吗啡滴定给药与芬太尼透皮贴联合治疗晚期重度癌痛的临床疗效
2020-03-10李慧珍
李 慧 珍
(永煤集团总医院 商丘 476600)
疼痛属于一种应激性反应,当恶性肿瘤发生后,将很容易导致患者出现癌痛症状,有学者通过研究报道称,肿瘤患者疾病患者中,自身机体出现中度或重度疼痛的患者超过50%[1]。针对癌痛需采取有效的治疗措施,可使患者疾病治疗信心提升。消化道恶性肿瘤患者的疾病发展到晚期时,患者已经无法对止痛药物进行口服用药,从而使得患者的癌痛治疗受到影响[2]。本次研究选取晚期重度癌痛患者120例,探讨吗啡滴定给药与芬太尼透皮贴联合治疗晚期重度癌痛的临床疗效,现报告如下。
1 资料和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4年5月~2018年4月我院收治的晚期重度癌痛患者120例,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60例。本次研究经医院伦理委员会批准通过,且患者均对本次研究内容知情同意。预计生存时间≥3个月。对照组男36例,女24例,年龄41~82岁,平均(65.3±5.0)岁;观察组男34例,女26例,年龄40~83岁,平均(65.8±5.5)岁。两组基线资料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可比性。
1.2 研究方法
对照组采用吗啡进行滴定给药,首先对患者前24h吗啡口服总量进行计算,按照该剂量的10%~20%开展滴定;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芬太尼贴剂进行治疗,将其贴于患者机体无破损、平整皮肤表面,每隔72h进行一次更换。同时患者的吗啡初始剂量应为前24h吗啡口服总量扣除一张芬太尼透皮贴换算的吗啡剂量。两组用药后15min开展疼痛缓解情况评价,若患者的癌痛情况降低到轻度(1~3分),则按照原剂量给药;若患者的癌痛情况降低到中度(4~6分),则增加30%~50%用量;若患者的癌痛情况仍旧为重度癌痛(7~10分),则增加50%~100%的用量。3d为一疗程。
1.3 观察指标
观察两组治疗前和治疗3d后的VAS评分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VAS评分共0~10分,得分越高则疼痛越明显[3];不良反应包括便秘、恶心呕吐、头晕、皮肤瘙痒。
1.4 统计学处理
2 结果
2.1 两组治疗前后VAS评分比较
观察组治疗后VAS评分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组别n治疗前治疗后对照组608.12±2.637.31±1.67观察组608.05±2.555.38±1.28t0.1487.105P0.8830.001
2.2 两组不良反应发生情况比较
对照组发生便秘8(13.33%)例,恶心呕吐7(11.67%)例,皮肤瘙痒8(13.33%)例,头晕5(8.33%)例;观察组发生便秘1(1.67%)例,恶心呕吐1(1.67%)例,皮肤瘙痒2(3.33%)例。观察组不良反应发生少于对照组(P<0.05)。
3 讨论
吗啡滴定给药可作为肠外营养的晚期癌痛患者的有效治疗方式,其可对口服用药受肝脏首过作用的破坏进行有效避免,从而使肝脏所受吗啡的毒性以及副作用得以有效减少[4]。除此之外滴定给药的药物效果发挥速度明显更快。但肿瘤患者病情发展到晚期时,采用吗啡进单纯口服用药已经无法持续缓解癌痛症状,虽然吗啡剂量不存在限制,但用药剂量过大将会导致不良反应的增加[5]。
本次研究中,观察组治疗后VAS评分与不良反应发生率低于对照组,提示两种药物进行联合应用,可提高癌痛治疗效果,同时可减少药物不良反应的发生,可能和单纯吗啡滴定用药剂量过大有关。芬太尼透皮贴属于芬太尼的一种剂型,其具备的薄膜结构共五层。在将芬太尼透皮贴粘贴在机体皮肤上后,药物可从基质中进行释放,从而通过皮肤的角质层,进入到皮肤表皮内的药物部分发挥着局部镇痛功效,其余药物可经过表皮进入到皮肤真皮以及皮下脂肪,借助血管或淋巴管的循环作用,使药物有效成分能够进入到全身各个角度,发挥镇痛功效[6]。相较于口服用药,其可对肝脏所具有的首过效应以及胃肠道的药物降解影响进行有效避免,使胃肠道给药所导致的个体效果差异得以减少,并可对血液浓度进行有效维持,防止峰谷现象的发生,从而使不良反应的发生得以减少,同时可使药物的作用时间得以延长,使给药次数得以减少[7]。相较于吗啡,芬太尼只需采用极小剂量,便可发挥强大的止痛效果。也有学者通过研究报道称,相较于同剂量的吗啡,芬太尼所具备的镇痛效果高50~100倍[8]。
综上所述,晚期重度癌痛采取吗啡滴定给药与芬太尼透皮贴联合治疗的效果明显,且安全性高,值得进一步推广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