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医改形势下公立医院财务绩效管理机制改革创新策略
2020-03-08陈文婕
陈文婕
医院是由政府资助的医疗卫生机构,目的是提供社会健康福利,随着社会的发展和经济水平的提高,政府的财政投入逐渐减少,医院所需基本材料成本的上升导致公立医院投入和产出的严重逆转。我国许多公立医院的内部经济管理仍然局限于会计核算和绩效分配,医院的投资和盈利水平控制不明确,对医院的运营影响很大;在新医改背景下,在提升核心竞争力的基础上,加强财务绩效管理,为群众提供高质量的医疗服务是当务之急。本文在分析传统财务理论的前提下,深入分析了当前公立医院财务绩效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了相应的对策。
一、改革形势下公立医院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的改革目标
新医改要求公立医院优化配置卫生资源,对现有不符合规划要求的医疗机构进行调整,控制公立医院的大型医疗设备,以及建设规模和贷款行为;公立医院应以社会效益和公共福利为本质原则,以病人为核心,优化医疗服务流程,规范医疗行为,探索改革药补机制的新途径;完善医院财务会计管理制度,加强预算管理,监督医院财务工作;改革医院人事制度,做好奖惩激励机制,公立医院实行聘任制和岗位管理制;以服务质量和岗位工作量为考核标准,调动医疗工作的主观能动性和工作积极性,同时实施政府补助项目,逐步增加投入,引入社会资本发展医疗服务。此外,要规范医疗活动收费标准,改革收费方式,鼓励社会团体进入医疗机构并对相关制度进行监督。
二、新医改背景下公立医院财务绩效管理存在的问题
(一)公立医院财务管理部门风险意识较低
进入新时代后,我国医疗基础设施建设不断完善,经济水平的提高给医疗市场带来了更多的不确定因素,因此,公立医院财务绩效管理的风险逐渐增加。但是,相关单位和人员并不了解财务风险管理,在实践中,财务风险管理没有得到加强,导致资金缺口现象。在严重的情况下,它可能会导致危机。
(二)财务管理人员的专业素质较低
目前,我国公立医院财务管理人员的素质普遍不高,大多数的理财经理都不够专业,有些甚至不是金融专业人士,基础知识和专业技能较差,这大大降低了财务管理的效率。另外,医院对财务管理人员的培训也不重视,管理者缺乏充分的学习机会和时间,不利于医院财务绩效管理的改善。
(三)医院资金申请成本管理不善
为提高公立医院资金运行效率,必须加强医疗消费的成本管理和控制,然而,从目前的情况来看,公立医院的管理机制并不科学,他们一般只关注收入的产生,而忽视了时间成本的管理和控制,医院在成本计划、成本分析、成本核算方面没有完善的管理体系,公立医院在成本管理过程中存在盲目投资。
三、新医改形势下公立医院财务绩效管理机制的改革创新策略
(一)制定财务绩效管理战略目标
新医改政策实施前,公立医院普遍不重视财务管理和绩效考核,这也是目前群众看病难的原因之一,新医改政策实施后,政府明确提出要加强对公立医院的财务管理和监督,推进公立医院财务绩效管理机制改革,降低医疗成本,提高医疗服务水平,实现公立医院为人民服务的宗旨。
公立医院财务绩效管理的目标应根据新医改的具体要求和社会发展的趋势来确定,逐步调整财务管理理念,优化财务管理流程,以患者健康为核心,扩大资金来源,促进公立医院持续稳定发展。
(二)加强财务体系建设
加强财务制度建设是提高公立医院财务绩效管理效果的前提,在新医改形势下,公立医院应遵循国家医疗卫生行业标准,根据医院的实际发展加强自身的制度建设。这个过程应该遵循某些原则,例如,它体现了公立医院运营的实用性、财务指标管理和评估的便利性、符合国家卫生法律法规、管理环节和部门评估的完整性等原则;同时,要求公立医院遵循财务管理制度,形成科学合理的监督管理体系,提高财务绩效管理水平。
(三)建立健全财务预算管理机制
医院预算是根据医院自身发展情况编制的一種财政收支形式,在新的医改形势下,公立医院应逐步实现全面预算管理,即根据医院未来发展战略和业务目标,采用全面预算,并在预算范围内合理安排业务活动。
1.首先是预算指标的选择。公立医院根据国家政策编制收支预算,并将其纳入国家预算管理范围。
2.在实施全面预算管理的过程中,在创造社会效益的基础上,以公益为目的护理医院,要提高服务质量。全面预算管理考核指标主要包括收支预算管理指标、执行预算管理指标和预算编制指标等一级指标,财务收支指标、业务收入指标、预算执行和控制指标等二级指标。
3.在进行财务绩效管理时,首先要建立和完善专业的财务管理机构,一方面,要把有金融专业知识和较强管理能力的人调整到重要的改革岗位上来;另一方面,精简和优化财务部门的人员编制,同时建立和开展专业技能的继续教育和培训,确保财务人员的技能能够得到及时提高和更新,从根本上保证医院财务绩效管理机制能够适应时代的需要。
此外,我们还需要做好预算管理,共同努力,打破财政收支的内容,促进预算管理的细化。
(四)完善财务绩效指标体系,突出财务绩效管理机制改革的地位
在选择指标的过程中,要制定科学的评价方法,尽可能选择动态指标进行评价,扩大指标的评价范围,科学的财务绩效指标体系可以为政府监督医院管理行为提供准确有效的信息,也有助于提高医院高层管理水平。
新医改下财务绩效评价指标的设计应以公平原则为基础,此外,应注意以下几点:
第一是突出重点。绩效考核指标体系应以国家卫生政策为基础,如实反映公立医院的运营情况和运营效率;目标和普遍的绩效指标应反映医疗保健行业的管理原则,并易于在财务报表和管理记录中收集。
第二是科学、简单、易于操作,能够更好地应用于公立医院的绩效管理。在新医改形势下,医院的各个领域和部门都在进行相应的转型升级,因此,在新医改中要把握好主次,财务绩效管理机制的改革应该是医改的主要内容,财务绩效管理机制改革在整个医院改革规划中的主体地位应得到突出,为促进医院财务绩效管理机制改革的顺利进行,应从制度、投资和后勤保障等方面提供便利条件。
(五)强化医院监督机制
首先,要加强医院内部审计,除了评估医院正常的财务收支指标外,对重大项目的审计工作也要高度重视,持续审计有助于发现财务绩效管理过程中的不足和缺陷,从而实现持续改进,提高公立医院的运营效率。此外,还必须加强工作监督,制定财务岗位责任规范和标准,定期评估员工的绩效,这与员工的薪酬、福利和晋升机制有关,建立基于工作量和工作效果的标准化考核机制,提高员工工作积极性。
(六)创新管理方式和工作流程
新医改的目的是通过创新和优化,提高我国医院的医疗水平,优化资源配置,因此,在公立医院财务绩效管理机制的改革中,我们应该利用一切可以利用的先进技术和手段,例如,专业信息软件和财务管理信息系统等,创新管理方法和日常工作及流程,在降低成本消耗的同时创造更高的效益。
随着我国社会经济水平的提高,公众对医疗服务的需求也越来越高,特别是在新医改背景下,对公立医院传统的财务管理模式提出了新的标准和要求。只有加强公立医院的财务绩效管理机制,才能完善公立医院的财务管理体系,提高相关人员的财务绩效管理意识和风险管理意识,减少各种消耗,提高医院产生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从而提高医院的市场竞争力和财务管理水平,促进新医改背景下公立医院的可持续发展。
(本文作者单位:湖北十堰市太和医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