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定县易地扶贫搬迁后续扶持工作现状及对策
2020-03-08张军庆
张军庆
摘 要:易地扶贫搬迁是“五个一批”脱贫路径之一,是解决“一方水土养不好一方人”问题的根本之策,是脱贫攻坚工作中红利最大的工程之一,且系统性强、最难实施。结合平定县易地扶贫搬迁工作现状,分析了存在的问题,提出了相应的建议,为做好当地易地扶贫搬迁工作提供参考。
关键词:易地扶贫搬迁;现状;对策建议
文章编号:1004-7026(2020)01-0144-02 中国图书分类号:F323.8 文献标志码:A
易地搬迁是新时期脱贫攻坚工作的重要举措,是扶贫效果最好、政策红利最大的扶贫措施,是一项政策性强、难度大的系统工程。实施异地搬迁工程有利于改善农民生活质量,提高农民生活水平。
1 平定县易地扶贫搬迁现状
2016年以来,平定县投资8 800万元实施易地扶贫搬迁工程,555户1 435人从大山深处搬迁到了县城所在地鹊山移民新区集中安置点。其中,建档立卡贫困人口440户1 168人,同步搬迁117户275人,涉及4个乡镇41个行政村116个自然村。搬迁贫困群众搬进鹊山移民新区的新居室后,不仅享受到水、电、路、气、暖、网“六通”和绿化、美化、亮化、净化、硬化、文化“六化”的舒适环境,而且还拥有党员活动室、社区管理服务中心、物业服务办公室、文化活动广场、卫生保健室、老年日间照料中心“六有”的娱乐机构和设施。目前,平定县正在全面推进旧房拆除、土地复垦、后续帮扶等工作。
2 易地扶贫搬迁存在的问题
2.1 易地扶贫搬迁后旧房拆除复垦进展缓慢
(1)实施易地扶贫搬迁后,新安置点分房到户,仅凭借“拆房协议”推进原旧房的拆除复垦工作难度大,进展缓慢。
(2)插花搬迁连体房居多,无法拆除。经统计,平定县插花搬迁涉及40个涉贫村110个自然村,连体房占到了288户。
(3)个别村属于古村落保护村,不能拆除,个别搬迁户旧屋拆除后,影响了原有的村容村貌。
(4)搬迁村地处矸石山区,山大沟深,大部分为石头房,土地复垦难度大。
2.2 搬迁群众思想不稳,存在“两头跑”现象
搬迁群众搬入新居后,尽管享受到多种便利和待遇,但仍留恋旧村土地,担心不种地难以维持生计,存在不能适应县城生活等顾虑。
2.3 后续可持续发展难
平定县搬迁户老年户占14%,多数搬迁群众缺乏一技之长,在外务工多以体力活为主,就业难、增收难成为帮扶的重点。
3 对策及建议
3.1 强化政策宣传,从思想上消除搬迁群众心中的顾虑
使搬迁群众“搬得出、稳得住、能脱贫、可致富”是党和国家易地扶贫搬遷的目标,是县委、县政府的政治任务,是驻村第一书记、结对帮扶党员干部的帮扶职责。
要进一步落实第一书记、结对党员干部的责任,入户宣传易地扶贫搬迁相关政策,将《平定县易地扶贫搬迁后续扶持工作实施方案》相关精神,让搬迁群众家喻户晓、入心入脑,特别是关于旧房拆除复垦、后续扶持的相关政策,让搬迁群众吃上“定心丸”,彻底消除心中顾虑。
3.2 严格执行政策,科学实施拆除复垦工作
(1)严格落实“一户一宅”政策,全面完成搬迁入住旧房腾退任务。严格执行易地搬迁和旧房拆除复垦“双签协议”,住新必须腾退拆旧,坚决杜绝“住新不腾旧、新旧两头占”的现象,防止搬迁户回迁入住。
(2)细化拆除工作方案,因村因户开展拆旧复垦工作。严格落实因村而异、因地制宜的整村搬迁工作方案。原则上,实施古村落建设的村可以不列入拆除复垦范围,其余村要因村施策,制订旧房拆除复垦复绿工作方案。位于村中重要位置拆除后影响村容村貌的搬迁户旧房以及部分连体房,要实地考察后确定是否可以拆除,确定不能拆除的,收归集体严格管理,单院独户的农房原则上要全部拆除。各村要建立和完善拆除复垦工作台账,制订科学的拆除计划,搬迁群众有能力且自愿拆除的,由搬迁群众自行拆除;搬迁户无能力拆除的,委托村委会或专业施工队拆除,拆除过程要确保技术措施和安全施工保障到位。要在规定时限完成旧房拆除工作,乡镇验收后将奖补资金兑现到户。
对无房户、不能拆除的旧房,经搬迁户和四邻共同确认,通过搬迁村“四议两公开”程序公示认定后,将搬迁户拆除情况和不能拆除的旧房情况上报至乡镇,由乡镇组织专人进村入户进行审核确认,乡镇党委、政府再次对旧房拆除情况进行公示公开,形成未拆除搬迁户旧房“一户一档”,经县脱贫攻坚领导组同意,将搬迁户旧房全部收归集体、登记造册、封存处置、开发利用。
3.3 加大就业帮扶力度,多措并举促进搬迁群众就业增收
各乡镇和帮扶单位将就业计划细化落实到具体项目、岗位和家庭,落实到各帮扶单位和包户党员干部身上,签订“后续帮扶协议”,实现易地搬迁、拆除复垦、后续帮扶“三签”率达到100%。坚持菜单式分类、因户因人精准施策的要求,对于有劳动能力的搬迁户,实现至少有1人接受职业技能培训并稳定就业和“培训一人、就业一人、脱贫一户”的目标。
(1)大力发展扶贫车间,实现搬迁贫困劳动力就地就近就业。完成鹊山扶贫产业园二期工程建设,为搬迁劳动力提供200个就业岗位。进一步完善扶贫车间与搬迁群众的带贫益贫机制,与搬迁群众建立紧密的利益联结机制,让搬迁贫困群众共享产业发展红利。
(2)配套建设现代休闲农业采摘园。在鹊山村集中流转闲置土地,建设现代休闲采摘观光园,为愿意从事农业生产的老年搬迁劳动力提供就业岗位。
(3)积极培育劳动力密集型产业。在鹊山移民新区周围积极培育农产品批发市场、乡村物流、家政服务业等劳动力密集型产业,与搬迁贫困户建立紧密的利益联结机制,提供就业岗位。
(4)拓展龙头企业就业吸纳能力。县人社局和扶贫办联合,摸清搬迁群众劳动力情况和就业意向,为搬迁劳动力建立完善的就业岗位台账、劳动力技能培训台账、搬迁劳动力就业状态台账,结合实际情况制订就业帮扶工作方案,促进搬迁群众就近就业增收。同时,通过扶贫再贷款、减免税费、提供免费岗前培训、厂房租赁减免、土地出让地价优惠等方式,鼓励县内龙头企业吸纳搬迁户中有劳动能力的人员就业。
(5)鼓励搬迁贫困群众自主择业创业。通过减免税费、贷款贴息、政策性补贴等优惠政策,鼓励引导搬迁户发展个体经营、摆摊设点,自主择业创业。
(6)优先提供公益岗位。简化招用程序和办法,降低准入门槛,针对搬迁贫困人口能力素质,为搬迁户提供护林、护路、绿化、保洁、保安、扶残助残、养老护理等扶贫类、公共服务类公益岗位,确保搬迁群众有业可就、稳定增收。
(7)关注特困群体,实行兜底保障。对老年人和特困搬迁群体,采取“一策为主、多策跟进、综合施策”的方式,充分体现政府关心、儿女孝心、社会爱心。加大临时救助力度,60岁以上丧失劳动能力的搬迁贫困人口,全部纳入低保,兜底解决搬迁后的生计问题。
(8)全面收集整理搬迁户后续帮扶情况,在移民社区统一完善搬迁户后续帮扶“一户一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