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提高小学科学课外探究活动有效性的实践研究

2020-03-08曾卫忠

中学课程辅导·教育科研 2020年4期
关键词:行动开展

曾卫忠

【摘要】  新的《科学课程标准》特别强调,“课程的开放性”,指出科学教育的形式应该是丰富多彩的,除了课堂教学外还必须有各种各样的课外活动。课外具有开放性,我们的科学教学就应当是多元的,多样的,科学教学活动不只局限于在课堂教学时间里,要把学生的科学探究活动引出课堂,走向更大、更远的学习空间。这样的探究让学生感受到生活中到处是科学,科学就在自己的身边,学好科学在生活中的应用是那么的广泛,从而对周围的世界充满强烈的好奇心与探究欲,乐于对周围生活用和学习的各种现象提出问题,并自己想办法探究解决。但在现实教学中,课外探究活动基本上成了一句空话,流于了形式。如何提高课外探究活动的有效性?我们对此进行了行动研究。

【关键词】  课外探究 有效 开展 行动

【中图分类号】  G62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992-7711(2020)04-114-02

一、提出问题

在每一节课后,我们都习惯于向学生布置一至两道的课外探究作业。可让人失望的是,每到下一次上课,询问学生的完成情况,却有85%的人是早已忘记有这么一回事!在期末的考查中,我们又发现,学生对知识的理解与应用能力极差,概念、理论等死记的东西还好,便一旦是要求融会贯通于我们现实生活的题目就大打折扣了!

课外探究作业形同虚设?它根本无法发挥它的作用!怎样才能有效地开展课外探究活动以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与知识应用能力,引导学生把知识向纵、深方向发展呢?

我们决定对此进行系列研究,采取系列行动进行研究!

二、原因分析

(一)探究内容过于随意,缺乏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大家都深知兴趣对于驱动孩子积极主动地投入学习的重要性。可是,当我们在为孩子布置拓展探究的时候,往往显得有些随意。例如,我们在上完《天气》一课后,让学生持续一个星期去观察云量。事实上,我们的天空浩瀚无边,云量十分地分散,让我们去做也未必能做,更别别说是学生。最说,云量的多少与我们的日常生活、工作关联不大,学生会认为这样的作业会十分枯燥无味,从而没有动力去持续观察,那么,我们的课后探究便会是不了了知了。

(二)缺乏方法的指导

学生是学习的主人,在探究中处于主体地位,老师要充分尊重学生的主人翁地位,但也不可忘记自己作为组织者、指引者的身份。学生接触科学的时间不长,科学方法掌握得太少,他们的生活经验也不足,如果老师只草草地介绍一下任务要求就完全放手让学生自己去独立完成,那么,往往使大部分学生觉得无从入手而放弃探究,只剩下几个特别有兴趣的学生去进行尝试,但由于无法可循,在一段时间后他们会屡屡碰壁,到最后,这屈指可数的几个尝试者也逐渐打退堂鼓。

(三)主科老师、家长的不重视

一直以来,大家都有一个错误的认识,那就是科学只是副科,不是主科,不用考试,更不关乎于升学,学生只要管好语、数、英就好了,科学工作者学得好不好无所谓!再有的是,科学探究活动非常有趣,但比较耗时间,学生应付语、数、英的作业的时间本来就很紧凑,哪来的时间搞课外探究。他们也担心学生在玩中玩物丧志,影响正常学习。

(四)时间不充足

学生的课业负担重,对于大部分学生来说,往往能应付好语、数、英等这几科的作业与任务已经让他们筋疲力尽。再说,《科学》课的地位虽然日益提升,但在大家的眼里,由于它不用考试,无关升学,仍然被人认为是属于副科,所以,如果我们硬性要求学生在某一短时间内完成任务,这相当于增加学生的课业负担,往往让学生由于没有时间而选择放弃。

三、课外探究活动的有效形式

1.亲身经历一些种植、养殖活动

课程标准明确指出,“亲身经历以探究为主的学习活动,是学习科学的主要途径。”那么,在我们的科学教学中,应向学生提供充分的科学探究机会,使他们在像科学家那样在进行科学探究的过程中,体验学习科学的乐趣,增长科学探究能力,获取科学知识。但课堂的四十分钟是相当有限的,很多的探究活动,尤其是那些种植、养殖活动,根本是无法在这短时间内完成,这时,我们就可以指导学生开展课外探究活动,让学生亲历其过程,从而获取更多的知识,习得更多的技能。例如在教学《蚕的一生》这个单元时,过去,我们一直都是只能借助视频来认识蚕的一生,但今年,我们让学生当了一回真正的“养蚕姑娘”。从保鲜桑叶,到为蚕宝宝喂食、清理家居,搭架结茧,所有的事都是由学生自己一手操办。学生会跟老师说:1、我看到蚕宝宝的样子了;蚕宝宝吃桑叶好快呀!2、蚕宝宝又长长了一点了。3、蚕宝宝要脱皮了。4、蚕宝宝不吃东西了。5、蚕宝宝吐丝了。6、蚕蛾在交配!7、蚕卵好小呀!8、什么时候蚕卵才能孵化呀?……每一天,学生就像母亲照顾婴儿一样悉心照顾自己的蚕宝宝,她们细心地观察着蚕的变化,兴奋地告诉我她们的发現,有些还用日记的形式记录了下来。由于亲身经历了蚕宝宝生长的整个过程,他们认识了蚕的一生要经历几个体阶段,知道它是如何变化发展而来的,知道它们在各个时期的形态特征,掌握了养蚕的一些技巧,这种认识是深刻的,这种能力是书上没有教的,无法锻炼的,这也是老师讲授无法比拟的。而养殖的艰辛也让学生明白了原来”养大一个宝宝不容易“,对学生而言是一次很好的感恩教育。

2.探究知识的生活应用

我们让学生学习知识,不是让他们记住几个概念、定理、结论,而是让他们在学习以后能学以致用。尤其是我们这一学科,我们更要求他们能在学习以后认识到原来科学就在我们的身边,与我们的生活息息相关,我们要活学活用,从生活中学知识,又能把知识应用回我们的生活中。这就是《课标》所说的“生活化“的特点。在学习以后,我们要引导学生去探究知识在生活中的应用与拓展。例如,在学习了”物体的热胀冷缩“的性质后,我们可以让学生去生活中那些物体应用了”热胀冷缩“的性质去做成的,热胀冷缩现象在生活中有哪些表现,为防止热胀冷缩带来的不良影响,我们生活中采取了什么措施?学生的小眼睛就开始更多地关注身边的东西,他们会找到,温度计、是根据热胀冷缩的性质做成的,我们的身体夏天流汗多、冬天少也是由于毛孔的热胀冷缩;地板砖不能铺设太密、电线杆不能拉得太紧、饮料包装不能装太满也是为了避免热胀冷缩产生的不良影响等……这些都是知识在生活中的体现与应用,学生的知识面得以有效的扩展。

3.知识的综合应用

在进行了一个单元的学习后,我们可以结合本单元的教学内容布置学生去制作知识学习手抄报或出一条较全面、较综合的题目,让学生对所学内容进行一个有效的归纳、总结、延伸或综合应用。如学生学习了《食物与健康》一个单元的课程后,我们可以让学生制作一天的营养食谱,要求既符合营养搭配原则,又能满足一天的能量需求。学生要完成这个任务,必须要了解我们需要什么营养素,各种营养素包括在什么食物当中,认识膳食金字塔的组成,学会计算各类食物的需求量,对于食物我们如何选取合适的烹调方法,我们一天需要多少水,从食物中获取多少,直接喝又得多少,怎样的膳食搭配才符合健康原则;当然,学生还得依据个人口味与实际消费力去设计这份食谱……一道简单题目,却基本上包括了整个单元的教学内容,让学生对所学的知识有一个全面的回顾与应用,也让学生对知识进行了有效的整合。

4.创造性的制作活动

“创新是一个民族的灵魂。”科学教育的重点应在于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每一个学生都是个性各异的独特个体,他们都有自己的独特想法,或许有时这些想法会异想天开,但这些却是创新智慧的萌芽,老师应该加以保护,并积极创设创新的机会。在学习了物质世界类单元后,都可以尝试布置让学生去搞一些小制作、小发明。例如,在学习了《运动和力》一个单元后,我们可以让学生设计制造一台专属于自己的未来汽车。结果,学生的作品确实也五花八门,各有千秋:有的学生制作了三层客车,说是可以减少车辆,减少塞车;有的在车下加了一个小气球,说是下雨时可以变身潜水艇;有的制成了花车,说是可观性更强……在汽车的动力选择上,学生的设计也是五花八门,有采用了清洁的太阳能、风能的;有采用了磁力的;有的利用了双反冲力;有的是混合动手……各式各样的车应有尽有,课堂成了新型汽车展。尽管这些车相当一部分的做工都相当粗糙,有些在运行时也是问题多多,但这些车辆都是孩子们根据现行车辆的某些缺陷提出的改良的点子,是他们自己设计的,相当有创意,说不定某一天,只要加以改良、提升,真能发现出这样的一些新型小汽车呢!

经过一年的行动实践,我们发现,学生对课外探究活动的兴趣大有提升,他们积极地完成每一次的课外探究活动,掌握了开展课外探究活动的基本方法,大部分同学能独立设计实验计划去进行课外探究,并且取得一定的成果。部分的同学还能自主提出想研究的问题,与同伴一起进行持续的观察、研究与实践活动。通过课外探究活动,巩固扩展了学生在课堂上所學的知识,学生的知识面得到了有效的扩充,动手能力、思维能力、应用能力、创新能力、实践能力得到了有效提高,科学教学真正延伸到课外,并成为了课堂有限教学的有力补充。我们的学生在参加各项科技创新大赛中,所搞的项目小研究还获得了不少的奖项。学生体会着学习的快乐,认识着科学对生活的作用,体会着成功的喜悦,增强自信,得到了真正长足的发展。

[ 参  考  文  献 ]

[1]《小学科学课程标准》.

[2]《小学科学探究活动课外延伸的流于形式的成因及对策》.

[3]《小学科学课外延伸流于形式的成因及对策》.

猜你喜欢

行动开展
浅谈低年级数学课堂中的“动”
保护考古文物,重在行动
浅谈萨特存在主义思想
电影《前目的地》的悲剧美学意蕴
学校“阳光体育”开展的实践与思考
浅谈戏剧影视表演中行动的三要素
小学开展网式足球运动初探
试分析交通企业管理中政工工作的开展
用舞台“行动”进行创作
如何在初中体育中有效开展健美操教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