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广西三江侗族大歌的传承探究

2020-03-09李海燕 黄腾

人物画报 2020年34期
关键词:传承

李海燕 黄腾

摘 要:侗族大歌,2006年,被列入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广西三江侗族大歌正是其中的一颗璀璨的明珠。本文主要就是研究广西三江的侗族大歌。本文从广西三江侗族大歌的含义、广西三江侗族大歌的保护及传承现状以及广西三江侗族大歌所面临的困境等问题展开分析研究,通过不通层面的分析研究,从而给出了一些建议。提出把广西三江侗族大歌合理的应用于不同的教育阶段,通过不同的措施教育教学方案,形成比较统一的传承模式,这具有一定的现实意义。

关键词:广西三江;传承;侗族大歌

一、广西三江侗族大歌的含义

广西是歌海之乡,多民族聚居地,民间艺术丰富多彩,具备很好的研究基础,怎样将广西三江侗族大歌文化传承与发展,教育是最好的传承方式。三江侗族大歌是地方文化的代表。广西三江侗族大歌主要在三江县梅林、富禄、洋溪乡沿溶江河一带的侗寨和罗城的侗族村寨等地流传。广西三江侗族大歌通常是在节日中表演,以男女组队的形式,坐在鼓楼或是围在火堆边进行对唱,讲述人生百态。歌对成员一般是由同一村寨、同一宗族的未婚男女组成,这些男女组成的歌对一般会在村寨或氏族之间集体做客时进行演唱,这是广西三江侗族人民文化与情感交流的核心内容,在一定程度上体现了侗族文化的灵魂所在。广西三江侗族大歌的歌词一般比较长,短有几十字、长有上百字组成的长句子或是长歌。广西三江侗族大歌按音色可分为女声大歌、男声大歌、男女混声大歌和童声大歌等几种。广西三江侗族大歌按体裁可分为声音大歌、鼓楼大歌、叙事大歌、童声大歌、戏曲大歌、礼俗大歌和混声大歌等。代表作品有《嘎伦练》、《嘎高胜》、《嘎依哟》等。广西三江侗族大歌以其独特的演唱形式传承着广西三江侗族的文化和历史。这不仅是一种音乐艺术,还是广西三江侗族文化传承的重要組成部分,更是广西侗族人民生活的精神食粮。

二、广西三江侗族大歌的传承和保护的现状

侗族大歌是宝贵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为了让侗族大歌常开不谢,三江政府经过多年的努力,侗族大歌已唱出了村寨,走向全国。比如,2002年,梅林乡就首次荣获了广西”民间文化艺术之乡”称号,2008年又再次被文化部授予”中国民间文化艺术之乡”的荣誉称号。广西三江侗族大歌需要继承、创新以及发展就离不开侗族歌师。三江县不仅为歌师颁发”职称”,还为他们发放政府津贴。近年来涌现出许多优秀的侗族歌师及相关的大歌作品。其中,最为著名的就是梅林乡新民村歌师吴光祖,而且他还被授予”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侗族大歌代表传承人”荣誉称号。歌师吴光祖,走村窜寨,不仅为大家传授侗族歌曲,同时还积极的组建不同年龄层次的歌对。逢年过节就到各村寨去传唱侗族大歌。不仅如此,他及其团队还到不同地域去表演,让更多非三江侗族同胞去欣赏,感受三江侗族大歌的魅力。除此之外,三江县还编辑大歌教材,开展”侗族大歌进校园”的活动。在梅林乡中小学校也专门开设了相应的侗族大歌课程,让这一瑰宝真正走上课堂。让学生正在体会侗族大歌的魅力,民族自豪感油然而生,为侗族大歌的传承提供了”土壤”以及”养分”。

三、广西三江侗族大歌目前所面临的困境

在经济全球化的今天,三江侗族人的生存方式、生活习惯以及价值观都发生了改变,侗族大歌赖以生存的文化环境已经迅速萎缩。侗乡人进城务工,与现代文明的接触中,因经济落后而导致自卑心理。流行音乐带来的审美情趣等。年青人生活方式也在改变,思维方式也在变化。过去的以歌会友方式已在逐渐被多媒体所取代,侗族大歌传统功能的地位正在削弱。还有原有文化生态环境的变化,比如开发旅游业。这些都已经对侗族大歌的传承发展带来了巨大的冲击。侗族现在的物质生活水平越来越优越了,而传统的民族风俗却越来越淡化。说侗语的人少了,唱侗歌的人更少了。这是侗族大歌处境窘迫的重要原因。

四、广西三江侗族大歌的传承建议

少儿教育是人生的重要开端,对形成人早期的心理价值取向,促进身心健康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因此从少儿就可以开始了解广西三江侗族大歌。广西三江侗族大歌文化的传承与发展也必须依靠对一代代少儿的教育,潜移默化的渲染产生积极的作用。通过少儿从小对本民族的侗族大歌文化耳熟目染,增强少儿的民族认知感及归属感,培养少儿热爱家乡、热爱祖国的美好情感。通过老师教育孩子们学习模仿广西三江侗族大歌的旋律唱腔,让孩子们在游戏玩乐中熟悉广西三江侗族大歌,这不仅能增强少儿对广西三江侗族大歌的了解,还能提高他们学习广西三江侗族大歌的兴趣。

青少年阶段,文化课程的教育是有计划、有目的且系统性很强的阶段,音乐教育已经逐渐被忽视,而文化课程的地位逐渐被加强。针对这一情况,必须提高小学、初中、高中音乐课的学习质量,重视其积极的作用及发展,在中、小学音乐实践中大力开展民族音乐教育与实践,才能夯实民族音乐文化传承的基石,广西三江侗族大歌是民族音乐的一部分,音乐教师应树立传承广西三江侗族大歌的传承观念,在教习的音乐课时可多选侗族大歌的作品,为广西三江侗族大歌长期、有序的发展提供支持。

五、青年大学阶段的教育是非常具有专业性的,它不仅是一个知识学

习平台,更是一个文化的载体,也是一个民族文化传承的平台和社会化的场所,其对我国民族民间音乐的保护与继承具有绝对优势。各种各样的文化艺术活动均在大学进行,但在传承广西三江侗族大歌的方面,没有得到很好的继承和发扬。在广西高校,少数音乐类专业开设了一些少量关于广西民歌类课程,而关于三江侗族大歌的更是少之又少。且大多数是欣赏类课程,基本没有针对侗族大歌进行系统学习、演唱。针对这一现状,以高校音乐专业与学前教育专业的声乐课程为载体需要开展一些三江侗族大歌的传承活动课程,如三:三江侗族大歌的演唱表演;江侗族大歌的欣赏;三江侗族大歌地区民俗风情介绍等,还要到三江采风,让同学们寻求最原汁原味的侗族声音并进行学唱,邀请三江侗族大歌的传承人对同学们的表演、演唱加以指导与编排。高校资源丰富,创新性强。学术氛围浓厚,强大的师资团队和优质的学生为三江侗族大歌的创新提供便利。而学校应当鼓励老师与同学对三江侗族大歌进行再创作与发展,并在创新中带动侗族大歌的发展;丰富的社会与舞台艺术实践活动,也将会为三江侗族大歌的传唱提供丰厚的发展土壤。

五、结束语

本文从广西三江侗族大歌的含义、侗族大歌的保护及传承现状、侗族大歌面临的困境给出了一些建议,从少儿就开始了解侗族大歌,到青少年学习演唱侗族大歌,再到青年大学创新演唱实践广西三江侗族大歌。通过不同阶段的教育,多方面去传承与发展广西三江侗族大歌。

参考文献:

[1]饶蠡. 利益相关者视角下三江县侗族大歌生产性保护研究[D].桂林理工大学,2020.

[2]梁方倍,吴定伟.基于游客视角的民族文化要素感知研究——以广西三江侗族自治县为例[J].现代商贸工业,2020,41(18):12-14.

[3]谭厚锋.侗族大歌研究八百年史述[J].贵州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9(06):1-109.

作者简介:

李海燕(1990.5~),女,汉族,四川绵阳人,讲师,研究生学历,硕士学位,广西外国语学院,专任教师,研究方向:音乐表演;

黄腾(1984.12~),女,汉族,广东汕头人,讲师,研究生学历,硕士学位,广西外国语学院,专任教师,研究方向:音乐表演。

【基金项目】本文是2020年度广西高校中青年科研基础能力提升项目“音乐传播视野下广西三江‘侗族大歌’的传承与发展”的阶段性成果,课题编号2020KY63027。

猜你喜欢

传承
中国戏曲文化传承与发展的创新性研究
中国传统招幌对当代广告设计的影响
小议“柳青文学创作精神”的传承和创新
镇沅麻洋纸的现状与对策
基于Web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土族盘绣电子商务平台的设计与实现
“互联网+”时代出版人才培养的传承与突破
新媒体时代下的蒙古族文化传播研究
青年怎样传承长征红色基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