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以乡土资源调查为抓手,促进学生地理核心素养培养
——以闽南“蚵壳厝建筑文化”调查为例

2020-03-10福建省泉州市第六中学罗牧青

亚太教育 2020年21期
关键词:乡土素养资源

福建省泉州市第六中学 罗牧青

泉州地处我国东南沿海,是宋元时期东方第一大港,也是“海上丝绸之路”的起点,有着“世界宗教博物馆”的美誉,其悠久的历史及蕴含的丰富乡土地理资源为学生地理核心素养的培养提供了丰富的资源探究平台。通过开展乡土地理资源调查研究,引导学生通过课堂所掌握的地理知识和原理解释地理现象,由抽象到具体、由理论到实践,有利于挖掘乡土地理资源的育人价值。学生在主动调查研究的过程中能更加关注家乡的乡土资源,有利于落实地理新课程标准所提倡的学以致用,培养现代公民必备的地理素养的教学理念。

一、调查过程

(一)做好前期调查研究准备,使调查工作有序、有效率

通过网络查询、问卷调查、专家访谈等形式,学生了解到记载着泉州辉煌历史和“海上丝绸之路”灿烂文化的“蚵壳厝”主要分布于福建省泉州市丰泽区东海蟳埔社区、东梅社区和金崎社区一带,其中蟳埔社区最为集中。据传产于非洲东海岸的蚵壳是怎么来到泉州的?“蚵壳厝建筑”有什么特点?该建筑与泉州沿海自然环境之间存在怎样的关系?“蚵壳厝建筑文化”未来该如何保护?学生带着问题开展调查研究。经网络查询和专家访谈得知:泉州是宋元时期中国对外贸易的重要港口,海上贸易十分发达。商船满载丝绸、瓷器等商品从蟳埔起航,沿着东南沿海航行,经东南亚、南亚、印度洋到达非洲东海岸。返航时,如果舱内不载货,空船易出现重心不稳,不利于航行,对商船顺利返航会造成很大威胁。于是聪明的船工就将当地人散落在非洲东海岸边的蚵壳装满船舱,载回来后并无它用就随意堆放在海边。元末明初,泉州沿海地区频受倭寇侵扰,有部分村庄数度遭遇劫难,民不聊生。穷苦的乡民因无力重建新房,于是就地取材,将碎砖石砌成墙,再将蚵壳用来嵌饰外墙,这就是“蚵壳厝建筑”的由来。

(二)制定研究路线

为了提高研究的有效性及调查研究的效率,课题组成员通过讨论及请教教师后,最后确定了研究路线。课题组成员计划从泉州六中出发,乘坐公交车直达蟳埔村,先到蟳埔妈祖庙参观,再到东梅社区参观富有特色的蚵壳厝。学生出发前先做好了攻略,并在教师的指导下完成了研究线路制定。

(三)明确小组成员分工

为了顺利完成调查研究,教师事先确定了参加研究的实验班为高二八班。学生总人数50 人,分为5 个小组,每个小组10 人,每个小组配一名指导教师。每个小组小组长负责方案的规划和研究报告的撰写。为了让学生有足够的时间完成查询资料、实地调查、访问等任务,规定实地调查时间为一个月,一个月后进行调查成果的汇报,各小组将研究成果制作成PPT 进行汇报展示。教师在学生的研究过程中要始终关注学生的调查进度和准备情况,并要求学生在调查过程中做到数据和资料的真实与科学,引导学生养成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

(四)形成调查报告

学生通过实地调查完成调查报告的撰写。此阶段教师要进行适当的指导,重点在于乡土地理资源调查的选择及调查报告的科学性方面。

(五)交流与汇报

在调查报告完成后,各小组要进行研究成果的汇报展示。教师肯定学生的积极参与,并引导学生尝试着用地理知识去解释身边的地理现象,同时要懂得关心、关注身边的乡土地理资源,鼓励学生用求真务实的态度去思考和探究,增强学生爱护和保护家乡丰富的乡土文化资源的责任感与使命感。

二、调查研究原则

(一)理论联系实际

通过网络查询,了解闽南“蚵壳厝建筑”的历史以及建筑结构的特点,并将这种建筑与闽南的自然环境、人文环境相结合,体现理论联系实际的原则。

(二)教师引导与学生主动探究相结合

无论是在整个探究过程的准备中,还是在研究结果的反馈上,教师都要始终关注学生的研究过程,加强指导和引导,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同时,要发挥学生在探究过程中的主体性,做到教师主导与学生主动的相结合。

三、研究方法

(一)小组合作探究

小组探究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与潜能,提高课堂学习效率,也有助于培养学生团结协作、互帮互助的合作共享意识和团队精神。

(二)实地调查

学生通过网络查询、实地调查、访问等多种手段获取信息,并尝试运用所学的地理知识和技能对所搜集到的信息进行分析与整理,最终撰写地理小论文。这种让学生身临其境、真实地感知生活中的地理、关注身边的地理问题的方法,有助于学生地理核心素养培养的落实。

四、核心素养培养目标

通过乡土地理资源的调查与研究,结合地理所学知识,努力落实以下方面地理学科核心素养,即区域认知、综合思维、地理实践力及人地协调观四个地理核心素养的培养落实。

调查研究项目 活动内容 核心素养培养闽南“蚵壳厝建筑文化”了解闽南“蚵壳厝建筑文化”所在地的自然环境特征及人文环境特征区域认知蚵壳厝的蚵壳来源 问题探究 综合思维蚵壳厝建筑特点 问题探究 综合思维、地理实践力蚵壳厝未来的保护 讨论保护措施 人地协调观

五、总结反思

新课改要求学生进行问题探究,地理新高考也重点考查在真实情境下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释地理事物之间的联系。因此,开展乡土地理课程资源调查是实现学生由理论学习到实践运用、由虚拟环境到真实环境的一种学习方式,有意义也有必要。这次乡土地理资源调查就是在这样的背景下进行的一次尝试。

第一,此次调查研究的目的是通过调查研究提供给学生更多获取知识的渠道和方式。调查乡土地理资源的过程推动学生去关心现实、了解社会、体验生活,验证地理原理,并在这个过程中积累一定的调查探究方法及经验,使学生的学习经历更完整。同时培养学生探究性、开放性的学习方法和思维方式,让学生在乡土地理资源的调查中既能提高学习兴趣,又能培养学生分析、解决地理问题以及小组成员之间的交流与合作能力,增强热爱家乡、建设家乡的责任感和使命感,有利于真正挖掘地理乡土资源的育人价值。

第二,著名教育家陶行知先生提出“生活即教育”“社会即学校”“没有生活做中心的教育是死教育”,教育通过生活实践产生力量。开展此项活动,让学生将课堂地理学习与身边的乡土地理知识联系起来,不仅能提升地理学科的魅力,还能启发学生思维。

第三,乡土课程资源的调查,为地理课堂教学提供了丰富的、熟悉的、真实的情境,为激发学生认知建构和素养发展搭建了良好的学习平台,有利于深化课本知识和地理核心素养培养的落实,既是新课程的需要,也是新高考的要求。

总之,学生通过参与实践研究,将所学地理知识和地理原理运用到生活实际,初步掌握了探究地理问题的方法,开阔了视野,落实了地理核心素养,基本达到了预设的教学目标。

猜你喜欢

乡土素养资源
基础教育资源展示
必修上素养测评 第四测
必修上素养测评 第三测
乡土人才选好更要用好
一样的资源,不一样的收获
必修上素养测评 第八测
必修上素养测评 第七测
乡土中国
资源再生 欢迎订阅
芬芳乡土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