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基于初中数学思维课堂构建研究

2020-03-08张丹

理论与创新 2020年23期
关键词:思维能力初中数学课堂教学

【摘  要】对于素质教育普及的今天。思维能力在初中教育体系中占据着不可替代的地位。目前,很多数学教师仍沿用传统的教学方法,使数学课堂枯燥乏味,学生对数学不感兴趣,这大大地阻碍了学生数学思维能力的激发和培养,也不利于教学质量的提升。培养学生思维能力首先要变学生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让学生成为课堂教学内容的主体,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是培养学生数学思维的基础。因此,教师要在教学过程中创新教学模式,运用独特新颖的教学手段,展示出教学的丰富多样化,吸引学生注意力,使学生积极主动地学习和探索,才能有效地激发学生学习热情与动力,从而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

【关键词】初中数学;思维能力;课堂教学

思维课堂指的是以思维训练为学习主体的课堂,与一般性的数学教学活动相比,这样的课堂教学活动更具生本性。因为,在思维课堂的推进过程中,学生的思维一直是处于积极运作的状态,这种积极的思维运作不仅有效强化了学生在数学课堂教学中的学习参与,而且深化了学生对知识产生过程的感知,帮助学生掌握了足够基本性数学学习品格与能力,内化了数学核心素养。这无论是对学生的终身发展,还是对课堂教学的灵动性提升都是十分有益的。虽然构建思维课堂是当下初中数学教学的潮流,但从目前来看,初中数学教师在组织数学知识教学活动时,却未能采取有效的思维训练措施,学生很难将自己的全部知识与精力调入对数学问题的思考之中,因此数学课堂的思维性需要进一步提升。

从学生角度出发,游戏和思考是人与生俱来的能力,但数学游戏毕竟是一種高阶思维游戏,要完成这类游戏需要游戏者具备较高的思维能力。而初中生毕竟是发展中的个体,无论是从知识水平还是从思维发展上来看,他们都不具备独立完成高阶思维游戏的能力。故而在数学学习过程中,学生畏惧学习、不愿思考,也不知道如何思考。

初中阶段的学生理性思维处于萌芽发展阶段,这一阶段学生的理性思维是自发的、无目的的,需要相应的引导与培养。学生在小学阶段对事物的认识以感性认识为主,到初中阶段开始进行理性认识.理性思维应在初中教学中得到培养,而数学是最具理性思维的学科之一。数学可以培养学生基于逻辑和证据的理性思维.但在数学教学中,理性思维的培养需要教师投入大量的精力和时间,而且学生理性思维的培养不能一蹴而就。很多数学公式的推算原理、公式的由来等在课堂教学中所占的时间比例较少,教师更多地把时间用在数学公式或原理的应用上。一方面分数依然是教学评价的重要指标,教师更愿意花费时间和精力来培养学生的数学技能。另一方面,理性思维培养不是一蹴而就的,数学逻辑需要学生在理解的基础上形成,学生可以通过强化解题思路获得高分,但理性思维不能立竿见影地培养起来。

创新数学课堂的教学方法。传统的数学教学,对学生思维的刺激并不重视,而是一味地强调学生掌握知识的数量,造成学生对知识的消化缓慢和理解困难。所以,我们在初中阶段数学教学过程中,教师要把以前那些不好的教学方法抛弃掉,要充分运用现代化教学理念组织和开展教学。教师要了解学生的实际学情,不断地改进和创新自己的教学方法,要让学生充分发挥自主学习的能力,这样才能提高课堂教学和学生学习效率。

人们常说“熟能生巧”,也即说任何问题,只有熟练掌握才能寻求优良的解决方式。所以,课堂教学中必须加强对学生思维能力的训练力度。在教学过程中,首先应让学生了解数学问题与相关数学知识理论之间的关系,然后再进行合理的练习,把讲解和练习相融合。其次,训练过程中要合理把握难度,从简单到困难逐渐过渡,让学生逐步适应。其三,训练方式与训练内容应多元化,切勿机械练习,问题的设置也应该多样化,而不是枯燥乏味,比如通过一题多变练习,一题多解练习,均有利于学生思维能力的培养。引导合理想象。联想思维方法是将已有知识与新知识相联系的重要桥梁。在研究新问题时,可以在已有知识与新问题之间建立关联,进而在脑海中加以思考,改变思维方式,有助于新问题的解决。通常来说,联想能够分成单向想象与双向想象。比如某些看起来没有任何关系的问题,通过适当的讲解和引导,可以让学生了解其中存在的关系。另外,在课堂教学过程中应关注逆向思维的培养,促进学生的思维灵活发散。还应当加强对学生的引申思维、分类讨论思维等方面的培育,此种培育的力度应合理,按照可接受原则进行思维练习。

初中生的思维虽然较为活跃,但是在学习数学知识过程中经常找不到准确的思考方向,以至于他们经常出现无效或低效的思考行为,影响逻辑思维能力的形成。对此,初中数学教师在具体的课堂教学实践中,应科学运用启发式教学模式,通过问题、活动、任务、竞赛等为学生指明思考方向,使其逐步学会合理思考,从而增强他们的逻辑思维能力。

为巩固学生对数形结合思想的掌握及运用,仅通过日常教学还无法达到最佳效果,需要教师借日常教学案例进行反复训练、强化,以提高学生对这一思想方法的运用能力。教师可通过对数学教学中的典型案例进行深入分析,结合教学重难点及学生学习需求进行教学设计,并在其中渗透数形结合思想,包括启发学生进行画图、演算、探究并在此过程中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同时,教师也可围绕教学主题及数形结合思想渗透需求,收集数学趣味游戏等,不断调动学生的学习探究动力。如在二次函数的应用题教学中,教师可先启发学生深入分析教学案例,准确判断问题要求及所要考察的知识点,再画出相应图形。在此基础上,依照题目要求确定重点坐标点,以及对函数图像的定点及开口做出正确判断。

教师在初中数学教学的过程中还需要充分地注重学生的自主合作学习过程。教师在教学时要充分地注重学生在课堂的主体地位,要积极地引导学生展开对学习内容的主动探讨,让学生在数学学习过程中有效地提升自己的自主学习能力,这样学生才能够更加高效地提升数学学习效率。此外,教师还需要注重学生的合作学习过程,让学生在合作学习过程中不断地拓展自己的思维宽度,这样学生就能够更加有效地提升自己的思维水平。

参考文献

[1]苏士娟.谈初中数学教学中学生创造性思维能力的培养[J].华夏教师,2019(30):16.

[2]凤鸣.浅谈初中数学教学中学生创造性思维的培养[J].亚太教育,2019(09):90.

[3]苏红云.基于兴趣主导的初中数学思维课堂设计与教学策略研究[J].教育教学论坛,2018(22):248-249.

作者简介:张丹(1985.09-),女,汉族,四川省资阳人,中教一级,本科,研究方向为中学数学教育。

猜你喜欢

思维能力初中数学课堂教学
简约化初中化学课堂教学实践探索
自然拼读法在小学英语课堂教学中的有效融入
数学开放题在初中课堂教学的探索
例谈数学教学中的“顿悟”
初中数学高效课堂的创建策略
学案式教学模式在初中数学教学中的应用
培养团精神,开展合作学习
跨越式跳高课堂教学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