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职院校建设新能源汽车维修专业探究
2020-03-08张文霞申荣卫
张文霞 申荣卫
关键词:中职院校 新能源汽车维修 专业建设
1 引言
节能减排已成为全球能源和环境发展的共识,当前,传统燃油汽车向新能源汽车的转变,在汽车发展史上是一次伟大的变革,对于新能源汽车维修行业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由于新能源汽车与传统燃油汽车维修作业有较大差异,特别是高压部件维修,更需要规范、严谨而专业的训练。新能源汽车维修专业发展建设作为一个新的命题,势必会碰到新的问题,对于中职院校而言,是一场机遇,更是一场挑战。
2 新能源汽车发展状况
2.1 我国新能源汽车行业快速发展
在能源和环境的压力下,世界各国向新能源方向转变已成为必然趋势,我国政府更是走在前列。据中汽协统计数据,我国新能源汽车销量如图1 所示,经过2014 年和2015年新能源汽车销量增长的爆发期后,到2018年,新能源汽车销量达到125.6 万辆,2019 年,受多重不利因素影响,销量下降到124.2 万辆,同比下降4.0%。
工信部释放2020 年补贴稳定的信号,7月1 日后新能源汽车不会大幅度退坡,判断2020年结束后新能源汽车补贴不会全部退出,叠加新能源汽车2021-2035 年规划目标及双积分政策的修订,2020 年新能源汽车市场不会出现2019 年的低迷的情况。在汽车大环境没有大改善的情况下,2020 年新能源汽车市场仍将维持向高品质、产品力为主要竞争力的方向发展。从长远发展来看,新能源汽车市场依然前景广阔。
2.2 山西阳泉积极推动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
《山西省汽车中长期发展规划》指出,预计到2025 年,新能源汽车将成为山西省汽车产业发展龙头,形成3-5 个国内核心竞争力强、在国内外市场有较大影响的汽车和零部件企业集团,积极向国内汽车大省梯队迈进。
作为邻近省会太原的阳泉市,积极响应政策大力发展新能源汽车。近年来,阳泉市虽地方财政紧张,但仍然把改善民生工作作为重点,斥巨资推广电动车。全市范围内纯电动出租车、公交车更获国、省补贴已达6亿多元。2016 年,阳泉市购置了纯电动公交车526 辆,出租车720 辆,全部实现电动化,走在了全省乃至全国前列;正在推进中420个充电桩的建设,已经有300 个完工,并已投入运营;预计到2020 年底,出租车全部更换为新能源电动车。
3 建设新能源汽车运用与维修专业的必要性
3.1 地理因素
山西阳泉,市辖三区两县,位于山西东部,在太原和石家庄两个省会城市中间,距离均为100 公里。多年来,以煤炭经济为主,近些年,正积极寻求发展;新能源产业群多集中在太原,而在阳泉市内,以汽车4S 店以及汽车维修私营店为主,对于新能源汽车维修技术仍处于短板,一直依赖大的厂家培训,新能源汽车维修专业人才一直处于匮乏状态。阳泉地区可借助地理优势,积极和太原、石家庄的新能源企业合作,一方面积极走出去,学习更先进的新能源汽车维修技术;另一方面,培养大批新能源汽车一线维修人才,以弥补市内新能源汽车维修人才的缺口。
3.2 学校分析
阳泉市交通职业学校,以“汽车运用与维修专业”为王牌专业,多年来为阳泉乃至周边地区输送了大量的汽车维修人才。随着新能源汽车保有量的日益增多,传统的汽修专业人才已无法满足市场需求;无论是新能源汽車产业的前市场还是后市场,对于维修人才的需求都呈递增状态,中职学校更应勇挑重担,与社会接轨,开设适应市场需求的新能源汽车维修专业,承担起培养一线新能源汽车维修人员的重任,向社会输送市场需要的人才。
4 建设新能源汽车维修专业的建议
4.1 专业建设的基本思路
中职教育是坚持以就业为导向,以能力为本位,以服务为宗旨的大众教育。专业建设应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认真贯彻落实全国职业教育工作会议精神,以为当地经济建设和新能源汽修行业培养具有综合职业技能的实用人才为重点,按照“立足本地区、依托行业、辐射周边、服务社会”的建设思路,紧密结合职业岗位和社会的需求,把教学活动与生产实践相结合,与社会培训、下岗职工再就业培训、学校培训本专业师资相结合,充分发挥重点专业建设的培训功能和辐射带动作用。
4.2 改革人才培养模式
构建“校企合一、共同培养”的人才培养模式,将新能源汽车理论知识学习、实践能力培养、综合素质塑造三者紧密地结合起来,以市场新能源岗位职业要求为主要依据,专业教师与企业人员共同制订专业人才培养方案,进一步适应社会、行业、企业的需求,强化校内生产性实训和校外顶岗实习,使学生实际受益。
4.3 构建新能源汽车维修专业课程体系
通过走访调研,中职学校在进行专业基础知识教学的同时,应以新能源汽车检测典型工作任务为载体,加强学生的动手能力及社会实践的能力。中职学生应掌握新能源汽车维护及维修、传统汽车机修、检测等专业技能。按照订单企业对新能源汽修岗位能力的要求,与企业共同构建适应新能源汽车维修专业培养要求的课程体系,构建工作过程系统化的课程体系构建框图。通过两个转换形成适合现代中职教育的课程体系,即由工作任务向行动领域转换,由行动领域向学习领域转换。
4.4 改革教学模式
新能源汽修专业职业教育应以实用型为目的,以兴趣为引导,按企业需求为导向,合理化设计教学场景,通过案例教学法、项目教学法、辅以虚拟仿真教学等手段,加强教学的实践性、针对性及时效性。创设工作情境,加大实训操作的比重,紧密结合智能新能源汽车1+X 技能证书,加强考证的实操项目的训练,提高学生的岗位适应能力;以理论课讲授专业知识,实践课培养学生的实际应用能力、沟通能力。
4.5 创新评价模式
构建“多元化”教学评价体系,一是学校对学生的评价,包括学校内课堂记录对学生的评价、核心课程试题库考试成绩、实训课程的操作考核等;二是吸纳行业企业对学生的评价,行业企业对学生的要求是对学生的真实的评价标准,让企业专家参与对学生的评价,重在评价学生的适岗能力。
4.6 加强师资队伍建设
中职学校可邀请国内外专家或者行业技术人员到校开展讲座和培训活动,聘请行业专家和能工巧匠到校担任兼职教师,鼓励教师参加学历进修,或者到企业实践,提高教师的技术能力。积极引进聘任双师型教师;制定教师考核奖惩条例及管理制度。使教师师德提升、技能提升、教学水平提升、教研能力提升、教育水平提升,打造一支五项综合能力较高、“双师”结构合理的专兼结合的专业教学团队。
4.7 完善新能源实训基地建设
按照“校企合一、共同培养”人才培养模式要求,全面引入企业标准,按照企业的规范设计新能源实训基地,把企业的岗位操作规范引入校内实训基地,引入企业的管理体制,实现实训基地的企业化管理;强化校外顶岗实习,增强实习管理和质量监控,构建师生信息反馈机制,聘请企业技术人员为导师加强指导,提高专业人才的培养质量。
4.8 加强校企合作
建立“人才共育、过程共管、成果共享”的新能源汽车维修专业校企合作机制,找到校企合作目标的共同点是关键,两方互惠互利,重在达成共赢局面。校企合作模式建设以订单办学为基础,校企共建校内实训基地,对企业员工、教师、学生可进行专门化技能培训,最大限度地调动校企双方的积极性。
5 结语
汽车行业的迅猛发展,新能源汽修人才的需求更日益增长。从人才需求质量上来看,企业对新能源汽修人才的综合素质、从业条件要求更加严格,这对学校专业办学、人才培养提出了更大挑战。因此,新能源汽车维修专业建设应综合考虑地理优势和学校实际情况,加大与一线企业联系、沟通和交流的力度,以企业为导向,以市场需求为根本,为社会、行业、企业输送优秀人才,这不仅是中职学校新能源汽车维修专业建设的真正意义所在,更是今后该专业实现品牌化、特色化办学目标的根本途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