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融扶贫”的平利实践
2017-03-01熊荣军
熊荣军
殷刚,用1000万元知识产权质押贷款300万元。这是陕西省安康市平利县农商银行发放的第一笔知识产权贷款,有了这笔贷款,他扩大绞股蓝种植规模,带动了更多贫困群众脱贫致富。知识产权扶贫质押贷款,是平利探索“两权抵押”取得成功后,又一次对金融创新进行的有益探索。
平利县从2009年开始在西北地区率先开展扩大农村信贷有效担保物范围试点。时隔7年,平利被正式列為全国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抵押贷款试点县和农村住房财产权抵押贷款试点县。平利创新探索、生动实践,谱写出了多权抵押、双基联动、股权配置等一篇篇别致的金融扶贫篇章。
两权抵押,创出脱贫致富路
2016年8月1日,安康市“两权抵押”试点推进会在平利召开。8月5日,平利县人民政府与省联社签订了《省联社支持平利脱贫攻坚、推进“两权”抵押及县域经济发展备忘录》,使省联社和安康市人民政府签署的《战略合作协议》落地生根。
“两权抵押”贷款试点工作是农村综合改革的一项重要内容,也是一项综合性的金融惠民工程。2009年3月27日,平利县委、县政府出台了《平利县扩大农村信贷有效担保物范围试点工作的意见》,制定下发了《试点工作方案》。该县超前7年的不断创新探索,不断扩大农村信贷有效担保物范围,不仅土地承包经营权、农村住房财产权可抵押,而且大型农机、产业园、林权、知识产权都可抵押贷款。平利从“两权”到“多权”抵押贷款的实践,为秦巴山区农民探索出了一条脱贫致富之路。
殷刚是长安镇中原村地地道道的农民,也是平利县探索两权抵押贷款的受益见证人。他从种植1.4亩绞股蓝起步,经过政府重点扶持和“两权抵押”贷款支持,建设中国平利绞股蓝科技产业园,发展绞股蓝3000亩,成立了申草园茶业有限公司。2015年,公司实现销售收入2230.97万元,净利润386.01万元。
“申草园茶业发展壮大,这都是‘两权抵押政策好。”殷刚告诉笔者。他说,2009年3月,正当公司因缺乏资金愁眉不展之时,县上“两权抵押”试点带来福音,他用835平方米房产和205亩土地经营权(产业园)评估417万元作为抵押贷款200万元。从2009年到2016年8月10日,他用知识产权贷款300万元,先后在平利县农商行贷款1500万元,带动周边村民脱贫致富。
申草园茶业观光园区当前已流转水田旱地3000亩,每年付流转租金共计150万元。园区常年固定用工65人,田间管理、采茶季节性用工100多人都是钟点工,田间管理每小时12元到15元不等,采摘绞股蓝、茶叶每公斤工资8元到90元不等。殷书满,过去曾是中原村贫困户,把家里3亩地1水田流转给申草园,每年收取租金1700元,并在园区务工6年。如今,他月工资2700元,收入稳定,家庭幸福。2017年,殷刚科技园全面建成后,将带动156人脱贫。
殷刚通过两权抵押,做大做强茶饮产业,带富贫困百姓,这在平利不是个案。高峰村洪善存自2009年以来,向平利农商银行申请“两权”抵押贷款累计2000万元,做大做强了女娲银峰茶叶有限公司,2016年带动20户78人脱贫。电商余新强按“电商+合作社+绞股蓝基地+贫困户”的模式,带动4镇9村460户贫困户发展绞股蓝基地2281亩,去年贫困户从公司和基地获利近500万元。
7年来,平利“两权抵押”累计贷款6亿多元,带动建成茶饮产业标准化基地23.2万亩、加工企业197家、实现产值达到9亿元。女娲银峰茶叶有限公司等企业及一批专业合作社和大户脱颖而出,带动一批批贫困户点燃脱贫希望。平利八个茶叶基地镇近十万茶农和殷舒满一样通过种茶管茶卖茶走上脱贫发家致富之路;和殷刚一样出现一大批茶饮企业的致富带头人,他们很多人最初也是贫困户,后来通过“两权抵押”发展茶饮企业,不仅脱了贫,而且盖了楼买了车。
双基联动,激发“草根创业”热情
2016年9月26日,正阳镇正阳河村贫困户邹鹏养火鸡需要资金,他用3小时就贷款5万元,并当时拿到现金。邹鹏说:“这在以前想都不敢想,现在有双基联动站和扶贫贴息贷款,不仅贷款不再难,取款也方便。”
和老邹有同感的,还有吴华忠。吴华忠立项万众创新小微贷,3天在长安镇农商行银行分行贷款30万元,由“家庭工厂”向“社区工厂”发展生产拖把,带动了2户贫困户增收近2万元,当年脱贫。
长安镇农商行银行分行刘景利介绍,平利双基联动站实行“三三三”办结制,对“精准扶贫贷、全民创业产业贷、万众创新小微贷”手续齐全的放款时间不超过3小时,手续不全的放款时间不超过3天,公司大额抵押贷款放款时间不超过30天。
平利在各村成立“双基联动工作站”,把银行基层网点与村级组织相结合,将村级组织掌握的信息、行政资源优势与银行基层网点的资金、技术和风险管理优势进行有效对接。县农商银行对原有153个“金融便民服务站”进行改造升级,对38162户进行了评级授信,授信总额32.4亿元,全面打通了农村金融服务最后一公里。
扶贫贵在精准,重在精准。平利探索出了一条活用金融手段开展精准扶贫的路子。平利县政府和农商银行各出资500万元,建立风险补偿基金,按照1:10的比例撬动银行贷款1亿元,重点对发展产业和搬迁建房的贫困户精准扶贫,提供“5万元以下、3年以内,免担保、免抵押,财政全额贴息”的“5321”政策贷款。截至2016年10月20日,该县发放贫困贷款2473笔1.3555亿元贴息191.95万元。 “全民创业产业贷、万众创新小微贷”专项产品,重点支持贫困户、搬迁户、社区工厂,实行两年全额贴息。现累计投放贴息贷款 96笔5429 万元,贴息 306.57万元。
据统计,这几千笔近2亿元的贷款贴息近500万元,真正解决了农民贷款难,没有发展本钱的问题,激活平利的“草根创业”热潮,催生了一大批涉农企业、产业大户、社区工厂和电商,使他们成为平利脱贫攻坚路上先锋。据悉,全县19家涉农企业、85家合作社、300家产业大户、12家工贸企业、355个电商、220家农家乐共落实贫困人口就业6300余人。
“农根为本,创新为魂。”平利县农商银行董事长陈平说:“双基联动”创新,构建起了“银行+支部+农户”的普惠金融服务新模式,拓宽了为民、便民、利民的“绿色通道”,真正把钱用在了刀刃上,支持贫困户兴产业、帮助搬迁户建新房、扶持社区工厂,是精准金融扶贫的有益探索。
股权配置,让农民变“股民”
“农民变股民,稳定来分红。”一时间,平利县双杨村成为外界关注的焦点,来此学习取经的人络绎不绝。
2016年9月19日,贫困户康忠林很开心,他在鑫源生态养殖公司拿到分红2000元。62岁的康忠林是双杨村贫困户,也是首批参与产业扶贫资金配股分红的受益户。老康四口之家,前年喂了2头猪,养了10多只鸡,种了3亩5分地的魔芋,再加上这2000元分红,当年就脱了贫。
双杨村是平利县的一个贫困村。屈孝余书记上任后,经常走访本村外出创业能人,劝其返村创业。胡仁怀回乡流转山地3000余亩,开荒栽核桃,给雇工每人每天100多元工资。屈孝鑫回村,养乌鸡13000只、养鹌鹑10000只,给本村貧困户20人分红共计10000元。屈孝余说,像这样外出务工返乡发展产业的大户全村有14家。
如何让这些产业大户和贫困户紧密联系起来?平利县在双杨村试点产业扶贫资金配股分红,将100万元财政扶贫资金投入到该村5个产业大户,并按每人每股1万元的标准,虚拟量化到村内贫困户,使这部分贫困户变成股东。产业大户为包联的贫困户颁发分红证书,并按每年每股500元的标准向贫困户分红,双杨村已有39户100人陆续收到配股分红。
经过试点探索,平利县借鉴省供销集团产业精准扶贫经验,按照“财政出资、股权量化、按股分红、收益保底”的原则,于2016年10月10日出台了《平利县产业扶贫资金配股扶持贫困户试点办法》。
《办法》规定,产业扶贫资金配股扶持贫困户的实施主体必须在国家注册登记机关依法注册登记,企业注册资本200万元以上、专业合作社注册资本50万元以上,无不良信用记录,能自觉履行社会责任和扶贫义务的涉农企业、农业专业合作社、社区工厂、电商企业。在落实配股分红外,实施主体必须通过资源流转、代养(种)回购、协议用工等途径至少落实一种带动方式,能够确保与贫困户利益衔接更加紧密,保证所配股对象按期分红和脱贫。
当前,产业扶贫资金配股扶持贫困户正在平利所有的贫困村逐步推广。农民变股民,此举不仅促进财政扶贫资金有效利用,拓宽了农民增收渠道,更重要的是,通过农民变股民,推动了扶贫方式的变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