利用重点词语在语文阅读课课堂有效提问,提高课堂学习效率
2020-03-08林宝琳
林宝琳
【摘要】 众所周知,一年级语文教学以识字为主,而二年级既要重视识字教学,更加注重词语教学,到了三年就要注重阅读教学和写作。词语是词和语的合称,包括单词、词组及整个词汇、文字组成语句文章的最小组词结构形式,更是句子组成的基本单位。因此,在教学中教师善于引导学生抓住文章的重点词语学习,会更好地开启学生的阅读能力。人教版(部编版)三年级语文教材对学习词语相当重视,每课要求学生会写的词语在课本附表“词语表”中呈现了,同时课后练习也设置“注意加点的词语,体会句子”之类的题目,运用扩词句方式去学习词语,引导学生学会积累词语,使学生从小就养成在阅读中积累词语的习惯。尤其是在三年级上学期语文《金色的草地》的教学,从三个阶段去指导词语的学习,提高学生阅读的能力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关键词】 重点词语 语文 阅读课课堂
【中图分类号】 G623.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992-7711(2020)04-038-02
第一阶段:创设情境,激发学习兴趣
从小学三年级学生的好奇和思考的认知角度来看,经历了一年级的新鲜与新奇的学习旅程,走向二年级探索世界的兴趣和好奇心,学生在学习课文前,先出示兄弟玩耍的场景设疑引起学习兴趣。这阶段通过三个步骤去实施:认知——设疑——释疑。
认知,通过图片展示“玩耍”的乐趣:这些图片反映“我和弟弟在干什么”。教师重点引导学习“玩耍”和“蒲公英”两个词语,因为蒲公英是这篇文章的线索,课文内容也是围绕“蒲公英”展开的,而“玩耍”既引起学生的兴趣,又是本文事情发生的起因。这样为释题做铺垫。
设疑,教师用科普知识方式让学生说说自己对蒲公英的认识?通过互动形式对蒲公英的生长地点、环境进行交流等,再用学生字形式学习该词语。然后师生讨论设疑,学生会提出草地与蒲公英的关系的问题,这样不但对“蒲公英”引起遐想,还会引起学生对学习课文的重视。
释疑,教师这时候抓住“草地”一词去设疑“草地是什么颜色?”出示学校操场、花坛、街道、公园的草地图片,让学生一般草地是什么颜色,引导理解课题的特别之处——金色。这样顺应了儿童心理特点,又保护了儿童的天性,贴近儿童的情感世界,提高教育教学效果。
初学课文,从课题作为学习楔入点,经过“认知——设疑——释疑”三个步骤去实施,目的在于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和求知欲,爱因斯坦曾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这一阶段的环节必须注重以中心词语进行。
第二阶段:抓重点词语提问教学夯实语文素养基础
根据编写教科书的思路看,这阶段的阅读教学重点要落实三个目标:一是体现本单元的重点目标,落实单元的语文要素;二是体现本课特点的个性化学习目标,基于文本的特殊性,挖掘有教学价值的学习内容;三是落实学段的常规性目标,完成本学段每篇课文都要完成的基本任务。因此,根据三年级学生的认知水平和能力,就要从一二年级对“字、词、句、段、篇”的学习的诸多知识的方式,进入“听、说、读、写、书”的能力的培养,并指导学生初步认识“品、悟、思、辨、赏”等语文学习方法来进行语文素养教学。夯实语文素养基础是三年級教学必不可少的,这阶段教学以“识字——设疑初读——理解释疑——提问探究”环节进行。
识字环节教学是为阅读和理解课文扫障碍。经过释题教学环节后,根据课本要求识字组词,教师进行指导学生从组词中学会质疑。
设疑初读环节教学,学生先自读课文,了解自己不会读或者不理解的词语或句子。然后师生交流初读感受或疑问。在《金色的草地》教学时,教师出示阅读要求:课文围绕着“金色的草地”主要讲了哪两件事情?文章是如何展开的?进行设疑,对于三年级学生来说,出示的阅读要求要简洁清楚,这样为阅读课文降低难度。学生先听录音读课文,再跟录音一起读课文,这样做到充分的“听读——跟读”。这样学生对第一阶段学习中产生的疑惑有一定的解惑,这阶段学习让学生进行集体对阅读要求的质疑进行释疑。
在理解释疑的教学环节,根据学生阅读的能力在初始阶段,对问题的认识比较肤浅,在教学时首先结合课彩图进行教学,列出“一本正经、使劲、假装、引人注目”词语展开提问学习。在教学过程中,首先利用学生的好奇心理,采用学生表演去理解词语,通过自身实践去领悟人物的性格特点去进行教学。然后再出示课文填空“我和弟弟常常在草地上玩耍。有一次,弟弟跑在我前面,我装着___________的样子,喊:“谢廖沙!”他回过头来,我就一吹,把蒲公英的绒毛吹到他脸上。弟弟也 ___________打哈欠,把蒲公英的绒毛朝我脸上吹。”,学生就不难理解和把握课文。
提问探究这教学环节在于让学生探究理解课文的中心。围绕“金色”一词展开提问教学,让学生去找描写草地“金色”的句子。教师再从“颜色”变化去理解其秘密。通过“张开”与“合拢”的理解探究,感悟作者细心观察草地颜色的变化。 同时,在学生充分理解这两个词语后,指导学生联系自己在生活中看到哪些植物会“张开”和“合拢”的,并与大家分享。
最后,围绕“可爱”和“有趣”展开提问教学进行深层的探究,学生对“从那时起,蒲公英成了我们最喜爱的一种花。它和我们一起睡觉,和我们一起起床。”的课文内容理解就容易得多了。可见这篇课文阅读教学运用重点词语进行提问探讨学习,这样教学对理解课文内容所起到的作用显而易见的,同时也学会阅读课文要重视词语和积累词语的学习方法。
第三阶段,关注重点词语学习,探究语文素养
三年级学生的语文阅读能力相当有限的,人教版(部编版)三年级语文下册教材的内容丰富,而《金色的草地》这篇课文充满童心童趣。我们在教学中兼顾人文主题和语文知识、方法、习惯等要素,力争在少而精的词语学习中渗透迁移,将语文要素穿插其中,使学生逐步形成语文阅读能力相当重要。
《金色的草地》这篇课文在这阶段教学阅读教学中,指导学生整体阅读课文方法的指导。从“理解故事——读故事——讲故事——编故事”的学习思路展开教学,让学生结合板书的结构图词语进行总结探究。在理解故事教学环节中,教师根据板书列出“草地玩耍蒲公英——新发现——喜爱蒲公英;互吹——颜色变——睡觉、起床;金色——绿色、金色、绿色——金色。”展开学习。经过理解课文教学环节后,如何进一步指导学生读好故事,如读金色:
①草地上长满了蒲公英。当蒲公英盛开的时候,这片草地就变成金色的了。
②中午回家的时候,我看见草地是金色的。
③花朵张开时,花瓣是金色的,草地也是金色的。
读前两个句子时,指导学生重读“金色”语速平和。第三句指导学生重读“金色”一词,用稍稍加快的语速去读出惊喜的感觉。又如指导学生读:“有一天,我起得很早去钓鱼,发现草地并不是金色的,而是绿色的。中午回家的时候,我看见草地是金色的。傍晚的时候,草地又变绿了。”读第一句时注意指导学生读得轻快些,重读“很早”去感悟因为“我”过去没这样早起过,一直误以为草地本来就是金色的。指导读第二句时从“金色”用语速略慢重读去体会发现颜色变化感到惊讶。最后一句则从“又”重读去强调“颜色变化”读出出人意料。学生经过这样精读课文,自然而然地会根据这些词语进行讲故事。
在《金色的草地》这篇课文教学中,教师通过一些词语进行精心设计语言教学活动,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逐渐学会多种方式阅读和交流,激发学生阅读兴趣。同时,相同的词语在具体的语境中读出不同语气,很好地体会文章中角色的心情,使学生向读出情感、读出理解过渡,从而培养了学生自主探究的能力。
注:本文系广东教育学会教育科研规划小课题研究项目课题“探讨小学三年级语文阅读课课堂提问的有效性,提高课堂学习效率的方法研究”成果(年度:2019课题编号:GDXKT210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