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核心素养建构下的小组合作学习优化策略

2020-03-10浙江省杭州市萧山区金山初中叶少萍

亚太教育 2020年21期
关键词:伊斯兰教阿拉伯组员

浙江省杭州市萧山区金山初中 叶少萍

一、小组合作学习的现存问题

《义务教育历史与社会课程标准》明确提出:“尽可能以小组为单位组织教学活动”,“为保证每个学生积极参与,动手动脑,宜将全班学生分成若干小组,这样既能够保证学生的有效参与,又可节省时间,还能体现学生的个性差异,在活动中培养、提高学生的能力”。小组合作学习作为新课程着力倡导的新型学习方式,它既能提高学生课堂主动参与程度,又能应用于多门学科教学,正日益受到广大教育工作者的重视。

但是,笔者在教学实践和听课交流活动过程中,发现很多小组合作学习依然停留在形式上,是一种“伪合作学习”。主要的问题有:一是课堂乱哄哄,学生自行其是,组员之间不倾听、不分享。二是优等生唱独角戏,其他组员不够主动,坐享其成。三是小组成员中弱势学生遇到难题不愿思考,没有自己的观点,导致这些学生在小组合作学习中的获益较少。要改变这些问题,既需要教师进一步把握小组合作学习的正确内涵,也需要相应改善外部环境。本文从六个方面提出了优化小组合作学习的策略,进一步明确了小组合作学习的操作流程,以提升小组合作学习在初中历史与社会课堂教学中的实效性,同时促进对学生学科核心素养的培养。

二、小组合作学习优化策略

提升小组合作学习的实效性,其策略的选择关键在于充分发挥时间与空间重组中的优势,最大限度地提升学生的参与度,增强师生、生生交流的频度与效度,使每一个学生都能在学习过程中充分展示自我与主动交流,使课堂教学过程面向每一个学生。为此,笔者做了以下几方面的尝试。

(一)科学分组

合作学习小组的内部构成如何,是学生合作学习成败的关键因素之一。所以,小学生分组时教师要根据学生性格、爱好和学习实际情况等多方面考虑完成分组,改变按照学生座位或成绩分组的传统方法,原则上要以小组内部异质、小组之间同质为标准。异质分组便于在新授或讨论过程中有差异的学生互帮互助,同质是在异质组基础上的重组,便于教师分层次教学,进行个别指导。

笔者在实际教学中的具体做法是:第一,根据所有小组具体情况制定小组信息表;第二,确定每个小组人数和小组总数;第三,结合学生层次和特征的差异性完成分组,以小组间同质、小组内异质为原则进行分配。同时根据学生特点,如学习成绩、学习能力、性别、性格等方面,对学习小组的成员进行恰当组合。例如,笔者所教的一个班级共有32 人(16个男生,16 个女生),根据组内异质、组间同质的原则,通过调查和分析,笔者把班级学生平均分为8 组,每组4 人。各个小组经讨论,为自己小组取了名字,如奇妙组、飞扬组、超越组、智慧组等。

小组 姓名 性别 性格 成绩 能力倾向1 号郭×× 女 文静、细心 优秀 组织能力、语言表达能力强2 号超越组 金×× 男 不善于表达、粗心 合格 动手操作能力较强、胆子较大3 号董×× 女 活泼、粗心 良好 组织能力、语言表达能力较强4 号陈×× 男 内向、爱思考 次优秀 动手操作能力较强、思维活跃

这样的分组,每个小组的男女生人数比较均衡,性格内向和性格外向的分在一起,学习能力层次比较全面,高中低能力的学生都有,有利于学生之间的优势互补、互相促进,为提高小组合作学习的实效性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二)小组合作技能培养

开展小组合作学习的课堂,必然会使课堂气氛变得热闹,这就需要教师对学生进行专门的技能训练,提高合作学习的实效性。小组合作学习中,主要是提高学生交流沟通方面的技能,可以总结为倾听、说明、帮助、建议、合作、反思等。

笔者认为,小组合作学习中,学生技能培养具体内容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第一,表达。表述自己的观点和想法之前要思考,其他同学表述过的观点不需要重复表述。观点表述清晰、音量适中,保证所有组员可以听清,且不干扰到其他小组交流沟通。第二,倾听。其他组员发言时不能打断,对其他人发言的内容适当记录,从多个角度看待问题。第三,质疑。其他组员观点如果没有听懂,可以在发言结束后提问,请求对方讲解清楚。第四,反思。对他人建议全面了解和思考,对自己观点进行反思,总结多方观点,使小组最终形成的观点具有正确性和全面性。为此,笔者利用一节课的时间给学生讲解了小组合作学习的要求,并进行了适当的技能训练,让学生明确自己与小组其他成员是同舟共济、荣辱与共的关系。通过上述的讲解和训练,学生初步奠定了小组合作发展的良好基础。

(三)建立评价与奖励机制

在合作小组中,组长是小组的灵魂人物,他(她)负责分配任务、组织讨论等。因此,选择具有强协调组织能力的小组长,对提高小组合作学习的有效性具有重要作用。为及时了解各组员的学习情况,教师可专门设计如下小组合作学习课堂表现评价表。

周次 1 号郭×× 2 号金×× 3 号董×× 4 号陈××第一周第二周第三周……第十九周第二十周

在每节课结束以后,组长带领组员对每个组员在这节课上的表现情况进行综合评价,表现好给一颗五角星,表现不好要指出不足,五角星只能由组长增加。每个星期教师再根据学生表格的加星情况在班上进行小结,并适当进行各种形式的奖励。

为了不挫伤弱势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激发他们主动参与交流讨论的兴趣,教师要特别提醒组长,在组内交流时要合理安排,照顾到弱势学生,让每一位同学都有发言的机会。

(四)把握合适的合作学习机会

教师首先要结合具体情况,确定课堂学习是否要采用小组合作学习方式,或者针对哪些教学内容采取小组合作学习方式。本文认为,小组合作学习是否应用首先要对学生的学习情况进行了解,其次要根据教学内容决定。

以八年级“伊斯兰教建立和阿拉伯帝国”这一堂历史与社会课程为例,教学内容包括阿拉伯帝国建立和阿拉伯文化。笔者最开始组织了两次小组合作学习,第一次是以阿拉伯文化成就综述为主题,第二次是以阿拉伯帝国创建影响因素分析为主题,这两次课的学习模式都是小组合作学习。以这种方式进行教学,针对第一个主题展开的小组合作学习完成非常顺利,学生分为两个小组,第一个小组在总结时将所有答案都表述得非常清晰。这主要是因为在教材中能够将所有预设问题的答案找到,而且难度很小,每个问题都有与之对应的段落进行解释,答案非常简单,而且层次感强。针对此次课,学生就算不借助小组合作学习方式也能够将阿拉伯文化成就完整地表述出来,小组合作学习耗费的时间和精力必然比学生独立学习要多得多,而这一主题学生的个体学习就能够很好解决问题,因此第一次小组合作学习设计以失败告终。设计的第二个主题小组合作学习进行过程难度较大,两个小组总结时,对应用到的“军事”“宗教”等词汇没有进行全面深入的理解,当笔者提问“宗教为何对阿拉伯帝国的强大有帮助”时,两个小组的回答都不尽如人意。

这堂课结束后,笔者进行了自我反思:阿拉伯文化成就已经在教材中描述得非常清楚,学生不需要合作学习就能够找到答案,采用小组合作学习是多此一举。所以将第一次小组合作学习取消,直接让学生自学,然后学生回答教师提出的问题,教师再进行适当的延伸。第二次小组合作学习难度较大,因此该小组合作学习可以保留,但是要对预留的问题进行细化,过于笼统的问题学生找不到重点,学习效果不理想。

(五)设计科学的合作学习问题

美国教育家杜威在《我们怎样思维》中指出:“教师要求所有学生对意见是否合理进行深入全面的阐述,将思维核心放在典型案例上。”小组合作学习要明确主题,围绕主题展开讨论,因此问题的设计至关重要。

在设计“伊斯兰教的创建与阿拉伯帝国”一课的小组合作学习问题时,笔者最初设计的问题为:“阿拉伯帝国的成就是哪些因素推动的”对于这个问题的设定存在两个不足之处,第一是问题跨度过大,学生思维有限无法对问题有更好的掌控。“哪些因素”的说法意味着学生只需要得出相关的因素概念词即可,至于原本意图让学生合作讨论“为什么这些因素对于阿拉伯帝国的创建有重大的作用?”,学生在讨论时根本没有涉及。第二是预设问题难度过高,学生本身对于伊斯兰教和阿拉伯没有过多了解,小组讨论只能以教材为核心展开。

针对第一次试教中存在的问题,教师课后进行了修改,总体的思路是:铺设阶梯,降低难度。修改后成为阶梯式的系列问题:(1)伊斯兰教的创立者是谁?发源于什么地方?(2)伊斯兰教的经典是什么?它的主要教义又是什么?(3)伊斯兰教对于当时人们的思想有什么作用?(4)阿拉伯帝国的军队是否具有强大的战斗力?这支军队对于帝国创建有何意义?

修改后的问题设计在第二次试教中的表现依然差强人意,原因在于难度太低,学生思维的空间太小。对于上述四个论题,学生不需要进行小组合作讨论,自己看书阅读就能够全部解决,因此小组合作讨论成了摆设,根本就没有存在的必要。

最后笔者设计的问题吸取了前两次试教的教训,问题定位为:(1)你个人对伊斯兰教的理解?(提示:可以从伊斯兰教的教义、创始人和创建历程等方面思考)(2)你个人对阿拉伯军队的理解是怎么样的?(提示:可以从阿拉伯军队战斗力量和装束等方面思考)(3)你认为阿拉伯帝国建立受阿拉伯军队和伊斯兰教的影响有哪些?预设这类问题后开展小组合作学习,得到的学习成效较为理想。笔者认为有以下几方面的原因:第一,预设问题要有难度和跨度,但同时也要保证学生有迹可循,可以给出适当提示让学生知道从哪里入手。第二,问题设计要考虑梯度,前两个问题比较基础,第三个问题难度和梯度相对更大,以前两个问题为基础,问题的解答也就不是问题了。

(六)提供丰富的背景性信息资源

教师在确定了小组合作学习问题之后,不能忽视的一项工作就是要做到换位思考。教师可将自己想象成学生,从学生的角度思考问题,对问题设计、讨论等过程进行模拟。这有助于教师明白解决问题需要的知识与技能支持,以便补充课外背景材料。

比如,在确定了关于“阿拉伯帝国创建”的小组学习问题之后,通过换位思考,感觉学生对于“伊斯兰教的理解”会存在困难。对于伊斯兰教的理解是难点,也是课程重点,同时也是阿拉伯帝国创建中最重要的影响因素。因此,笔者课前先提供了具体背景知识,抓住两大要素,即创始人穆罕默德与伊斯兰教教义这两大要素,让学生了解这个神秘的宗教。

背景性材料:针对穆罕默德,世界各国学者对其的评价。

穆罕默德给人们的教训就如同黑夜中的光芒,创建的宗教让两亿人为之付出努力甚至生命!——(英国)萧伯纳

穆罕默德圣人,他引导全阿拉伯人走正道,既为阿拉伯人民避免了无谓的流血与牺牲,又为他们开辟了一条文明进步的大道。穆罕默德是应受人们的尊重与敬仰的。——(俄国)托尔斯泰

背景性材料:穆罕默德曾经指出:“阿拉伯人不比非阿拉伯人优越,只有对主虔敬才是决定性的,在真主看来只有那些敬畏他的人才是高贵的。每个穆斯林是另一个穆斯林的兄弟(姊妹),所有穆斯林都是一族。……人们啊!你们要侍奉真主,须服从你们正义的领袖。”

假设:根据穆罕默德的言论,分析阿拉伯人受伊斯兰教的影响。

以上背景材料能够对教材内容进行适当补充和扩展。通过背景材料的引入,学生对背景材料进行理解和研究,在原先的认知结构中补充了理解伊斯兰教教义所必需的两个认知环,有效促进了学生后续的合作学习。

历史与社会学科的课程内容包罗万象,既需要学生具有强烈的求知欲望与探索精神,也需要教师具有较强的教学综合能力与学法引导技能。学科教学的根本在于培养学生的综合素养,在各种学习模式中,小组合作学习方式较为有效,既有利于学生积极主动参与学习过程,培养学生交流沟通能力,锻炼学生实践能力,促使学生自主思考和探究,提升学科核心素养,同时又有效地促进了时间资源和空间资源的充分利用,师生互动、生生互动的密度、程度、效度得到了极大的增强。本文从以上几个策略入手,发现小组合作学习中存在的一些症结,提出了小组合作学习的有效途径,这对在以后的教学实践中进行有效的小组合作学习有一定的借鉴作用。

猜你喜欢

伊斯兰教阿拉伯组员
你的不开心,让园艺温柔治愈
来自阿拉伯的奇思妙想
40年后《阿拉伯的劳伦斯》片头为编剧正名
阿拉伯小镇的露天集市
小组落幕
伊斯兰教中国化:历史与现实
坚持文化自信 走好伊斯兰教中国化道路
开罗伊斯兰教老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