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互联网+”背景下高职院校投资理财人才的培养模式

2020-03-08鲍艳

销售与管理 2020年19期
关键词:金融类资格证书互联网+

鲍艳

随着互联网的快速发展,传统金融业面临着新的机遇和挑战,人们的投资理财业务不仅仅局限于银行的柜台、证券交易所的柜台和保险公司的柜台。金融业进入混业模式,以互联网为媒介,不仅丰富了投资理财的渠道而且充实了投资理财的产品,甚至一些非金融企业也开始涉足投资理财行业,推动着各类理财产品的蓬勃发展。

随着社会中坚主体结构的改变、文化水平的提高,居民的投资理财意识越来越强,然而受限于自身知识的匮乏,不知如何选择合适的理财产品的问题随之出现,投资理财专业人才匮乏的问题越来越显著,这无疑为高职院校金融类专业的学生提供了新的机会,然而如何培养合格的投资理财人才、如何使高职院校的投资理财人才适应当今的工作岗位和职业平台,值得我们思考和探究。

一、投资理财人才需求的现状

目前,我国金融行业逐步进入混业模式,银行除了主要的存贷款业务、中间业务,也在代理保险、基金、证券等诸多业务;保险除了主要的财险、寿险业务,也在逐步推出各类理财业务;证券除了股票、基金业务,也在逐步推出各类理财业务。

在“互联网+”背景下,金融业的混业经营成为常态化,对人才的需求趋向于综合性的金融服务人才。

通过对宁夏地區银行、证券、保险等金融企业发布的招聘信息进行整理汇总发现,当前宁夏地区的银行业、证券业和保险业对金融人才的需求较为稳定,其中宁夏区内五大股份制商业银行和地方性银行的人才需求2018年为484人,2019年为430人;宁夏区内10家证券公司分公司2019年的人才需求为241人,其中大专学历的为62人,占比为24.83%。保险作为现如今的朝阳行业,人才招聘需求不断扩大,人才要求由过去的“低要求”转向如今的“专业化”。

随着宁夏区内多元化、多层次的金融市场体系的不断成熟,农村金融机构的占比不断扩大,高职院校金融类的毕业生成为宁夏区内金融类人才招聘的主要阵地。

二、高职院校学生特点

(一)学生生源结构特点

2019年3月5日,国务院政府工作报告提出“加快发展现代职业教育,高职类院校扩招100万”,这是对职业教育大改革大发展之举。随着高等职业教育的普及,高职院校的生源结构更为多元化。现在的高职院校形成了统招的高中毕业生、不同学科背景的中职毕业生以及自主招生的多元化生源结构。

(二)学生学习能力特点

多元化的生源背景下,学生的知识结构参差不齐,学生整体素质偏低,大部分学生学习能力相对比较薄弱,缺乏学习兴趣,上进心不够,部分同学趋向于“被动式”学习,并且仅把学习局限于课堂,学习上缺乏主动性和自主性,其中在对金融类专业学生的调研中发现,学生(73.52%)更多还是寄希望通过学校开设的相关课程设置了解掌握投资理财知识(见图1)。

(三)学生职业发展特点

通过对在校生、毕业生的调研发现,目前金融类专业毕业生就业专业对口率偏低,很多金融类毕业生并没有选择与专业相关的行业,对自身的职业发展没有清楚的认识和定位。在校生对所学专业缺乏兴趣、对未来的职业定位非常迷茫,不能有效地将当前所学专业与未来就业岗位相结合进行有效学习。

三、高职院校投资理财人才培养存在的问题

(一)教学内容

目前金融业对人才的需求为综合性金融人才,不仅要具备扎实的专业基础知识,同时还要具有营销的相关理论和技巧。虽然,目前高职院校金融类专业都开设了金融、保险、证券、理财等专业核心课程以及金融服务营销课的营销类课程,但课程内容与当前互联网背景下的知识能力和营销技能还是有一定差距,还需要丰富专业基础和营销技能的课程。

(二)教学方式

高职院校与普通高校投资理财人才培养的区别是要培养能上手的技术应用性人才。但在实际人才培养过程中,高职院校的教学活动仍然以理论讲授为主,缺乏实战演练。虽然通过信息化技术的引入增强了学生课程的参与度,但并未从根本上改变以教师为主体的教学模式,更多的还是书本知识的理论讲授,缺乏学生的实践操作和演练。

(三)师资力量

目前高职院校金融类专业的教师队伍主要是由毕业后直接任教的教师构成,这些专业教师基本是金融学、经济学相关专业毕业,理论知识非常丰富,但缺乏企业的实践经验,有些教师甚至都很少进行投资理财,想培养出综合性的投资理财人才还是有一定困难的。

四、投资理财人才培养模式探究

(一)搭建平台,校企合作

以资源共享为抓手,引企入校,共同搭建实训基地,深化校企合作。定期带领学生到实训基地进行实战,让学生真正地可以将所学理论知识应用到实践,通过学训结合的方式,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提升教师的业务素质,使教师教有所获,学生学有所得。

(二)基于“互联网+”,改变教学方式

目前,各大金融机构推出了各种各样的APP,比如各大银行的手机银行、各大证券公司的手机交易平台、天天基金、平安金管家、邦融汇、支付宝等等。这些理财APP强大的功能可以实现“手指一点、足不出户、基本满足客户的非现金需求”。因此,在我们金融类的专业课程教学中,可以引入这些APP,让学生去发现其中的功能,虚拟为不同AUM等级的客户理财,不仅可以让学生了解当前的理财渠道、理财产品,还可以通过群组客户收益率对比,提高学生学习兴趣。通过调研显示,75.44%的学生希望在相关课程中为客户进行虚拟投资,74.8%的学生希望在相关而课程中进行组间比赛。

(三)改变课堂考核方法

日前,教育部、国家发展改革委、财政部、市场监管总局联合印发了《关于在院校实施“学历证书+若干职业技能等级证书”制度试点方案》,部署启动“学历证书+若干职业技能等级证书”(简称1+X证书)制度试点工作。积极践行“1+X”证书制度,鼓励学生考取理财规划师证书、证券从业资格证书、初级会计资格、基金从业资格证书、银行从业资格证书、保险从业资格证书等职业资格证书,要求学生根据自己的兴趣和就业意向,考取适合自己的资格证书,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并酌情作为学生相关专业课程期末考核的一项指标。以考促学,增强学生的专业竞争力,提高学生的专业素养,增强学生的就业竞争力。

(四)提升教师实践能力

教师是教学活动的重要参与者和引导者,对教学效果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学校应该重视教师队伍的建设,着力提升教师素质尤其是实践能力。与企业建立合作关系,深化产教融合,为教师搭建到企业参加实践的平台,建设一支理论基础扎实、实践能力强的高技能双师型教学创新团队。

高等职业教育的办学方向是:以服务为方向,以就业为导向,培养适应生产建设、管理服务一线需要的应用型专门人才。随着互联网金融的普及,面临物理网点的去柜台化,业务办理的网络化,金融业对知识的要求也越来越专业,对人才的要求越来越综合。要想让我们输出的投资理财人才在就业市场上占有一席之地,我们要在投资理财人才培养模式上进行创新,加强学生专业技能的培养,增强新形势下互联网技术的培训,提高学生综合素质,培养出能上手的投资理财人才。

(本文作者单位:宁夏财经职业技术学院。2019年度院级“互联网+教育”专项课题“互联网+”背景下关于专业化理财顾问培养的研究”(项目编号:NCYHLW201922)阶段性成果。)

猜你喜欢

金融类资格证书互联网+
中美CFA认证高校金融本科人才培养模式分析
金融类微信公众号内容生产及运营策略之谈——以“行长男朋友”为例
澳大利亚职业教育培训包的应用研究——以安防技术应用二级职业资格证书获取为例
论高职院校推行国家职业资格证书制度的必要性
北京市药品监督管理局关于注销《互联网药品信息服务资格证书》的公告
职业资格证书查询将全国联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