高中历史课程体系的新变化
高中历史教学中的家国情怀教育
中学音乐教学中德育的渗透策略探析
中小学家国情怀教育初论
天下兴亡,匹夫有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