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如何将传统文化教育融入初中语文教学的研究

2020-03-09熊志红

人物画报 2020年28期
关键词:传统文化教育初中教学语文教学

熊志红

摘 要:中华传统文化是我国古代先贤的智慧结晶,是中华民族五千多年来历史文明的产物。对初中学生来说,了解中华传统文化不但可以陶冶情操,拓宽学生的知识面,还可以帮助学生学会爱国和做人。初中语文贯穿学生整个初中阶段的学习,在开展初中语文教学的同时,对学生进行传统文化教育,对学生建立正确的价值观和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具有不可替代的关键作用。

关键词:初中教学;语文教学;传统文化教育

中华民族的优秀传统文化是在历史长河中沉淀下来的中华人民的瑰宝,它塑造了一代又一代中华儿女的优秀道德品质。传承和弘扬优秀传统文化,可以拓展初中生的知识面,增强其民族自信心,帮助他们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

一、中学传统文化教育的现状分析

(一)课程教学的现状

由于商品经济的发展和外来文化的冲击,学生对传统文化的重视程度逐渐降低。当今时代,我国许多学生对去韩国当练习生、学韩语有着莫大的兴趣,而对本国的传统文化,传统习俗却知之甚少。现阶段,很多中学都开设了和傳统文化有关的课程,但是这些课程并不都是独立的课程,而是与其他学科掺杂在一起进行的。传统文化的教育课程并没有大力开设,即使有些学校开设了传统文化教育的课程也没有专业的教师进行教学,大部分都是由语文教师兼任,学生也没有专门的传统文化教育课本,得不到传统文化教学的滋养。

(二)学生意识的现状

随着全球化的深入,各国文化发生碰撞,给传统文化的学习带来了严峻挑战。西方文化,韩流潮的兴起,越来越多的学生开始过多的关注外来文化,过分追求潮流,传统文化成了学生不感兴趣的东西。

二、在初中语文教学中融入传统文化教育的有效措施

(一)充分激发学生学习传统文化的兴趣

教师在初中语文教学中要充分利用好语文教材,但是不能只是一味地进行语文知识的教学,不能只把考试涉及的内容作为教学目标。教师在课堂教学中要针对初中学生活泼好动和对事物充满好奇的性格,来设计课堂导向,营造语文课堂的活跃氛围,激发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

例如,教师在讲解《桃花源记》时,教师可以从武陵人奇遇的角度出发,以此来激发学生学习这篇文章的兴趣。在课堂开始教学时,教师可以将这篇文言文进行翻译,让学生了解文章的故事情节,引导学生认真思考文章的关键细节,然后再把传统文化教育融入到教学中,这样就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语文课堂的教学效率。教师通过提问:“为什么桃花源的人在了解武陵人的信息以后热情的款待了他们?”自然地引出了中华民族热情好客的传统文化,让学生明白热情好客,让客人宾至如归也是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内涵表现。

(二)开展情境教学,让学生感受传统文化

在初中语文教学中开展情境教学,能够提升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引发学生的情感共鸣。在初中语文教学中,通过视听和图片等方法,让学生直观地感受在语文教材中的情境,使学生能充分体会作者的情感表达。

例如,在初中语文教材的古诗教学中,首先,教师要引导学生掌握古诗的内容,即引导学生能准确地背诵及默写古诗;其次,教师要通过多媒体的短视频和图片等手段让学生身临其境,感知在诗中所描写的景致,引导学生了解作者要表达的情感,让学生充分理解传统文化,进而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

(三)营造融入传统文化的初中语文教学氛围

初中语文课堂教学是学生接受语文知识的主要来源,教师营造一个轻松和谐的教学氛围,能够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能吸引学生的注意力,能带动学生对在初中语文教学中传统文化的学习。

例如,在学习《故宫博物院》一课的时候,教师可以通过多媒体设备为学生播放《国家宝藏》《故宫》等关于故宫的纪录片,让学生通过视觉和听觉对故宫有一定地了解,教师把关于故宫的知识与视频相结合,让学生能充分了解故宫文化和传统文化知识,还可以引导学生了解历史文物保护和文物修复的问题,进而引导学生思考我国传统文化保护所存在的问题。这样不仅在语文教学中加强了学生对传统文化的学习,还引发了学生的发散思维能力;不仅丰富了学生的传统文化知识,还引发了学生对传统文化知识的思考。

(四)组织传统文化活动,进行传统文化的融入

初中语文教学的目的主要是让学生能把学习到的知识灵活运用到实际生活中,因此,传统文化在初中语文教学中的融入也不能仅仅局限在语文教学课堂中。教师要不定期的组织传统文化活动,让学生通过传统文化活动的参与来体会传统文化的内涵。

例如,教师可以把传统文化活动和传统的风俗节日相结合,这些风俗节日如中秋节、端午节、重阳节等不仅是传统文化构成的一部分,还存在于学生的日常生活,把风俗节日和传统文化活动相结合,能够有效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在中秋节时,教师可以组织学生进行赏月的活动,在赏月的同时让学生说出关于月亮的诗词歌赋,并分析作者的思想感情;在重阳节时,教师可以组织学生去爬山,当学生登到山顶时,引导学生对《九月九忆山东兄弟》这首词进行理解,俯瞰家乡的山河,引导学生学习描写景色的传统诗歌、文言文等。

(五)拓展学生的课外阅读,增加学生的传统文化知识

课外阅读是对传统文化教育的有益补充,通过课外阅读一些名家经典的篇章,教师引导学生自主体会作者对人物、情节的描写,引导学生体会作者在文章中的情感表达。

例如,学生在阅读《骆驼祥子》这本书时,学生通过阅读了解到在中国处在半封建半殖民地的社会环境下,祥子作为社会底层的代表人物,本是坚韧努力积极向上,但最终沉沦在了这曲折的遭遇中,通过祥子的遭遇,体会在旧社会底层人们的悲苦命运,让学生思考推翻旧社会“三座大山”对中国发展的意义,进而让学生体会生在新中国的幸福生活。通过课外古诗词的阅读,让学生理解古人对情感的语言表达,让学生感悟传统文化的魅力。

三、结语

总而言之,传统文化是博大精深的,她渗透到语文教学的各个方面。在初中语文教学中,教师要结合教材让初中生感受优秀的传统文化,使其在语文学习中汲取力量,促进其对优秀传统文化的热爱、保护与传承。

参考文献:

[1]王春霞.初中古诗文优秀传统文化教育现状及对策研究[D].天水:天水师范学院,2018.

[2]吴绮冰.大陆香港七、八年级语文教材中融入传统文化的比较研究——以大陆部编版及香港启思版为例[D].漳州:闽南师范大学,2018.

[3]李怡惟.初中文言文教学中传承中华传统文化的策略研究[D].杭州:杭州师范大学,2018.

猜你喜欢

传统文化教育初中教学语文教学
关于高中语文古诗词教学中融入传统文化教育的探讨
试分析提高高中历史教学中传统文化史教育的必要性
浅谈小学传统文化教育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关于高中语文古诗文教学中的传统文化教育研究
浅谈“导学互动”教学模式对初中数学教学的作用
低年级学生课前预习能力的培养
主问题设计需“对症下药”
让语文教学更接地气
核心素养下的语文教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