真武汤和血府逐瘀汤治疗冠心病心力衰竭疗效分析
2020-03-08吴才
吴才
摘要:目的 了解真武汤和血府逐瘀汤治疗冠心病心力衰竭的临床疗效。方法 对29例冠心病心力衰竭患者采用真武汤和血府逐瘀汤治疗的临床资料展开回顾性分析。结果 (1)研究组、对照组患者疗后总有效率分别为93.1%、72.41%(P<0.05);(2)研究组患者疗后心功能指标、NT-proBNP水平改善情况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 真武汤和血府逐瘀汤治疗冠心病心力衰竭效果显著,有必要继续大力推广应用。
关键词:真武汤;血府逐瘀汤;冠心病心力衰竭
【中图分类号】R541.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107-2306(2020)01-080-02
冠心病属于临床常见慢性疾病,心力衰竭(CHF)为冠心病的严重并发症之一,若得不到有效治疗,会威胁患者生命安全,基于此我院在临床工作中结合冠心病心力衰竭患者实际,采用真武汤和血府逐瘀汤联合治疗,取得了满意疗效。现将用药治疗过程的相关资料进行总结,并作如下汇报:
1资料和方法
1.1一般资料
从2017年3月至2018年3月收治的冠心病心力衰竭患者中选取29例作对照组,其中男性15例、女性14例、年龄37-68岁,平均年龄(57.5±0.4)岁,病程0.5-9年,平均病程(5.2±0.4)年;另从2018年4月至2019年2月我院收治的冠心病心力衰竭患者中选取29例作研究组,其中男性16例、女性13例、年龄35-65岁,平均年龄(54.2±0.3)岁,病程0.9-7年,平均病程(5.0±0.3)年,两组患者年龄、性别、病程等一般资料对比无显著差异(P>0.05),与本次研究调查要求相符,均意识清醒且签署知情同意书。
1.2诊断标准
西医诊断标准:与“2007年中国慢性心力衰竭诊断治疗指南”[1]和“美国纽约心脏病协会心功能分级标准”[2]中冠心病心力衰竭诊断标准相符,心功能分级I级:病患有心脏病,一般的体力活动不会产生心悸、疲劳、心绞痛或呼吸困难症状;II级:病患有心脏病,一般体力活动则可能诱发心悸疲劳、呼吸困难等症状,适当休息后好转;III级:病患有心脏病,一般稍轻的体力活动也可产生心悸、疲劳、心绞痛或呼吸困难症状,适当休息有有所改善;IV级:病患存在心脏病,完全无体力活动能力,经休息仍伴有嚴重心衰症状或心绞痛症状;中医诊断标准:与《中医内科学》[3]中冠心病心力衰竭诊断标准相符,
1.3方法
对照组:采取常规治疗,具体即给药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与β受体阻滞剂,利尿剂与洋地黄等常规治疗,且根据情况实施吸氧、抗感染、降压等对症治疗。
研究组:采取真武汤和血府逐瘀汤治疗。基础方为:黄芪30克、制附子10克(先煎)、生姜10克、茯苓20克、桃仁12克、白芍10克、枳壳10克、当归15克、红花10克、柴胡10克、川芎15克、赤芍15克、炙甘草10克、桔梗12克、白术15克、牛膝15克。伴有严重水肿者在基础方上加五加皮15克、汉防己15克;严重心悸者加炒柏子仁12克、制远志15克;阴虚者加五味子10克、麦冬15克、心绞痛者加薤白10克、瓜蒌15克;咳喘明显者加葶苈子20克,1剂/日,加水煎熬后取汁适量,分早晚服用,2次/日。
1.4统计学方法
两组患者均在用药15天后进行临床疗效、心功能指标、NT-proBNP水平的比较。其中临床疗效根据《中药新药临床研究指导原则》[4]进行评定,分作显效、有效与无效3级,显效:心功能改善≥2级,临床症状与体征基本消失;有效:心功能改善1级,临床症状与体征有所缓解;无效:心功能、临床症状以及体征等均未得到改善,或病情加重,改作其它方法治疗。临床疗效(总有效率)=(显效+有效)例数/总例数×100%。心功能指标包括左室收缩末期内径(LVESV)、左室舒张末期内径(LVEDV)、(左室射血分数(LVEF)。
1.4统计学方法
本次调查所记录数据值的处理应用SPSS22.0统计学软件,计量资料选择(±S)表示,经t检验;计数资料选择[(例)%]表示,经x?检验,P<0.05代表存在明显统计学差异。
2结果
2.1两组患者各自疗后总有效率对比
研究组患者用药后治疗总有效率为93.1%(27/29),其中显效20例、有效7例、无效2例,对照组患者用药后治疗总有效率为72.41%(21/29),其中显效18例、有效3例、无效8例,组间比较存在统计学差异(x2=4.35,P<0.05)。
2.2两组患者各自疗后心功能指标、NT-proBNP水平对比
研究组患者疗后心功能指标、NT-proBNP水平改善情况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
3讨论
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为冠状动脉血管出现动脉粥样硬化病变导致血管腔狭窄或阻塞,引起缺氧、缺血或坏死而产生的心脏病,简称“冠心病”。心力衰竭属于冠心病发展到一定程度后的典型症状表现之一,常规西药治疗种类多,可短时间内取得不错的效果,但远期疗效不佳,故而找出一种合理有效的治疗方法成为了医学界的探索要点。
冠心病心力衰竭属中医《喘证》《惊悸》范畴,中医认为该病发病部位在心,心肾阳虚、血瘀水停,并和肺脾肾关系密切,是因心衰出现后心脏产生的一系列病变,并累积心肾,使心肾阳气亏虚,温运无力,久而成瘀;肾主水,肾阳利于全身液代谢,肾阳虚即致水停,所以该病是因阳虚、血瘀所致,治疗的关键在于活血祛瘀、益气温阳、利水。本文中所采用的真武汤和血府逐瘀汤源自《伤寒论》,属于温阳利水的代表方剂,适宜应用于冠心病慢性心力衰竭的治疗,故而本文中研究组采用真武汤和血府逐瘀汤治疗的患者总有效率为93.1%,心功能指标得到明显改善,但采用常规西医治疗的患者总有效率仅72.41%,心功能指标改善上稍逊色。
血浆NT-proBNP属于由心肌合成与分泌的多肽类激素,其水平因心衰严重性而慢慢升高,故而血浆NT-proBNP水平和心衰程度呈正相关,所以血浆NT-proBNP能够视作心力衰竭治疗评价与预后判断的关键指标。因此在本文里研究组患者疗后血浆NT-proBNP水平由(1031.21±230.49)ng/L下降到(456.33±101.27)ng/L,但使用常规西医治疗的患者血浆NT-proBNP水平由(1030.19±232.5)ng/L下降到(623.50±90.43)ng/L,这充分凸显了真武汤和血府逐瘀汤在临床的应用价值。而之所以能取得如此满意效果,原因即真武汤和血府逐瘀汤方剂中的牛膝能通心脉、祛瘀血;生姜可增进食欲、镇吐、活血驱寒;柴胡能和解表里,疏肝解郁;制附子可回阳救逆、补火助阳、散寒止痛;枳壳可理气宽胸,行滞消积;黄芪能补气升阳,生血行滞;多味中药材同用共奏活血祛瘀、益气温阳、利水之效。若能结合不同个体体质与症状差异对症加减治疗,更是能取得不错的效果。故而我们认为真武汤和血府逐瘀汤治疗冠心病心力衰竭效果显著,利于病情的改善,应用前景可观。
参考文献:
[1]中华医学会心血管病学分会,中华心血管病杂志编辑委员会.2007中国慢性心力衰竭诊断治疗指南[S].中华心血管病杂志,2007,35(12):28-29.
[2]Douglas FZ,peter L,Rohert OB,et al,陈濒珠主译.Braunwal 心脏病学[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7:70-71.
[3]王水炎.中医内科学[M].上海: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1997:135.
[4]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中药新药临床研究指导原则[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1993: 18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