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优化教学设计,构建有效的言语交往课堂

2020-03-08许雅玲

语文天地·小学版 2020年3期
关键词:毛虫言语预设

许雅玲

有效的课堂,是用心相互倾听的课堂,是通过和事物对话、和他人对话、和自身对话的活动过程。它需要课前教师优化教学设计,课上才能引发学生有效地言语交往,激发思维碰撞,使课堂真正成为学生核心能力培养的训练场。

一、“淘”文本,淘出精准的言语交往对象

课文是教与学互动的载体,作为一种文学作品,它有其独特的文体特点;作为教材,它承载着培养学生语文核心素养的任务。作为语文教师,我们必须认真钻研教材,多层面解读,多层级分析,反复淘洗,确立语文要素,选取教学内容,并对落实语文要素的课堂言语交往对象进行精准提取,重点聚集,使其清晰呈现,才能让语文要素在课堂上落地。

《小毛虫》是部编版第四册第七单元童话故事一组中的第四篇课文。根据学段语文要素、单元语文园地、课后思考题的导向作用,我们首先把“动词积累运用、运用多种方法理解词义、借助提示复述故事”确立为本课语文要素。然后把生动描绘小毛虫行为动作的词句作为言语交往的“抓手”,串连起课文的主干,带动其他内容的学习。“趴、挪动、爬”三个词是可怜、笨拙的表现,“九牛二虎之力、生机勃勃”进一步突出可怜和笨拙;一个“裹”字写出结茧的艰辛努力,“尽心竭力、与世隔绝”进一步突出这种努力的不懈与执着,也说明“每个人都有自己该做的事情”和“万事万物都有自己的规律”两个道理;“挣脱、舞动”写出破茧成蝶的快乐,“色彩斑斓”进一步突出努力后生活的美好。有了反复淘洗研读的过程,才能达到精准确立言语交往对象的目的,它将为有效的言语交往打好坚实的基石。

二、“设”问题,设出明晰的言语交往路径

有意义的教学必须以老师的问题为导向展开,推动学习的进程,引发课堂各种言语交往的发生。定位言语交往对象后,教师必须对教材进行二次解读,设计问题,设定问点,思考出一条明晰的问题交往路径,为有效言语交往的思维碰撞打下关键一环。

例如,《小毛虫》板书设计,体现思路(如下):

每个人都有自己该做的事情。→万事万物都有自己的规律。→小毛虫→茧→蝴蝶,→趴、挪动、爬→捆→挣脱→舞动。

问题路径设定:1.读一读描写小毛虫活动的句子,找出描写小毛虫的动词。理解动词意思,思考它们写出小毛虫什么样生活和心境?2.结合“板书提示”和“有关的词语”把小毛虫的经历讲给同学们听!“牵一串而动全身”,把一篇很长的寓言故事整合成两个主要问题,融合三种语文要素,路径清晰,目标明朗。

再如,北师大版五年级《灯光》,品悟“人物精神品质”问题路径:

第一,找出描写郝副营长壮举的句子。

第二,“为了更好地读懂英雄的举动,体会精神,针对句子中的一些词句提出有价值的问题。”(预计问题:“千钧一发”是什么意思?它指什么时刻?为什么说这是千钧一发的时刻?为什么“举得高高的”?)

第三,和突击连失去了联系将导致什么后果?

第四,为什么举得高高?这一举动意味着什么?

第五,郝副营长的英雄形象、伟大精神已经立在我们面前,你有什么话想说?

教师首先精准选取言语交往的对象——“英雄壮举”的句子为切入口,再以学生的质疑作桥梁,用连续性询问作导线,以“捕信息,读背景”“联意义,思后果”“谈感受、悟精神”为问题路线,环环相扣,层层递进,清晰明朗,有效引发“师生、生生、文本与知识积累”的多向交往,体验深刻,英雄精神在心灵深深扎根,阅读能力也得以培养。

三、“磨”方法,磨出精巧的言语交往方式

“教学方法”是教法和学法的统一,确立教学目标和明晰的言语交往路径后,就应着力研究知识结构和学生认知规律,反复斟酌,用心设计,以简明巧妙地方法促进言语交往顺利发生。

如《小毛虫》词语的教学。“九牛二虎之力”。检索找到词语——朗读初步感知意思——用自己的话说意思——用重音和体态语言读出理解,读出感受——思考“小毛虫费了九牛二虎之力在想些什么”,展开想象,发展思维——回文本朗读想法,与文本相对照——巧妙设计说话情景,“蜘蛛在织网、蜜蜂在采蜜,它们心里想什么”,把作者的心里想法变成孩子的心理想法,把作者的语言变成孩子的语言。通过多种方法展开多次“师生与生生”“文本与孩子知识经验”的言语交往过程,既理解词语的意思,也实现“语言建构、思维发展和读懂文本”的目的。

再如,“尽心竭力”。多音字组词理解关键字义—理解词语—朗读出努力织的情景—设置情境练习对话,“蚂蜢(蝴蝶)飞来了,怎么叫它玩的,小毛虫怎么说的”,巧妙地运用“拆字法、图片法、文本朗读、想象表演对话”等理解词语的方法,在多项互动交往中,培养语言。

四、“创”个性,创出真切的言语交往体验

在课堂言语交往中,保护并激发学生个性体验,教师要更积极与学生做更复杂的互动,捕捉生成点为教学之所用,这不仅需要教师的教学机智,更应在教学设计时对学生的言语交往反应进行预设,才能有效地引发个性体验。例如,《海底世界》一课“窃窃私语”教学预设:

师:“窃窃私语”是什么意思?预设1:a.小声地说话;b.偷偷地小声说话;c.很小声的语言;d.偷偷地、很小声的语言……不能停留此层次,直接把正确答案端给学生,因为这样的教学是被动接受知识的过程,是简单而肤浅的,学生的阅读思维能力基本处于静止的状态,没有得到提升。老师应巧妙捕捉,为进一步思维碰撞、言语交往提供第一手资料。

师:这些同学的理解一样吗?预设2:a.也许缺乏认真倾听的品质,也许思维理解能力的薄弱,孩子并不能提出疑议。b.学生关注到异同,少理解了“偷偷”;有的理解成“说话”,有的理解成“語言”。这时的预设,既关注学生倾听,引发学生对交往信息及时捕捉,又培养自主交往意识和习惯。

师:再读读句子,你觉得谁的理解更准确?预设3:“窃”是偷偷,指偷偷地小声“说话”,而不是“语言”。此时,师出示字典中语的两种解释(①话;②说)。师告诉生,这里的“语”是说的意思,它是个“动词”,如果是“话”就成“名词”。回归文本,通过朗读,自主理解,借助工具书辨析,然后师总结提炼。学生在自主思维中,参与知识的建构,掌握方法,又提高了思辨能力。

四次言语交往预设,是学生准确理解词语意思的过程,更是触发思维碰撞,培养观察与思考,发现与理解等语文能力的过程。它以学生的自主思考为出发点,学生身心体验必然是积极而真切的。

作者单位:福建省泉州市鲤城区实验小学(362000)

猜你喜欢

毛虫言语预设
言语思维在前,言语品质在后
“反”教语文 破解文本言语形式
一课三磨:浅谈化学课堂教学中的预设与生成
论德语网络新闻标题中的预设触发语
《世说新语》中的“言语”趣味故事
一道中考试题解答的预设与生成
毛虫与蛾子
毛虫和蛾子
浅析预设的应用
绿毛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