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写结合在小学高年级语文教学中的实践与思考
2020-03-08赵娟
赵娟
摘要:阅读教学和写作教学是小学高年级语文教学的重点和难点,阅读是吸引,写作是表达,两者相辅相成、相互促进。新课程改革要求教师要将阅读与写作有机结合起来,以提升小学语文教学的有效性。基于此,本文结合实际教学,探究了读写结合在小学高年级语文教学中的实践与思考,旨在为相关教学活动的开展提供借鉴。
关键词:读写结合 小学高年级 语文教学
一、小学高年级语文教学的现状
1.读写结合的把握失衡
在小学高年级语文教学中,虽然反复强调要在语文教学中运用读写结合,但部分教师对读写结合的重要性認识不足,导致阅读教学和写作教学脱节,阅读占用大量的语文教学时间,写作训练却未能有效融入其中,这种比例失衡造成语文教学中普遍出现重读轻写的现象。
2.素材与生活实际联系不紧密
语文来源于生活,也高于生活,更广泛应用于生活。但是,小学高年级语文教材中有一些内容和学生的生活实际联系不够紧密,这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学生核心素养的培养。
3.课堂上师生间缺少有效互动
在小学高年级语文教学中,部分教师仍然在进行灌输式教学,没有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忽视了有效互动的重要性,根本无法让学生产生学习兴趣。自然而然地,小学语文教学的质量也就难以得到提升。
二、读写结合在小学高年级语文教学中的实施
1.通过阅读激发学生的写作兴趣
阅读是激发写作兴趣、积累写作素材的重要途径。在小学高年级语文教学实践中,教师必须采用读写结合的方式,将教学内容与学生的生活实际紧密结合起来,积极开展阅读和写作训练,使学生内化已经学到的语文知识,从而激发学生的写作兴趣,丰富他们的写作资源,提升他们的读写能力。
如通过学习第六单元《慈母情深》《父爱之舟》《“精彩极了”和“糟糕透了”》这几篇课文,学生体会到了父母之爱的伟大,也积累了很多描写情感的素材,掌握了一定情感描写的技巧。在教学时,教师可以让学生结合自己的生活实际,谈一谈父母对自己的爱,以及自己对父母的爱,这样既可以激发学生的写作兴趣,又可以提升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
2.通过写作提升学生的阅读水平
写作是人类表现创作力的方法之一,也是学生阅读水平的具体体现。读后感是非常适合小学生的一种写作训练,能锻炼学生的写作能力,提升学生的阅读水平。要想写好读后感,学生需要深入理解阅读材料,通过反复阅读强化阅读体验。因此,在小学高年级语文教学中,读写结合的应用不是简单地借鉴原文的构架与写作手法,而是深入理解阅读材料的内涵和思想,触摸到文章的本质。
如在教学《只有一个地球》后,教师应该让学生结合自己的生活经验,根据内心的感悟写一篇读后感,用自己的真情实感和生动的语言提醒人们要爱护环境。为了让自己的作文更有说服力,学生会深入分析和研究原文,在反复细读中获得灵感,阅读水平也会得到相应提升。
3.通过读写结合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
在素质教育的大背景下,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已成为小学语文教学的主要任务。写作是用文字表达作者情感的一种方式,也是培养学生语文素养的主要途径。因此,在小学高年级语文教学中,教师可以让学生通过仿写更好地把握文章的架构和习作方法,为学生以后的全面发展奠定基础。
如在教学《草原》时,教师可以引导学生用“好像”“仿佛”“像”造句,使他们明白什么是比喻句及其作用,从而提升他们的语言表达能力。又如在教学《开国大典》后,教师可以让学生结合自己的生活经历,模仿原文的表现手法,创作一个类似的场面,以此提升学生的读写能力。
三、结语
总而言之,读写结合在小学高年级语文教学中的应用,能够提升教学质量和学生的读写能力,为其全面发展奠定基础。因此,教师要将素质教育落实到位,通过阅读激发学生的写作兴趣,通过写作提升学生的阅读水平,通过读写结合提升学生的核心素养,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参考文献:
[1]程晓燕.浅谈小学高年级阅读教学中的读写结合[J].甘肃教育,2019(6).
(作者单位:盐城市亭湖小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