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石油化工专业群专业文化建设实施路径探讨*

2020-03-07孙岳玲龚安华

广州化工 2020年11期
关键词:石油化工院校高职

孙岳玲,龚安华

(扬州工业职业技术学院化学工程学院,江苏 扬州 225127)

1 专业群文化建设的现状

高职院校专业文化是高职学校校园文化的子文化,是学校校园文化的缩影,它不仅打上具体院校特色文化的烙印,同时也会带有不同专业文化个性的色彩。同时,专业文化还承载整个职业院校教育教学管理制度的专业文化环境的塑造,渗透在整个职业院校教育教学过程中的职业素质养成,是专业建设的灵魂。

近年来,高职院校专业文化建设的理论和实践研究日益受到重视。李占文在《高职院校专业文化建设探析》中认为高职院校专业文化的特征是职业文化、标示是职业性格、形式是多样性的,其内涵是包括专业物质文化、专业制度文化、专业精神文化、专业人文文化和专业职业文化。张新科[1]等在《论高职教育专业文化》中认为高职教育专业文化建设在实践策略上应强化工学与校企结合特性,提出了三项举措:一是吸纳企业文化精髓,搭建“四元一体”的专业文化架构;二是通过产业文化进教育、工业文化进校园、企业文化进专业、专业文化进课堂”四进措施搭建企业文化进专业的载体和平台;三是实践“双导向、四融入、一驱动”的人才培养模式。张麦秋[2]在《论行业文化对高职教育专业文化建设的导向》中认为行业文化对专业文化建设具有导向作用,专业文化建设应从专业文化与课程教学标准基本要求相统一、发挥课程教学主渠道、专业文化融入学生社团活动和教学活动等方面实施。史峰[3]在《论职业院校的专业文化建设》中认为专业文化建设应成立专门专业文化建设机构、增强教师专业归属感、确定学生发展目标等方面进行实施。武智[4]在《高职校企文化融合下的专业文化建设》中提出校企共建文化研究会、共建文化建设专项基金、共建校内实训基地、共建培训服务机构和共建“双主体”企业学院等5个方面推进专业文化建设。

从目前研究的现状分析,高职院校专业文化建设在推进人才培养质量提升方面的重要性分析比较透彻,在内涵实质、实施路径和建设载体上略有所不同,从研究的层面上看要么从宏观层面对整个学校的专业文化建设探析,要么具体从一个专业的微观层进行专业文化建设探析,鲜有从专业群的层面进行专业文化建设的研究。

专业群是由具有共同的行业背景或行业基础、共同的课程内容、共同实验实训设施基础、共同的师资队伍、共同的社会联系背景等特征专业或专业方向组成的专业集群,专业群各专业之间相互包含和渗透。同时,专业群建设本质上是使高职院校的人才培养工作紧扣产业的人才需求变化,其专业也源于地方经济的发展和产业升级的需要,由此可见专业群与产业链之间存在着相铺相成的密切关系。微观的单个专业的专业文化建设,将专业群内各专业与产业之间的关联性人为地割断,但围绕专业群建设专业文化,可以有机地将相近专业或具有上下游产业关系的专业融合,进行专业文化的整体规划与建设,更好的服务于人们了解、接受行业文化。

2 石油化工专业群专业文化建设的实践

扬州工业职业技术学院(扬工院)是一所以石油化工为专业特色的省级示范性高职院校,是全国石油和化工职业教育教学指导委员会高职工业分析与环境类专业委员会主任委员单位、石油化工技术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单位。在石油化工专业建设方面,建立了品牌和优势专业引领、集群式发展的专业建设模式,重点聚焦石油化工行业的“炼、制”中下游产业链,设有包括石油化工技术(央财支持的国家重点专业、江苏省重点专业群核心专业、江苏省品牌专业建设点)、应用化工技术(江苏省特色专业、江苏省重点专业群核心专业、江苏省示范性高职院校重点建设专业)、药品生产技术在内的石油化工技术专业群,和包括工业分析技术(江苏省特色专业、江苏省示范性高职院校重点建设专业、江苏省高水平骨干专业建设点)、油气储运技术、安全技术与管理、环境工程技术在内的工业分析技术专业群,分别对应于工艺技术类、生产服务类两大专业属性。

扬工院以基于产业链的专业设置为背景,从学生成人教育、成才教育和成功教育三个层次进行专业文化建设规划,使学生在学习期间能从思想上、心理上和行动上受到专业文化的熏陶,探索出了一条专业群专业文化建设的新路径。

2.1 构建石化专业群物质文化

扬工院立足深厚的石油、化工背景和鲜明的行业特色,引进和吸收石化企业长期以来积淀的优秀文化成果,将其融合进校园文化中,建设富有特色的“钻、采、炼、制”石油化工文化园。文化园是一座将专业链与产业链高度对接的石油化工特色文化园,园内布置有钻井平台、采油机、炼油塔及反应器等。这些工业设施有机组合形成了完整的石化产业流程,从钻井到采油,进而经过原油炼化加工,最后通过一系列化学制造得到各类成品,形成了石油化工“钻”、“采”、“炼”、“制”产业链。这一产业链的上中下游与扬工院钻井技术、石油工程技术、石油化工生产技术及应用化工技术等专业一一对应,形成了学院专业设置的独有特色。学生通过特色文化园的专业文化熏陶,提高学习兴趣的同时,还有效地激发了他们对专业和企业的认同感,并潜移默化的培养了他们的职业精神及职业素养。

2.2 构建石化专业群制度文化

石化企业在安全生产等方面要求高,对从事生产一线的管理和操作技术人员要求高,石化类高职院校在人才培养过程中需要将石化企业的制度文化引入到校园内。扬工院建立并实施科学的专业教学管理制度,形成严格高效的教学管理体系。以现代企业的先进管理模式为参照,结合专业教学的特点,建立《工学结合课程开发管理办法》、《工学结合课程实施管理办法》、《校内生产性实践教学管理办法》、《校外生产性实践教学管理办法》、《顶岗实习管理办法》、《校内外实训基地建设与管理办法》、《项目工作室建设与管理办法》、《毕业设计规范》等管理制度,形成严格高效的教学管理体系,促使教学管理向规范化、人性化、精细化和企业化方向转变。在学生基层组织设置上,引入现代企业管理理念。探索以企业名称命名班级或社团,实践以企业的组织模式设置班干部,班级管理以企业的管理模式实行“总经理”(班长)负责制,按照企业的制度制定班级制度、公约,结合企业的特点规划班级活动,以项目的形式、招标的方式组织活动。

2.3 构建石化专业群精神文化

扬工院在学院精神(办学理念、校风、学风、教风、校徽、校歌等)中融合和体现企业精神文化的元素和精髓。系风、系训、系部文化等要体现各系部的专业特色,营造多元的校企文化互动的氛围。课程体系的构建,教学计划和教学大纲的制定,充分体现职业岗位的特点,把相应的行业、企业需要的不同素质要求贯穿于各专业的每个教学环节中[5]。在全院开设《现代企业文化》等公共课程,邀请企业人士来校开设相关专题讲座,宣传、学习优秀的企业文化内涵,将优秀的企业价值观、企业精神等融入学生价值观培养的过程中,树立质量意识、品牌意识、服务意识、诚信意识。依托学院“厚德”工程,加强师德师风建设,通过“访问工程师”的制度,与企业导师建立长期联系,打造校园内的“名师、名徒”,通过“访问工程师”汇报会、座谈会等形式宣讲企业文化、企业精神。

2.4 构建石化专业群行为文化

扬工院将学生课外文化活动与企业职工的文化活动结合,采用“请进来”的方式,与深度合作企业开展校企联谊活动。按照企业文化的特点组织、实施校园文化活动,渗透企业文化元素,使学生潜移默化地接受企业文化的熏陶。依据工作过程组织教与学,通过工作进行学习,在工作中不断积累知识、增长技能和提高素质;在工作中不断接受企业文化的熏陶,养成良好的职业习惯和职业道德,逐步培养学习爱岗敬业、团结合作的精神和严谨细致的工作作风。举办以企业命名的专项科技活动和专业技能竞赛,将企业的技能比武大赛等引入校园,使学生在观摩中以潜隐的方式学习企业文化。选聘优秀企业家、杰出校友、企业技术骨干做校外专业导师,定期开展企业家报告讲座,开辟企业家讲坛等,将优秀企业家的价值理念、经营理念等传递给学生。结合专业特点,定期组织学生走进企业,了解企业文化,让学生在企业实践中感同身受,接受企业文化的熏陶。

3 结 论

石化类高职院校作为为石油、化工企业培养输送技术技能型人才的重要基地,构建具有石化特色的校园文化,加强文化素质教育,是实现这一重要目标必不可少的重要环节。石化类高职院校应当从实训基地建设、管理制度建立、职业道德教育、核心文化构建等方面入手,充分借鉴和吸收石化企业文化,形成具有石化特色的物质文化、制度文化、行为文化、精神文化,最终打造富有石化特色的高职校园文化。并用这种文化激励学生,培育学生,以文化人,以文育人,才能为我国石油、石化工业的发展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培养出“精神成人、专业成才,素质好、技能高”的技术技能型人才。

猜你喜欢

石油化工院校高职
《精细石油化工进展》2022 年第23 卷总目次
2020年部分在晋提前批招生院校录取统计表
2019年—2020年在晋招生部分第二批本科C类院校录取统计表
《石油化工建设》第41卷总目次
2019年成考院校招生简章审核对照表
山西省2018年对口升学考试 石油化工类
高职应用文写作教学改革与创新
石油化工工艺的探讨
应用技术型本科院校高等数学教学改革的思考
高职人才培养模式创新探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