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小学数学几何教学的优化策略
2020-03-07赵香瑞
赵香瑞
摘 要:几何教学是小学数学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掌握正确的几何概念,是学生学习平面图形和立体图形知识的基石,也是培养学生空间想象能力的前提。几何概念较为抽象,对于以具象思维为主要形式的小学生来说,在理解和掌握几何概念上都有很大难度。针对小学数学中几何教学的优化策略,笔者将结合自己多年的教学经验,谈谈自己的看法。
关键词:趣味导入、现代技术、主体地位、类比思维
在小学所学的数学知识中,几何是十分重要的板块,如果学生没有学好几何这部分知识,不仅影响到其以后步入更高一阶段的学习,就算是在对小学的数学学习中也会使得学生逐渐失去信心,逐渐丧失对学习数学的兴趣,作为教师,该如何改进自己的教学以帮助学生学好几何呢?我认为,应该从以下几点入手:
一、趣味导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兴趣是学生学习最好的老师,是学生积极参与学生的潜在动力和前提。我们每个人从事各种活动,都是由一定的动机、兴趣所引起的,有了动机、兴趣才能去从事各种活动,从而达到一定的目的。学习兴趣是学生学习的强化剂,在学生的认识过程与学习活动中起着巨大的推动和内驱作用。在小学数学几何概念教学过程中,作为教师的我们,要想有效的落实和实施几何概念教学,那么,我们首先要做的就是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用学生的学习兴趣去带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引导学生变“苦学”为“乐学”,变“要我学”为“我要学”,提高教学效率。俗话说:“好的开头等于成功了一半。”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我们应充分的把握好教学的一开始阶段,争取在教学的一开始时就能吸引学生。教学中,在导入几何新概念时,教师如能精心设计导入新课的好方法,将学生吸引到学习的美好氛围中,就能把学生带入思维和创新之门,使他们尽快进入愉快的情绪状态,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为教学过程创造最佳的认知开端,使他们尽快地接受新知识。
例如:在教学“点、线、面的认识”时,学生初步接触几何,对点、线、面等知识一无所知,于是我们就可以利用教室、校园、家庭中找点、线、面,在实际事物中找点、线、面,趣味导入,学生认识到一切图形都是点、线、面构成的,当他们认识和掌握了几何的基本构成后,学习兴趣就自然而来。此外,教学中,教师还可以充分的结合学生的爱好、性格等各方面特点,结合教学的实际需求,充分挖掘教学中存在的趣味因素,积极的采用学生喜爱的故事、游戏等方式引入几何新概念,做到趣味导入,降低几何概念的枯燥性,在积极的去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同时,也使学生获得初步的概念感知,提高教学效率。
二、巧用现代技术辅助教学
在小学数学教学中,《课标》安排了“数与代数”、“空间与图形”、“统计与概率”、“实践与综合应用”四个领域,其中“空间与图形”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占有非常重要的位置,而几何图形公式的推导的关键是理解算理,是学生能否正确应用公式进行解决问题的保证,因此让学生理解并体会公式的由来特别重要。但是,由于小学生缺乏空间观念,空间想象力较弱,单纯靠教具和教师的说教学生难以展开正确、合理的想象,从而影响空间观念的形成。如果这时能结合学生的动手操作,借助于学生从生活中获取的大量感性材料,运用现代媒体手段,充分挖掘教材,引导学生充分地利用已学过的基础知识,着眼于图形内在联系进行转化,使学生自己推导各种公式,寻根问底,探究规律,为学生的创造性思维的发展提供了有利的条件。
如在教学《平移与旋转》这一课,平移距离是本课教学的一个难点,学生常常会认为两个图形中间空了几格,就是平移了几格。教学时我充分给学生提供自主探索与交流的空间,然后利用多媒体特有的动画效果,从点到线再到形,让学生在边看边数的过程中进行平移验证,轻松地解决了教学的难点。最后指导学生在方格纸上画出平移后的图形,学生轻而易举就完成了。这种用微机作为辅助手段的教学过程,不仅让学生知道圆的面积公式的由来,而且培养了学生观察能力、推理能力及逻辑思维能力。
三、发挥学生主体地位,在实践中体会幾何的魅力
爱玩是小学生的天性,把玩带到几何图形的学习中,是一种有效的教学方法。据心理学研究表明,促进学生个性发展、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重要手段是让学生亲身参与实践活动。
如在教学《图形的运动(二)》时,在学生阅读书中有关图形的运动后,教师可以让学生把废报纸裁剪成人物、汽车等,然后让纸片做前后、左右移动,最终学生会发现纸片的方向和大小并没有变化,从而得出结论“平移后图形的方向和大小不会发生变化,只是位置发生了变化”;又如在教学《轴对称图形》时,教师可以让学生动手剪出人们结婚时常常用到的“囍”字,指导学生把一张纸对折,然后按照教师提供的方法进行裁剪。打开纸片后,学生会惊喜地发现“囍”字,而刚刚折过的痕迹就是对称轴。经过动手实践后,学生会更好地总结出轴对称图形的特征。
四、渗透类比思维,培养学习能力
类比就是根据两种对象相同或相似的性质,推断它们在其他方面也相同或相似的一种推理形式,这同时也是一种重要数学思想。而小学数学所接触的各类几何在某种程度上具有一定的相似性,所以在学习这些内容时教师不妨合理渗透类比思想。即引导学生根据已经掌握的几何对象的性质来推理另一个几何对象的相关知识。这一方面可以锻炼学生的推理思维,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另一方面可以帮助学生将两种几何对象联系起来,从而构建完整的知识系统,促进学生对几何知识的理解和记忆。
例如:在学习《圆柱的体积》一课时,因为求圆柱体积的过程较为复杂,于是我进行类比教学。首先我为学生提出两个问题:圆的面积是怎么求的?圆和圆柱有什么相似之处?学生先是回忆将圆割补拼接成近似长方形,进而借长方形求圆面积的过程,然后描述出圆和圆柱都没有棱角等相似性。接着我渗透类比思想:“圆和圆柱在外观上具有一定的相似性,那么求圆面积的过程和求圆柱体积的过程是否也具有一定的相似性呢?”在问题的引导下,学生很快想到将圆柱割补拼接成近似长方体,借助长方体的体积求圆柱体积的方法,于是我便让学生加以实践。通过这种方式,可以有效锻炼学生的思维能力和学习能力,并给学生带来新鲜的学习体验,提升创新教学的价值。
总之,我们在教学时,首先要考虑的是学生的特点,考虑他们的接受能力,实际的教学方式方法要贴近他们,让他们愿意接受,让他们喜欢,有兴趣,同时又不能千篇一律,始终如一,要有变动,要有活动,这样才能使学生有兴趣、愿意学,才能提高学习的效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