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基于互联网的高职辅导员学生管理现状及对策研究

2020-03-08严文竹

教育周报·教育论坛 2020年48期
关键词:管理能力辅导员高职院校

严文竹

摘要:本文阐述了互联网时代下高职院校辅导员学生管理的相关概念。对基于互联网时代下,高职院校辅导员学生管理现状进行了调查,发现存在学生管理理念缺乏创新、辅导员队伍专业化建设不完善、辅导员管理能力监管的缺失、辅导员管理能力的标准模糊等问题。最后,在此问题上对高职院校辅导员学生管理能力建设提出对策,以促进我国辅导员管理水平的发展。

关键词:互联网;高职院校;辅导员;管理能力

一、引言

当代互联网时代,高职院校的生源主要为00后。学生受网络信息的影响,三观趋于多元化,学生个性鲜明。因高职院校学生的生源现状及时代特点,传统的教学管理方法己逐渐不能满足对当代大学生的管理要求。因此,高职院校应不断创新学生管理模式,在学生管理中要做到与时俱进,努力探索出符合互联网时代要求的学生管理模式。

二、相关概念

从根本上讲,互联网是信息技术发展的产物,是进行信息传递的平台。在这互联网平台上人们可以方便快捷的实现多视角、多途径、远距离的信息交互。人们通过使用互联网平台,使得人们在信息交互的效率上以及信息交互的质量上都得到了很大的提高。可以说,计算机网络的出现才真正的让人們在21世纪进入了互联网时代,互联网时代特征主要表现在人们以网络信息技术为主流的工具完成信息的交互。

高校辅导员作为高校里学生学习生活的主要管理人员,主要职责除了要对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还要对学生进行日常的管理,学生活动的组织,学生择业的指导等,高校辅导员不仅做好一位老师的角色,还应该融入学生当中并成为学生的朋友。

三、基于互联网的高职辅导员学生管理现状

1、学生管理理念缺乏创新

在我国应试教育的管理模式下,辅导员在日常管理中忽视学生的差异性和个性化。由于,其两者的矛盾,高职辅导员在管理高校学生时会因此出现较多问题。部分校招学生进入大学后一时无法适应严格及统一化的管理方式,游离于学校管理之外,对学校的适应性较差。最终会变得厌学,从而导致学习成绩下滑;学校与企业合作培养学生的方式,因要较长时间在企业中顶岗锻炼,故而较早的接触到社会的人际环境,而企业较自由的管理方式与学校封闭化管理的方式差异较大。因而,当返回学校学习期间会在一定时间内对学校的管理模式不适应,故而出现形形色色的问题。传统的管理只关注结果、不注重引导,只用强制的手段和生硬的命令来管理目前的学生是不相适宜的。

2、辅导员队伍专业化建设不完善

当前,在年龄结构上,高职院校辅导员队伍不够科学,学校过于追求师资队伍年轻化,却忽视教学经验丰富的年龄较大的辅导员在教学管理中的重要作用。较多的高职院校在招聘辅导员时更看重应聘者的语音能力而轻视更为重要的综合能力且不太注重学历要求。在辅导员的专业结构上,高职院校更是倾向于招聘传统文科专业的应聘生,忽视了心理学、教育学、思政学等学科专业的应聘生。

3、辅导员管理能力的标准模糊

我国对辅导员管理工作的标准一直不清晰,尽管我国开始对高职教育工作越来越重视,辅导员工作也越来越受到社会的关注。但近年来,高校对辅导员管理工作的能力评估依然是流于形式,并没有具体的规范标准依据。因而,当我们在评估一位辅导员管理工作能力时,一般只仅依据自身对其日常工作过程中的印象。

四、基于互联网的高职辅导员学生管理能力建设对策

1、提高辅导员评选标准

1.1完善高校辅导员准入机制

选聘过程必须公开、公正、透明,严格防范因裙带关系或权利关系的介入而阻碍高校辅导员的团队建设。通过社会公开招聘或高校内部岗位竞争等方式进行,在岗位竞争面试过程中,注重考察应聘者在处理高校管理工作问题的思维方式,着重提问一些在学生管理工作中遇到的热点问题。在岗位招聘能力测试中,通过现场模拟在高校学生管理中常发生的问题,以角色扮演的形式考察应聘者的管理能力、应变能力、沟通能力并观察应聘者的性格及气质综合评定应聘者的管理能力。

1.2辅导员岗位应当更加职业化

辅导员岗位是一个综合性较强的管理岗,这就要求辅导员要能熟练运用管理学、教育学、社会学和心理学等知识来指导学生的学习及就业,可以说辅导员岗位是非常具有挑战的岗位。由于互联网及社会的迅猛发展,现如今知识传播及更新速度加快,若辅导员不加快所学习知识储备的更新会很难适应当前学生的管理工作。因此,高职院校辅导员需要不断学习新的管理理论,并了解当下社会的热门话题,从而减小辅导员与当代大学生之间的代沟。

2、加强辅导员队伍专业化建设

职业化、专业化辅导员队伍建设的同时,更需要建立出学习型、创新型的辅导员队伍,这就要求辅导员在工作中既要善于学习新的理论知识,又要在管理实践中学会总结经验,从中发掘出管理的新方法和思路,并积极运用于日后的工作实践中,从而不断促进自身管理能力的提升。建立出学习型、创新型辅导员队伍,不仅有利于辅导员自身综合素质的提高,而且还对促进高校学生管理工作水平起到极为重要的作用。辅导员应依靠现有知识的储备及工作经验开展日常工作的同时,还要逐步提高组织管理各类校园活动,处理及协调好各类矛盾的能力。专业化的辅导员队伍在日常工作中并不能仅仅满足于处理好学生的问题上,在理论知识上更应与时俱进,只有这样才能通过更为科学的理论为依据处理好高校管理中出现的问题。

五、结论

基于互联网的快速发展,高职院校辅导员学生管理工作日益艰难,所面临的学生管理问题更加错综复杂,要做一个符合互联网社会经济的高职院校辅导员,对其学生管理工作能力等方面均提出新的要求,在管理理念、管理制度、相关机制等多方面都需要进行改善。

猜你喜欢

管理能力辅导员高职院校
高校辅导员综合素质与能力提升探究
创新行政管理方法 提高基层政府管理能力
浅谈提升企业经营管理能力的策略
高职院校创新创业教育初探
全球化背景下高职院校韩语专业毕业生就业现状分析
多元智能理论视角下高职院校体育课程评价体系的研究
浅谈财务管理存在的问题及完善措施
高校学习型辅导员队伍建设的时代诉求与角色定位
“有为”也应“有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