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以抗疫精神强化新时代大学生职业认同

2020-03-08张峰

河南教育·高教 2020年12期
关键词:抗疫精神职业认同大学生

张峰

摘 要:抗疫精神根植于中国精神,包含大学生职业认同的具体内容和实践目标。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为其提供伦理支撑,革命文化是其思想保证,社会主义先进文化是其时代内核。实践证明,弘扬抗疫精神与强化大学生职业认同在理论上是一致的,两者的过程是重合的。从思想上认识强化大学生职业认同的重要性,丰富抗疫精神的相关成果,尝试将抗疫精神融入专业教学,加强抗疫精神的宣传和学习,积极开展实践活动强化大学生职业认同。

关键词:抗疫精神;大学生;职业认同

在抗击新冠肺炎疫情过程中,中国人民万众一心,守望相助,彰显了伟大的抗疫精神。这一精神的磅礴伟力也将激励中国人民在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进程中继续奋勇向前。职业认同作为当代大学生思想道德发展的重要指标,与国家认同、民族情怀、政治修养和专业素质具有同等重要的地位,是决定个人成长、事业发展和国家前途命运的关键因素。在新时代的特殊背景下,抗疫精神和大学生职业认同有着密切的联系。

一、抗疫精神的丰富内涵及文化外延

(一)抗疫精神的内涵

习近平总书记把抗疫精神的丰富内涵归结为生命至上、举国同心、舍生忘死、尊重科学、命运与共。抗疫斗争中,中国人民群体和个体表现出的良好精神风貌和可贵精神品格统称为抗疫精神。抗疫斗争中,无数中华儿女的英雄行为就是抗疫精神的直观表现。援鄂医疗队全力以赴,逆行援驰;全国各地捐款捐物,搬家式的提供物资援助;武警官兵、部队医务工作者临危受命,舍小家顾大家,护卫人民群众生命安全。正是在抗疫精神的感召和影响下,华夏儿女以人间大爱演绎了无数催人泪下、感人肺腑的动人故事。

(二)抗疫精神的文化根基

抗疫精神源自中华民族强大的文化自信。中华文化源远流长,绵延不绝。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与时俱进,兼容并包,为抗疫精神的形成和发展提供了深厚的文化根基。

一是中华传统文化的精华。抗疫精神中家国情怀、团结精神、舍生取义、忧患意识等来自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华民族自古就崇尚以天下为己任的家国情怀,无数仁人志士把“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作为安身立命的法则。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强调的团结、自强、坚韧、顽强等在抗疫精神中都有体现。

二是革命文化。抗疫精神中的斗争精神、乐观主义和英雄主义情怀等是对革命文化的坚守。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中华民族历史上经历过很多磨难,但从来没有被压垮过,而是愈挫愈勇,不断在磨难中成长、从磨难中奋起。”正是凭借对革命文化的坚持,中国人民在抗疫斗争中才持续了不畏艰险、勇往直前的斗争精神和不怕牺牲、坚持到底的顽强意志,才以个人的奉献创造出不可阻挡的历史洪流,筑造起抗击疫情的钢铁长城,谱写出可歌可泣的抗疫英雄谱。

三是社会主义先进文化。抗疫精神中担当、责任、使命、实践、志愿、奉献和牺牲等精神是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集中体现。党的十九届四中全会指出:“必须坚定文化自信,牢牢把握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前进方向……激发全民族文化创造活力,更好构筑中国精神、中国价值、中国力量。”在抗疫斗争中,无数基层工作人员正是响应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影响和号召,增强使命感、责任感和担当意识,充分发挥党员模范带头作用,在各自的岗位上克服困难,让党旗高高飘扬在抗疫一线,才共同绘就以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磅礴伟力“战瘟神”的壮阔画卷,才向世界展示了无与伦比的中国力量、中国精神、中国效率。

二、抗疫精神与大学生职业认同融合的可能性

大学时期作为人生发展的黄金时期,是锤炼品德、练就本领的关键阶段。弘扬抗疫精神是強化新时代大学生职业认同的有效手段之一。

(一)理论建构

抗疫精神作为中国人民抗疫斗争的精神支撑和动力源泉,与强化大学生职业认同有理论上的一致性。它根植于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它源自中华儿女深沉热烈的爱国之情,正是这种情怀的支撑,才生发出伟大的抗疫精神;它源自中国共产党强大的领导力,一声倡议,十四亿人民闭门不出,自我隔离;它源自生命至上的人民情怀,不惜一切代价救治患者,不抛弃、不放弃;它源自一方有难、八方相助的社会主义情谊,武汉告急的危急时刻,无数英雄挺身而出,逆行支援。正是对中华民族伟大创造精神、伟大奋斗精神、伟大团结精神和伟大梦想精神的传承,才取得了抗疫斗争的阶段性胜利。

抗疫精神也是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的集中展现。面对严峻形势,党中央英明领导、科学决策、精准施策,依靠先进科学技术,理论联系实际,取得疫情防控的突破性进展。临床救治中,广大医务工作者开拓思路,大胆创新,另辟蹊径,使用中医药诊治患者,成功捍卫广大人民群众的生命安全,同亿万人民一道,在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新长征路上奋勇搏击。

弘扬抗疫精神与强化大学生职业认同在思想上是一致的。弘扬抗疫精神,对大学生而言,就是帮助他们树立立足本职、扎根基层,在平凡岗位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奋斗终身的职业认同。

(二)实践生成

抗疫精神在实践中生成,又作用于实践。它与大学生职业认同的实践过程是重合的。抗疫精神包含大学生职业认同的具体内容。以爱岗敬业、诚实守信、办事公道、热情服务、奉献社会为主要内容的职业道德,是现代公民必备的职业操守,也是新时代大学生职业认同的基本内容。抗疫斗争中,无数默默无闻的劳动者在各自岗位上排除万难,尽心尽力,才形成了通力合作、克难攻坚的良好局面,才取得了疫情防控形势持续向好的阶段性成效。实践证明,只有不断弘扬抗疫精神,才能强化职业认同,继续营造无私奉献、积极创新、任劳任怨、吃苦耐劳的良好职业氛围。

抗疫精神凸显大学生职业认同的实践目标。弘扬抗疫精神,势必形成向榜样人物看齐、向先进事迹学习的热潮,使大学生的思想接受洗礼,弘扬立足本职、坚守岗位的敬业精神,影响他们的职业认知和行为,使他们成为具备良好职业认同的“好建设者”,以此实现大学生职业道德教育的预期目标,满足职业认同的实践需求。

三、抗疫精神与强化学前教育专业大学生职业认同的实践性

在常态化疫情防控的新阶段,畅通国民经济循环,构建新发展格局,是当前的工作重点。只有积极弘扬抗疫精神,才能鼓励广大青年坚定不移地深化改革,扩大开放,把疫情造成的损失减少到最低点。

要从思想上认识强化大学生职业认同的重要性。家庭、学校和社会要从大学生的生长环境和社会实际出发,关注他们的兴趣发展和关注点,积极宣传以抗疫精神强化大学生职业认同的重要性、必要性和有效性。在丰富内容、创新方法的基础上形成合力,帮助大学生树立正确的择业观念和培养良好的职业道德,强化职业认同。

要丰富抗疫精神的相关成果。以抗疫精神为主题,展开系列研究,探寻抗疫精神与中国精神、民族精神、时代精神已有成果之间的联系。组织与抗疫精神相关的研讨、会议、论坛、讲座等,丰富抗疫精神的内容和应用。鼓励抗疫精神的融媒体发展,创作一批以抗疫精神为主线的文艺、文化作品,宣传抗疫斗争中的英雄人物和事迹,在全社会掀起弘扬抗疫精神的热潮。

要尝试将抗疫精神融入专业教学。高校教师和科研工作者要积极推行课程思政,把专业教学与职业道德教育、师德师风建设、抗疫精神教育融会贯通,传授学生知识的同时把劳动精神、工匠精神、“西迁精神”、“北斗精神”以及行业必备的基本职业道德等渗透其中,把“以德为先”作为基本的人才培养目标,强化大学生的职业认同。

要加强抗疫精神的宣传和学习。鼓励大学生通过课堂内外多种途径学习和领悟抗疫精神的相关理论,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给北京大学援鄂医疗队全体90后党员、郑州圆方集团职工等回信精神,坚定理想信念和爱国情怀,确立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和公民道德,使其具备良好的职业道德。

鼓励大学生积极参与实践活动。鼓励大学生通过见习实习、参观学习、志愿活动等,在实际生活中自觉感受、主动强化职业认同。从自我要求、自我激励的角度出发,向抗疫英雄学习,向身边投身于志愿活动的老师和同学看齐。从专业需求出发,弘扬抗疫精神,践行良好职业认同。

参考文献:

[1]何星亮.中华民族为什么能够愈挫愈勇[J].人民论坛,2020,(9).

[2]中共中央关于坚持和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 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N].人民日报,2019-11-06.

[3]《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编写组.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礎(2018年版)[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18.

责编:嘉 悦

猜你喜欢

抗疫精神职业认同大学生
新时代抗疫精神: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硬核力量
用好“抗疫精神”打赢全面脱贫攻坚战
停课不停学之“疫情中的我”
带父求学的大学生
大学生之歌
90后医学生职业认同浅析
90后医学生职业认同浅析
高校辅导员职业认同提升的策略研究
欠发达地区农村初中英语教师职业认同的现状与对策
让大学生梦想成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