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升会展经济与管理专业人才培养效果的方略*
2020-03-09赵伯艳天津商业大学公共管理学院
赵伯艳 (天津商业大学公共管理学院)
近年来,作为二十一世纪的新兴服务业以及战略性新兴产业相关专业,会展业发展迅猛,各地对会展经济与管理专业人才的需求较为迫切。面对会展行业对人才日新月异的要求,会展经济与管理专业人才培养模式、人才培养方案与教学课程体系既要不断地凝练出稳固的专业核心特征,又要与时俱进呈现学校人才培养的差异性和时代性,还要体现以学生为主体、以满足行业期待为追求的本质特点,因此需要不断加以完善和优化,这样才能经得住实践检验。
一 会展经济与管理专业课程体系设置的现状
课程体系是人才培养方案的核心要素,课程体系建设也是影响人才培养效果的基础变量。经过十几年的摸索,我国本科会展经济与管理的专业建设和课程体系设置方面取得了长足进步,集中体现为专业课程设置越来越专业化并且呈现出一定的差异性和独特性。
(一)会展经济与管理专业课程设置突出了核心课程
与早期本科会展经济与管理专业课程体系设置的分散化相比,当前的专业课程体系呈现出更多的专业性和共识性色彩,这是经过十几年不断探索实践的必然结果,也是对会展行业产业链以及会展属性和特质的反映。通过对大陆地区有代表性的院校开设本科会展经济与管理专业的课程体系进行收集和汇总,发现本科会展经济与管理专业教育所开设的核心课程如下:会展策划与管理(会议策划与管理、展览策划与管理、节事活动策划与管理、大型活动策划与管理)、会展运营管理、会展项目管理、会展营销、会展财务管理、会展人力资源管理、会展风险管理、会展场馆管理、会展展示设计、会展合同管理、会展供应商管理、会展服务管理、会展信息管理等。这些课程是对会议、展览、特殊活动管理实践的回应。其中,基本理论、会展管理、会展项目管理、会展营销管理、会展运营管理被教师、学生和业内人士认为是比较重要的课程。[1]
(二)会展经济与管理本科专业课程设置呈现出一定的差异性
2004年,教育部第一批批准了上海师范大学和对外经贸大学两所院校开办会展经济与管理本科专业,自此,大陆地区开设会展经济与管理本科专业的学校逐渐增多并呈现遍地开花之势。[2]据统计,自2004年至今,教育部共批准了120 余所高等院校开设会展经济与管理本科专业。如此众多的高校开设本科会展经济与管理专业,要想脱颖而出并切实提高人才培养效果,就需要每个高校借助自身的资源优势来进行课程体系的设计和人才培养方向的探寻,各自依托管理学、经济学、艺术设计、英语等既有专业和学科基础来设置会展专业课程,表现出学科发展自身的路径依赖现象。同时,各个高校还需要依托毕业生就业去向和地方对人才的需求来凝练本校人才培养的特色。因此,对专业建设特色和独特人才培养定位的追求,必然会导致课程设置和人才培养路径的差异性(详见表1)。这种差异性也是对不同地域人才需求的一种回应,对此要持开放和包容的态度。
尽管本科会展经济与管理专业人才培养体系建设取得了丰硕成果,但在实际中就满足学生需求和行业期待方面还是存在一定差距,需要加以改进和完善。
表1 部分高等院校会展专业人才培养模式
二 本科会展经济与管理专业人才培养存在的突出问题
本研究通过问卷调查的方法了解了学生需求,通过访谈的方法对会展从业人员和专业人士进行了调查,通过文献研究的方法对一些会展经济与管理专业人才培养方案、课程体系设置进行了文本研究。在了解行业期待和学生需求的基础之上,比对现有会展经济与管理专业人才培养的现状,发现了不足。调查中显现的突出问题是本科会展经济与管理专业课程体系设置距离学生需求存在差距、学生培养效果距离行业和企业期待还有一定距离。
(一)课程设置距离学生需求还存在一定差距
通过调查发现,在满足学生期待方面,学生普遍希望能有更多的实习机会,但是,这会影响正常的教学秩序,也不方便教师进行统一的指导,因此很难操作。另外,由于实习时间短,学生难以完整地参与到会展活动从筹备到开办的全过程,通常在实习中充当现场服务的角色。[3]即便实习期较长,但是学生实习的工作内容更多的是日常行政、执行、电话营销等常规工作,很难参与甚至是观摩到会展战略规划、会展策划与构思等专业环节,因此在实习中能施展或学习核心专业技能的机会并不多。此外,会展专业教学的实践性较强,因此,学生希望课程内容更加务实,这就要求教师不仅具有扎实的理论知识,还要具有一定的实践经验,而通过挂职锻炼、跟进会展项目来提升实践经验对承担着教学和科研繁重任务的专职教师来说也是一个不小的挑战。
(二)人才培养效果距离行业期待还有一定距离
从行业期待的角度来看,中小会展企业希望学生招之能用,而从学生毕业后从业的发展轨迹来看,其需要有一个适应的过程,也需要相应的职业引导、培训和历练,更需要有利于员工未来成长的企业文化。而有些企业有所忽视,缺乏成规模体系的实习生和员工的管理和培训体系。当然,学生培养效果不能满足企业期待还有学校和专业的原因,受制于专业培养定位、课程体系、师资力量、教材和教学方法等各个因素。此外,与高职院校相比,本科高等院校会展专业更加重视对学生理论知识、战略思维、创意能力、策划和管理的流程体系等知识、素质和能力的培养。在课程容量和教学资源有限的情况下,就会造成对学生操作技能培养的疏忽,导致不能满足一些会展公司招之即用的需求。
三 提升本科会展经济与管理专业人才培养效果的方略
提升本科会展经济与管理专业人才培养效果的基础工作是优化会展经济与管理专业人才培养方案,根据学校的办学条件、资源优势、就业渠道、培养定位来设计和优化课程体系和实践环节。在此基础上要格外关注对学生需求和市场期待的满足,因为学生和行业组织、企业才是衡量学校和专业人才培养效果的主体。
(一)基于满足学生需求的人才培养效果提升方略
为了优化课程体系、提升教学效果、满足学生对更加多样和灵活的实习和实践课程的需求,需要出一套组合拳,采取一系列的措施和办法。
第一,加强对学生实习、实践环节的把握、管理和引导,务求实效。加强对学生的实习指导,引导学生在简单的实习岗位中发现专业知识点、善于观察、善于思考、善于总结企业和会展活动的运作规律并与自身的职业规划相结合,在实习和实践过程中全方位提升自身的素质。加强对学生的引导,使学生形成对实习经历的正确认知,尤其是要告诉学生实习内容和实习岗位不仅仅只有会展策划、会展执行,也包括会展销售这项基本而重要的工作,需要在实践中锻炼这方面的技能并不断积淀。鼓励学生发现和总结实习和实践中的案例和经验,与相关理论结合并在相应的课堂中与同学分享。超越“志愿服务”和“零星实习”的既有实习实践模式,择优遴选学生实习基地,与兼具专业水平和社会责任感的会展企业实施全方位的合作和对接,探索“定制式培养”模式。
第二,依托相关课程开展丰富多彩的会展实践活动,推进课堂教学和实践教学的融合。在教学内容和方式的改革上,可以采取讲座、小组项目、业界考察、现场实践、校园自办展、组织学生参加会展策划大赛等多种方式丰富和补充课堂教学。为了提升课堂教学的实践性,可以采取“请进来”和“走出去”战略,一方面邀请实践专家来学校讲学,另一方面采用减免工作量等措施激励和推动教师到企业挂职锻炼。针对会展专业教师专业、科研转型压力大、会展实践经验少的现状,需要学校加强对专业教师参加实践活动环节的支持并提供时间上和财力上的保障,鼓励会展专业教师到会展企业和相关部门挂职锻炼、访学和学术交流。通过举办校园展和会展设计和策划大赛、推动和指导学生参加全国性会展大赛等做法也较为普遍,有利于调动学生专业学习的积极性。
(二)基于符合行业期待的人才培养效果提升方略
高等教育是一个任重而道远的过程,也是一个系统而规范的过程。专业人才培养一方面要符合行业期待,另一方面还要高于行业期待。[4]应对行业及企业对学生综合知识、素养和能力的全方位期待,需要做好以下几个方面的工作。
第一,秉承“大会展”概念拓展课程体系。丰富专业课程的模块组合并增加选择性,构建能够培养学生“知识—素质—技能”三位一体能力的课程体系,提升学生的视野、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并借以拓宽学生的就业渠道,满足活动策划公司、奖励旅游公司、婚庆策划公司、文化创意公司、广告传播公司等企业对会展相关人才的需求。与之相应,需要加强对大型活动策划与管理、节事活动策划与管理等课程的重视程度。英国利兹城市大学和乔治·华盛顿大学的会展管理专业都设置了活动类的课程。[5]同时,还要告知学生这类课程与既有会展课程的区别、联系以及授课的意义,扫清学生的认识盲区。由于在会议和展览活动与节庆活动、庆典活动、文体活动、拓展活动、景区活动、体验活动、休闲活动、营销活动、促销活动、演出活动、趣味活动、赛事活动、征集活动等存在属性、功能、价值等方面高度的相似性,对大型活动策划与管理、节事活动策划与管理等相关课程的设置不仅会拓展学生的视野和就业渠道,同时,也更能符合和满足多样的行业企业对复合型会展人才的要求和需求。
第二,注重与用人单位的对接、沟通与合作。①要持续地与就业市场中的会展相关企业、事业单位、政府部门进行对接,了解其人才需求并相机调整人才培养的方向和方式。在人才需求对接方面,不仅局限于为企业培养人才,还需要考虑为政府和行业组织、事业单位培养相关人才;不仅要培养会展策划人才、执行人才,也要注意培养会展管理人才和会展行业所稀缺的专门设计人才、复合型人才、创新性人才。②在与企业沟通方面,鉴于学校和企业在学生培养以及使用方面的理念还存在一定的差距,学校要主动而为,与企业就人才培养方式和人才培养方向多对话,尽早达成共识。③学校要积极探索与政府、行业组织和企业的合作模式,借力发展,促进产学研融合,为人才培养搭建平台。多主体共同举办会展大赛、设立奖学金、举办集训营、开设“双师”班、共同商议人才培养方案有助于解决理论与实践脱节的问题。
第三,在加强对学生理论水平培养的同时,突出对学生实际应用能力的培养。这就要求在课程体系设计中加强实习、实践、实验等教学环节,并强调这些教学环节的实际教学效果。推进实践教学环节对原本紧张的学时、教学环境、教学和教师资源都是一个挑战,因此,需要具体考虑各个课程之间的实践教学分配以及师资配备和教学环境以及软硬件设施的配备问题,这也需要校院两级管理主体对专业教学环节的展开给予更多的行政、财政、环境等方面的支持。
第四,基于不同层次的人才培养定位,打造人才培养的特色。上海对外经贸大学会展经济与管理专业的中德合作办学模式和课程体系设置突出了学生培养的国际化目标定位。上海理工大学、海南大学、浙江大学城市学院等院校先后以双学位项目等不同形式与国外大学开展了合作办学。天津商业大学会展经济与管理专业所推动的跨院系合作联合培养学生的会展专业能力、英语应用能力、设计能力,这些都是人才培养国际化、特色化的有益尝试。
四 结语
对于会展专业这个新兴学科而言,学生需求和行业期待是压力也是动力,如何提升学生就业的满意度和对口率,如何推进会展专业人才培养核心要素广泛共识的达成,如何推进各个高校会展专业人才培养差异化特色的凝练,如何创新校企合作模式等很多问题仍需破解。未来中国会展人才培养的质量提升需要学校、企业、行业组织、政府等多主体的努力、对接与合作共建:高校提供会展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教育和培养;企业承担社会责任并提供全方位的上岗培训和职业训练;行业组织提供行业资讯、行业培训和职业认证;政府赋予高校更多人才培养的自主权,并加强对会展人才培养的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