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代城市防御中的自然地理要素
2020-03-08韩云龙陈唯一吴曜宇张宾
韩云龙 陈唯一 吴曜宇 张宾
两宋时期历经三百多年的时间,虽然商业社会以及文化发展达到顶峰,但是孱弱的军事力量以及同周边少数民族政权的战和历程却是宋代历史的软肋,特别是宋代与少数民族的战争中,其主要以防御守势为主,而主动出击则是寥寥无几,因此对于宋代防御体系的研究就显得格外重要。都城作为全国政治、经济、文化乃至军事中心,加之宋代强干弱枝的情况,对于都城防御研究就显得很有必要,而在古代科技有限的情况下,自然地理要素对于城市防御则更加重要,所以研究自然地理环境对于古代城市防御体系尤为重要。
宋代以前自然地理环境对城市防御的影响状况
宋代之前的城市防御对于后来的对照具有重要作用,而对于科技普遍不够发达的古代社会,研究城防的意义在整个军事史、建筑史等方面都具有重要作用。
先秦时期的城市数量远不及后来之发展,而最为主要的就是以都城防御为重点,如“两湖地区的新石器时代的城往往在人工开凿护城河壕的同时,还利用相邻的自然河湖、沟壑作为防御设施。这不仅减轻了工程量,同时也使城的防御功能更为有效实用。湖北天门石家河城遗址城垣外侧环绕一周沟壕,主要经人工开挖而成局部利用自然冲沟加以连通。”从这可以看出,从新石器时代开始,城市防御就与自然环境密切相关。
秦汉时期伴随着郡县制的发展,城市的重要性也从都城向各种城市延展开来,并且伴随着疆域的扩大,新兴城市的建立与国家维护利益并肩发展,如《汉书.匈奴传》说,“蒙恬和他的军队‘悉收河(黄河)南地,因河为塞,筑四十四县城临河,徙适戌以充之”。中国城市发展至秦汉时期自然要素之于防御体系依然重要。
魏晋南北朝时期伴随着统一国家的分裂和各政权间战争频率的增加,北人南迁,以及后来南北朝的对峙,城市的防御重要性达到了空前之高度。其中,北魏在南北朝时期影响重大,北魏所面对的威胁不仅仅是南朝,更有北方之柔然,例如北魏时期的六镇就是专门为了拱卫首都平城,且依托河套地区黄河、阴山之险进行防御,如“不过作为拱卫都城的主要边防工程,六镇应该在定都之初就已开始修建,此后历代皆有营建。”六镇的军事重要性也不仅体现在防御北方民族上,在北魏后期,六镇之乱也是导致北魏走向衰落和灭亡的关键因素。
隋唐五代时期中国的经济、文化、国力等达到了一个顶峰时期,开放的对外政策以及强大的国力使得隋唐时期军事上也达到一个历史兴盛时期,而军事上的强大也使得当时城市防御对于自然条件的依赖度下降,而更多地运用强大的军事力量以及先进的科技力量对城市进行拱卫,相对于前代,时代越往后期发展,城市防御对于自然的依赖度越低。例如安西四镇在新疆地区虽然无险可守,但是唐王朝依靠强大的军力维护了自身在西域的国家成果。
南宋定都前杭州的發展
南宋政权在发展阶段中,曾就行都位置做过多次迁移,南宋建立初期由于金兵乘势南下一路围追堵截,另外南宋朝廷刚刚建立不久,政权不稳,所以行都位置也伴随着皇帝政权的逃亡而变化,直到绍兴八年南宋政权稳定之后才真正将行都定于杭州即临安府。而南宋最终定都于临安一定有他们自身的考虑,关于都城的治所一定要考虑到各个方面才能进行最终的决策,之所以定都前杭州地区一定有其自身条件来支撑其成为都城所在地,所以探讨定都前临安杭州的发展就显得极其重要。
杭州的前身历史很早,从很早的新石器时期杭州地区就取得了开发和发展,如“多少世纪过去了,大约到了距今四五千年前的新石器时代,今杭州城的西北一带已有原始人类活动。”从最早的余杭地区的良渚文化开始,杭州地区就获得了开发以及发展,从先秦的天下九州开始,早期杭州隶属于扬州,从越国统治到楚国统治再到秦帝国统治,杭州得到了发展。到了秦朝杭州有了最早的前身钱唐县,而其所在地毗邻钱塘江,也不难看出其早期名称的由来。从秦汉到魏晋南北朝时期,随着北方战乱以及北人南迁给南方带来了卓越的发展,特别是江南地区发展尤为显著,如:“不久,南朝萧梁政权(503—557年)又将钱唐县升为临江郡,到陈代(558—589年)改临江郡为钱唐郡。”
从隋唐时期开始,杭州进入了崛起发展阶段。一方面隋代所修筑的京杭大运河大大提高了杭州地位,杭州也随之进入到全国重要城市之中,南北沟通不仅带来了丰富的物产和经济贸易往来,更推动了文化上的传播,使得杭州在这一时期取得了蓬勃的发展。另一方面,历代官员的励精图治以及百姓们的共同努力推动了杭州城市的迅速发展,其中以袁仁敬、李泌、白居易等最为突出,他们都在杭州任职期间对当地发展做出卓越贡献,客观上推动了杭州地区的发展。而到了五代十国时期,杭州作为吴越的首府所在地,重要程度和发展程度自然也是不言而喻,加之唐代后对外海上贸易繁荣,给地理位置优越的杭州更好的发展地位。到南宋政权确立杭州临安府为行都之时,临安已经在全国各个方面拥有重要地位。尤其是军事态势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最后定都于临安的原因,这也凸显出研究临安这一地区军事防御位置的重要价值。
南宋临安自然地理条件在防御体系中的重要作用
临安府的地理位置非常特殊,其位于今浙江省西北部、杭州湾西部,大体位于长江中下游平原的南端,浙闽丘陵的北端,处于两个大地形单元的交汇地带,而这也反映着杭州附近拥有众多的低山丘陵。杭州西部、中部和南部属浙西丘陵区,主干山脉有天目山、白际山、昱岭、千里岗和龙门山等,其中多座山峰海拔超过1500米,地势相较于周边较高,这样的地形单元构造在古代有利于防守。
不同的丘陵之间可以相互呼应援助,另外,多山多丘陵的地形不利于大规模的骑兵部队展开阵型。金军在历来与宋王朝的战争之中都以强大的骑兵部队为矛头,而广大的平原地区则是金军最为理想的作战环境。纵观宋王朝历史,不管是与辽朝还是金朝之间的作战,宋王朝总是处于一种被动防守的形式展开对抗,或以城池坚守不出,或以山川大河为依托进行抵御。以北宋澶渊之盟的澶渊之战最为典型,依托坚固的城市以及黄河这样的天然屏障在防守作战中取得了一定的优势,当然也与宋真宗、寇准等人的努力密切相关。另外一个案例是南宋时期抵御元朝军队的四川钓鱼城,钓鱼城处在合川平行峡谷之上,且为台地平顶山,从山上构建层层防御体系,且山势险阻陡峭,地形较为狭窄,不利于大规模军队的展开,骑兵部队的冲击力也随之减弱,加之北方士兵水土不服,四川地区泥泞潮湿,进一步阻碍了骑兵的作用发挥。其次,河水也在其中发挥了重要作用,钓鱼城处于嘉陵江、渠江、涪江交汇处,并且钓鱼城周围又三江围绕形成一个陆上半岛状地区,三面环江且地势险要,防守起来就相对容易,可以形容为“一夫当关万夫莫开”,并且从蒙古军队久攻不下,蒙哥汗战死沙场也足以看出钓鱼城防御体系的成功之处,由此反映了山川险要地势在古代社会战争中的重要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