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军医学员参与战术战伤救治培训的质性研究

2020-03-08王胥人谢长勇王毅欣刘晶晶夏德萌

海军医学杂志 2020年1期
关键词:军医大学军医我军

王胥人,谢长勇,王毅欣,刘晶晶,黄 燕,夏德萌,桂 莉

随着全球军事变革的推进,未来真实战场环境下伤员救护的需求对我军的卫勤保障力量提出更高要求。我军现有的军医及卫生员培训主要依托《战伤救治规则(2006版)》,然而该规则已多年未更新,在战救战术结合、战救阶段划分、战救技术及装备更新等方面的矛盾日益突出。而美军的战术战伤救治(tactical combat casualty care,TCCC)根据实战经验和研究进展不断更新[1],具有可学习的价值。海军军医大学近年来借鉴TCCC理论和主要战救技术精华,针对本科学员开展了大量基于TCCC的野战救护培训实践[2]。本研究通过半结构式深入访谈,旨在了解和探究军医大学学员参与培训的心理感受与真实体验,为未来开展更贴近实战的战救培训提供依据。

1 对象与方法

1.1 研究对象

2018年4月,联系符合条件的海军军医大学学员,向其介绍研究概要,并遵循知情同意原则纳入自愿参加研究的学员11人。研究对象的纳入标准为:参加过基于TCCC的野战救护培训的军医大学学员,包括不同年级、性别及生源(战士学员、地方青年学员)。研究对象的人数按照样本充分性原则确定[3],并按照受访顺序依次编号,研究对象的一般资料见表1。

表1 研究对象一般资料

1.2 研究方法

1.2.1 伦理问题 通过目的性抽样法完成11名学员的选取,在学员完成基于TCCC的野战救护培训后,采用面对面深度访谈法,访谈前向受访者详细说明研究的目的、方法以及保密原则,告知受访者访谈过程将被录音,并征求其许可。承诺可识别受访者的个人身份的相关信息将不予透露,且不会出现在论文中。本研究遵循自愿参与原则,并签署知情同意书。

1.2.2 资料收集与分析 根据事先制定的半结构式访谈提纲对11名学员进行访谈以收集资料,访谈的内容包括:(1)一般资料,包括专业、生源类型、参加培训时的年级;(2)接受基于TCCC的野战救护培训的动机和收获;(3)接受此培训前是否接受过相关的救护培训(包括红十字救护培训、原单位的战救培训等),感觉此培训与其他培训相比有何异同;(4)接受此培训后对今后完成战救任务有何影响;(5)对培训本身有何意见或建议。访谈在知情同意的情况下进行录音,每次访谈持续时间控制在20~30 min,访谈地点为校图书馆研修间,环境安静,不受外界干扰。

收集的录音资料在访谈后的12 h内转化为文字资料,并与受访者确认文字资料的内容,询问其有无异议及是否需要补充。在访谈资料的分析过程中采用Colaizzi关于现象学资料的7步分析法进行资料分析,对文字资料进行反复阅读,理解其含义,并进行编码,列出学员的真实想法,并进行分类,最后提炼出主题。对资料初步进行分析后再次返回受访者处,寻找是否存在新的主题。

2 结果

研究者深入理解访谈资料后,以提炼概括性的语言归纳本研究主题,并按其内在逻辑关联性进行主题重构,共3个结构概念。现分述如下。

2.1 战术战伤救治的重要性

2.1.1 军医职业要求 本研究受访者普遍认为作为新时代的预备军医,了解和学习世界上先进的战救理念和战救技能,提高自身战救素质是职责所在。受访者2:“我们以后也是军医,感觉我们现在学的基础医学是为‘医’字打基础的,而‘军’就是把我们定义在战场上,军医就是‘军’字为先,所以我一听有这个培训就感觉我要来!”受访者5:“我们已经毕业的在基层单位工作的学长学姐回来就说,他们一分到单位,领导会要求他们给连队普及一下最新战救知识,因为大家就会觉得一个军医就应该会这些,而且你是高校刚刚毕业的,应该对一些最先进的东西了解最多。”受访者7:“我觉得这个东西拓展我的知识面,我们学的内外科和一些基础课程其实和战场结合不太大的。我觉得战场急救才是一个军医的本职工作。”

2.1.2 实战化要求 受访者认为学习和了解TCCC理念和技能,可为下一步增强我军卫勤训练的实战化水平打下良好基础。受访者1:“他们基层就是练止血包扎固定搬运。但因为现在没有战争,包括他们演习的伤员都是设计好的,所以我感觉如果真的遇到什么事,真的有紧急伤员了是不好处理的,真正实战当中也不太实用。”受访者3:“之前在新兵连学的内容比较落后,其实在现在也不太有用了,只是一个部队的常规训练项目。” 受访者6:“(接受培训后)首先我知道在战场上我能做的是什么。在什么阶段该干什么,或者说什么情况该干什么,心里有个数。我以前(在连队接受战救培训时)只是机械地学东西,但是我现在知道我为什么要学习东西,然后我学了之后能对那些伤员起到什么样的(作用),多大的一个作用,相当于一个更系统的东西。”

2.2 战术战伤救治培训的收获

2.2.1 更新战救理念 受访者表示感受获益最大的就是更新了救治理念,丰富了战救知识体系。受访者2:“我最大的收获,第一点肯定是思维,战救思维的建立。”受访者3:“最大的收获是TCCC方面的知识,学习了比较新的理念。”受访者1:“因为没有经历战争,他们(基层官兵)对这个理念的重要性认识得不够,我觉得第一步是要让大家都接受这个观念。”受访者4:“他们(基层官兵)学的还是老式的理念,就是对于救护理念他们是偏于保守的。”

2.2.2 预期职业获益 受访者表示学习TCCC理念和技能,可以使他们走进工作岗位后提升自身的综合能力和核心竞争力。受访者2:“我如果把这种新理念带到没有接受过这个理念的人群里面,因为我拥有这些最新的理念和知识储备,可能会成为这个新的部队里面这一方面的主心骨,我觉得在我职业方面肯定有好处的。”受访者4:“我下连队时去的一个单位,那里的救护装备是很先进的,最新的那套救护装备他们都配发了,但是他们不会用,我觉得如果我去的话就能够帮他们进行培训,因为我相比于其他人有这方面的能力了。”

2.2.3 战救理论创新 受访学员认为可以学习借鉴TCCC理论和实践精华,结合我军卫勤实际进行本土化的探索创新。” 受访者10:“比如我觉得美军的分阶段救护明确了每个阶段该干什么,我觉得我们可以学习改进这个,把我军的分级救护和战术战伤救治三大区域相结合。”受访者11:“我觉得美军有一些操作我军也有,比如环甲膜切开,止血包扎,但是美军对应该在什么时间、什么地点做更加明确,我觉得我军在战救理论方面也可以吸取这一经验。”

2.2.4 战救装备革新 受访者认为我军救护器材有其优势,但存在较为陈旧的问题亟待解决。受访者1:“基层卫生员每天都在练习(传统的四大战救技术),每半年都有考核,其实他们对每个操作是很熟练的…三角巾有很多功能,我觉得这体现了我军的智慧,把简单的东西做到了极致,只不过这个东西很古老了,美军有一些先进的装备我们可以效仿学习。” 受访者4:“不得不承认美军装备十分先进,基本针对不同的伤情都有专门的一个装备,但我觉得一些止血包扎我军就是简单的三角巾包也挺好的,像个万金油,只不过没有像美军的装备一样接受过现代战争的检验。”

2.3 优化培训形式和内容

2.3.1 完善标准化的培训体系 受访者认为应建立标准化的培训体系,增加实践操作的比重,注重技能与体能结合训练,建立具体明确的评价标准。受访者5:“要改进的地方就是在操作过程中没有一个明确的标准,缺乏标准,拿止血带来说,我们都知道理论上要扎成什么样,但实际上还是做得参差不齐。”受访者11:“适当地提高操作所占的比例,我觉得对战救而言理论学习固然重要,但更重要的是操作和综合运用,希望多给我们一些练习和演练的机会。”受访者8:“我觉得战救技能和军事体能的结合很有必要,就比如抬担架,一般担架是可以4个人一起抬,但必须要2个人一起搬运的时候可能没有体能就不行了。”

2.3.2 开展“沉浸式”训练 受访者认为进行战场救护综合模拟案例的练习有助于理论和实践的结合。而在综合演练中结合环境特效和化妆技术的仿真模拟人及模拟战伤的标准化伤员,能有助于增加演练的“沉浸度”。受访者11:“我觉得案例讨论课特别好,老师给了一些模拟的场景像沙盘推演一样进行讨论,很考验同学们对知识的综合掌握。”受访者9:“我觉得综合演练对不管是理论知识还是操作技能的提高都很有帮助,特别那些浑身是血的伤员,他们躺在炮火和硝烟当中,痛苦地呻吟,我当时真的感觉在战场上一样。”

2.3.3 丰富教学资源 所有受访者表示现有培训存在学习资源不充分的问题,希望教员提供场所和器材,增加技能练习的机会,并获得更丰富的教材资料和标准化视频。受访者7:“(2次)培训间隔需要多一些练习,这样的机会基本上就没有,这就导致很容易遗忘。”受访者8:“器材能不能给我们多一点的练习机会,因为大家都是以看(示范操作)居多,但是看完以后,我们记在本子上觉得自己会了,但是真正到操作的时候,肯定是不会的。我就有亲身经验,气管插管的时候,我把操作在本子上记得好好的,对操作都是胸有成竹的,但是到实际操作的时候我是真的就一点头绪没有,一共十几、二十项步骤,我中间能漏好几项,因为只是脑袋里背步骤,跟实际操作又是不一样。”受访者2:“那些技能点会逐渐遗忘,过了很久之后,你要么记不起来了,要么是做得不规范。而且自己没法纠正,因为没有可以参考的资源。如果有一个标准化操作视频,视频最好的,我认为情况会好得多。”

3 讨论

3.1 战救培训应贴近军医岗位需求

当今军事斗争的形式和武器发生了巨大变化,对战伤救治提出了更高要求[4-5]。军医不仅担负着卫勤保障任务,还需负责组织基层卫生员、卫生士官等开展卫勤训练。因此,他们的知识、能力及工作积极性均影响着卫勤保障工作的质量。军医大学学员作为未来基层连队卫勤保障的核心力量,在毕业后将补充进军医队伍,履行军医职责。本研究发现在了解前沿动态的基础上,结合军医岗位职责需求,进行基于国际最新理念的战救培训,为他们步入军医岗位打下良好基础,是绝大多数军医大学学员所期盼的。因此,军事医学院校应积极为学员创造这样的培训机会。此外,可效仿美国军校[6],把“为战助战”作为教学的基本任务,通过完善考核评价机制、进行等级考核并颁发资格认证等方法,激发军医大学学员学习战救知识和技能的积极性,形成良好的学习氛围。

3.2 战救培训应紧抓我军实战要求

新形式下,军事院校教育改革明确提出了全力推进院校教育向实战聚焦、向部队靠拢的要求[7]。为适应该要求,野战救护能力培训作为学员迈向部队及未来战场的重要能力培训内容之一,应向着科学性、实战性、针对性的目标迈进。而为实现这一目标,根据本研究中受访学员的学习体验,应以战场救护实战化模拟训练和综合演练为重要教学手段,将战场救护训练的重心由单纯的技能训练,转移至提升军医野战救护综合能力,即战场适应力、结合战术的战救决策能力、统筹救援的指挥能力。此外,还需借鉴国外军队成功经验,建立统一的战场救护实战化培训体制、训练内容及训练标准,整体提高军医大学学员战场救护能力,保障培训质量[8]。同时紧跟我军实战化大趋势,加强战救理论和装备的研究,在培训中鼓励学员扬长避短,借鉴外军理论精华和战救装备优势,形成一套有我军特色的理论和装备。

3.3 战救培训应完善资源创新路径

面对受访学员提出的战救教学资源短缺的问题,应在努力建成完善的培训体系的基础上,充分利用和整合多方面力量与资源进行相关教材的编写,以及标准化教学视频的制作等,并利用多媒体网络教学平台进行教学资源共享。坚持“分练”与“合练”相结合的训练模式,通过开放训练中心的做法,增加“分练”的次数与时长,使每位学员有充分的时间和机会进行技能操作锻炼;此外,将“分练”和标准化评价相结合,在有效提高技能操作的熟练程度的同时,保证操作的准确性。同时,借鉴多系统战救综合训练模式[9],创新“合练”的训练方式。在“合练”中不仅要求学员做出伤情与敌情的综合判断,并采取准确的处理措施,还加入充分模拟实战环境的诸多干扰因素,如标准化模拟伤员、仿真模拟人、模拟战场的声音与视觉效果等。通过创新培训路径,不仅能满足新形势下野战救护人才的培养需求,还能激发军医大学学员的训练热情,从而有效提高他们的综合素质。

猜你喜欢

军医大学军医我军
我是小小迷彩兵
我的太空梦
越是艰险越向前一一记空军军医大学唐都医院传染病科连建奇主任
《突破口》,道出我军制胜密码
2021年度《药学服务与研究》审稿专家
军医
战时中国社会观察的一个新视角——评戈登的《一个英国军医的中国观察实录》
我的军医爸爸
福尔摩斯·住院病人(上)
我军特色联合文化时代内涵探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