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课堂教学中基于问题解决的提问策略

2020-03-08常嘉秋

辽宁教育·教研版 2020年2期
关键词:负数重难点例题

常嘉秋

当前,基于问题解决的课堂已经逐渐被广大小学数学教师所认可和实施,成为了当前课堂教学的热点和亮点。不过,其中仍然还存在一些“为了提问而设置问题”的现象。那么,基于问题解决的课堂中的问题应该指向什么呢?目前来看,应指向核心素养。核心素养本质上是指“人在复杂情境中解决复杂问题的能力”。要落实学生数学核心素养的培养,其最终落脚点离不开在数学情境中发现数学问题和解决数学问题。可以说,培养学生解决数学问题的能力是培育学生数学核心素养的有效途径。

基于问题解决的课堂,就是指在数学课堂中要创设问题情境,让学生自主地去发现问题,并在教师的引导下逐渐寻找思路去解决问题。教学中,教师应当以问题的数学本质为出发点,引导、帮助学生提出具有数学价值的问题,培育其理性思维。此外,借助数学文本的解读,帮助学生确定问题,对于激发学生积极探究的意识、助力问题的解决,也有着重要的作用。

一、借助知识的梳理,帮助学生明确提出问题的思路

(一)帮助学生了解知识的结构

在课堂教学中,我们要让学生学会提问有效的问题。有效的问题成就了有效的课堂,是学生进行探究的源动力。学生能够了解所学知识的结构脉络是他们能够提出有效的数学问题的前提之一。要让学生了解知识的结构,我们教师就需要提前进行认真备课,首先自己要理清知识的结构体系。要根据教材的内容和学生的已有经验特点,结合该内容所在的知识逻辑体系,从整体的角度帮助学生了解所学知识的结构,以便于学生能够结合数学知识体系,抓住知识的本质特征,提出有效的问题。

如在教学人教版《义务教育教科书·数学》四年级下册“三角形的分类”一课时,教师课前首先要弄清楚“三角形的分类”这一知识点的结构,然后站在三角形知识全局的角度,制作课前预习单,引导学生在了解“三角形的分类”知识结构的同时,能根据教师所提供的预习单上的各种不同的三角形图形,归类总结出本节课的教学中应当提出的有效问题。学生通过观察、分析、比较、发现就会提出“三角形分类的标准是什么”“为什么要这样分类”的问题。这样的问题就是有效的问题。课堂中,可以引导学生去自主解决问题,通过小组合作,学生就会发现三角形中只要具备“共同的特征”的就可以归成一类。“共同特征”能够很清楚地解释为什么“一直二锐”与“一钝二锐”不能归成一类。同时,对于那些以“有没有直角”做为分类的标准的学生,在通过反复地辨析中也就会自然而然地放弃这种想法。通过这种有效的结构梳理,能够使学生在提出和解决问题的整个思维过程都是有理性的,它能够起到承上启下的作用,既能唤醒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又能拓展延伸,使学生建立起合理而又富有张力的知识结构。

(二)帮助学生了解知识的重难点

教师对教学中的重难点的阐释技巧和学生对其把握程度是一节课能否成功的要素之一。在引导学生提出问题时,教师要从学生的认知水平出发,在学生容易产生的困惑的地方,将学生与教学重难点最接近的知识经验作为生长点,创设情境。要引导学生能够在重难点处产生有效的问题,使提出的问题更具针对性,促使学生深入思考,进而使学生在探究中逐渐了解问题的本质,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突破教学的重难点,从而帮助学生扫清思维的“死角”,打破思维的“盲区”。

如在教学人教版《义务教育教科书·数学》 五年级上册“梯形的面积计算” 一节课时,我设计了一个“小妞妞玩积木”的生活情境,组织学生帮助小妞妞拼搭给定的梯形,在进行探究后,有的学生提出了有效的问题:用两个完全一样的梯形能否拼成一个平行四边形?拼成的平行四边形与梯形有什么联系?现在平行四边形的面积和原来的一个梯形面积有什么关系?怎样求梯形的面积?这四个环环相扣的问题,是学生在操作的过程中一步一步所遇到的,解决了这四个问题,本节课的教学重难点也就迎刃而解了。这四个问题,思考容量大、范围广,突出了“平行四边形与梯形各部分之间的联系”这个重点,通过问题的引领,可以让学生自主动手操作,自主探究,体验知识的形成过程,从而牢固地掌握所学知识。

二、借助数学文本的解读,帮助学生确定问题

(一)帮助学生借助情境图确定问题

在现行的各版本的小学数学教材中,很多例题中许多都安排了情境图,安排情境图的目的是让学生在具体的情境中去感知和操作,在操作中去感悟数学的算理、算法和数学的逻辑体系,同时通过操作,让学生借助自己已有的知识经验和生活经验,在具体的情境中提出问题,探究问题、解决问题。所以,对于各版本教材中所提供的情境图,我们要引导学生在阅读的过程中多问一些为什么。如情境图在所学知识体系中有什么作用?了解本节课中情境图的创设意图是什么?

如在教学人教版《义务教育教科书·数学》三年级上册 “加法的验算”一课时,教材第23页例1中的情境图描绘的是一组学生在进行合作交流,讨论加法验算的方法,通过讨论交流把加法验算的各种方法全部呈现出来。对于这个情境图,学生就可以去提出问题:这幅情境图在这里出现的目的是什么?通过自主探究与交流,学生逐渐就会明晰:其最重要的目的就算是能够让我们用不同的验算方法对加法进行验算。这样,教学时教师就可以引导学生去探究可以用的三种不同的验算方法。

(二)帮助学生借助文本确定问题

文本在数学学习中的重要性是毋庸置疑的,它是我们学习的源泉,是学习的参照。在引导学生进行文本阅读时,要先让学生去读懂例题中的对话。我们不但要引导学生能够读懂这些对话的意思,还应当引导学生读懂某些例题之间的关系。由于各版本的教材编排体系不同,很多例题在教材中的编排上也是有区别的。例题的呈现形式不同,其对学生训练的侧重点也是不同的。在引导学生对例题进行阅读时,要让学生学会带着问题去阅读,要从对例题的阅读中确定例题中所隐含着的有效問题。

如在教学人教版《义务教育教科书·数学》六年级下册的“负数认识”一课时,由于负数是数字体系扩充的结果,在将负数扩充到数字体系的过程当中,人们经历了漫长地探索、发现和创造阶段。因此,在引导学生阅读教材中的例题时,教师可以引导学生提出问题:负数是怎么产生的?对我们的生活有什么实际的作用?教师这时可以准备一个“负数的产生”的微课:动画显示古希腊人的借贷过程,在借贷中他们发现,“欠别人钱”和“别人欠钱”只能从数量上加以计算,不能够说明到底是“欠别人钱”还是“别人欠钱”。后来,负数的产生就很好地解决了到底是“欠别人钱”还是“别人欠钱”的问题。通过这个微课,学生就理解了负数的作用。其后,关于负数的讨论学生也兴趣盎然、精彩纷呈。学生在理解、认识负数的过程中,不仅解决了“怎么办?为什么?”的问题,也解决了“怎么看人文知识”的问题;不仅建立了自己与现实世界、现实生活的横向联系,也建构了个体与人类社会,个体与人类文明之间的纵向联系。

(责任编辑:杨强)

猜你喜欢

负数重难点例题
诵读100句,记考纲重难点词汇(二)
学好乘方四注意
问渠哪得清如许 为有源头活水来
历经艰辛的“负数”
非负数|a|、a2帮你轻松解题
由一道课本例题变出的中考题
一道课本例题的变式拓展
例说复习课中例题的选编
新目标英语八年级(上)Units 1-3重难点预习
Units 13—14重难点☆解☆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