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应用型本科环境工程专业实践教学改革研究*

2020-03-07刘帅霞张继伟

广州化工 2020年11期
关键词:环境工程应用型校企

陈 锋,刘帅霞,张继伟

(河南工程学院资源与环境学院,河南 郑州 451191)

环境工程作为一门新兴学科,是在20世纪70年代中后期才迅速发展起来的,其标志是1977年,清华大学在原有给排水专业的基础上成立了我国第一个环境工程专业。随着时代的进步,经济的发展,环境问题日趋严重,社会对环境工程专业人才的需求不断增加,开设环境工程专业的大学也越来越多。特别是近年来,国家将生态文明建设作为“十三五”规划重要内容,落实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发展理念,形成人和自然和谐发展的现代化建设新格局,更加需要我们培养更多的高素质复合型环保类人才。环境工程专业是一个应用性很强的学科,由于其专业特性就是解决现实工业及生活中的各种污染问题,比如雾霾污染、重金属废水污染、农田污染以及餐厨垃圾的综合利用等,所以实践教学环节对环境工程专业就显得尤为重要。实践教学可以使学生拥有夯实的专业基础、扎实的实践技能以及培养学生的独立思考和创新创业精神。对于应用型本科院校而言,环境工程专业的实践教学环节是培养学生理论联系实际,孕育高水平的专业素养和动手解决实际专业问题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应用型人才培养的关键之所在。

近年来,随着我国经济体制的改革,时代发展需求的变化,对于应用型本科院校的实践教学有了更高的要求,比如:学生毕业后能够掌握所学专业的职业技能;对于常见的专业实验设备和测试仪器能够熟练使用;掌握基本的专业问题分析方法等。因此,要求应用型本科院校在实践教学的人才培养模式、教学方法和教学目的等方面与企业的实际需求相结合,提高应用型人才的专业动手能力。

1 应用型本科院校校企合作的意义

《国务院办公厅关于深化产教融合的若干意见》(国办发〔2017〕95号)明确指出,目前受体制机制等多种因素影响,我国高等教育存在人才培养供给侧和产业需求侧在结构、质量、水平上不能完全适应,存在“两张皮”问题[1-2]。深化产教融合,校企协同、合作育人,构建校企合作长效机制,推动学科专业建设,是当前推进人力资源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迫切要求。

对于应用型本科院校,应紧紧围绕高层次应用型人才培养这条主线,培育和构建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初步形成以行业龙头企业或地方高成长性企业为主体,企业、协会、政府、高校等四要素参与,企业实质性投入、校企实质性合作的行业(产业)学院建设模式,从而培养高素质的应用型人才。

2 基于校企合作的实践教学改革的必要性

国外对于产学研合作教学模式研究较早,如今已有100多年的历史,研究成果较为成熟。如德国的“双元制”教育,要求学生四年累计在企业时间占总学习天数的74%;英国的“三明治”教育模式,学生入学后先到企业进行一年的实习,第二年回学校学习理论知识,最后一年再去企业实习。这两种人才培养模式,能把相关专业的研究、设计、实验和教学融为一体,使学生能在完全与专业相关的企业环境中学习[3]。与国外的校企合作教学相比,我国校企合作的人才培养模式虽然发展迅速,但仍存在如下问题:①高等教育的协同育人教育理念落后,缺乏创新意识;②即使存在校企合作的教学模式,但合作融合程度不高,纵深发展不足,合作关系不稳定;③缺乏有效的合作机制、合作政策及合作制度;信息化建设不足,缺乏合作交流平台,对于学生的培养效果欠佳[4-6]。因此,有必要对我国应用型本科高校的校企合作实践教学模式进行改革,以解决上述存在的问题,进而促进学生对专业知识的实际操作能力,满足企业对专业人才的需求。

3 环境工程专业深化校企合作实践教学改革的思路与措施

校企合作实践教学改革旨在将传统的实践教学模式做出以下几个方面的重大转变:①发挥企业重要主体作用,促进人才培养供给侧和产业需求侧结构要素全方位融合,培养大批高素质创新人才和技术技能人才,加快科技创新、人力资源协同发展的产业体系,增强产业核心竞争力[7]。②逐步提高行业企业参与办学程度,健全多元化办学体制,全面推行校企协同育人,健全完善需求导向的人才培养模式,解决人才教育供给与产业需求重大结构性矛盾,提高高等教育对经济发展和产业升级的贡献值。③实现校企功能互补、资源共享,推动学科专业建设与产业转型升级相适应。因此,环境工程专业深化校企合作实践教学改革的具体措施有:

3.1 人才培养模式与实践教学体系改革

以服务发展地方经济为目标,按照专业对接产业、课程对接岗位、教学过程对接生产过程的衔接原则,结合专业认证标准及《普通高等学校本科专业类教学质量国家标准》,校企共同制订应用型人才培养方案。应用型人才培养方案中,学生在第1~6学期通过专业理论课程的学习,掌握一定的专业知识和技能,通过课程实验、课程实习和课程设计等实践课程培养学生的动手解决实际专业问题的能力。在此基础上,将第7学期分成两部分,分别是1~5周和6~18周。1~5周是在校内继续完成专业课程的学习,6~18周是与相关企业合作,在企业的采样岗、制样岗、前处理岗、测试岗和生成样品检测报告岗等进行轮岗学习工作,将所学专业理论知识应用于实践,并通过实践过程加深对理论知识的理解和掌握。在企业实际环境中进行实践课程的教学活动,加强专业素质与实践教学体系的建设,把环境工程专业建设成为适应市场为导向,对于循环经济和可持续发展有着重要意义的特色专业。

3.2 深入企业开展实习和现场实践教学

以逐步建立和强化学生的工程意识为主线,从侧重工程实践角度多元化课堂教学模式,搞好学校与企业两个资源的匹配与对接,发挥二者的协同育人功能。一方面实施高校企业双导师制,在校内为学生配置专业知识过硬的老师作为理论型导师,从企业选聘企业的技术骨干作为企业型导师,采用师傅带徒弟的方式,以实际工程案例作为典型,搭建理论与实际应用的桥梁。另一方面与企业沟通,多方位收集课程资源,形成校企融合的强大课程开发能力。对于大气污染控制工程课程设计、水污染控制工程课程设计、和固体废物处理与处置课程设计以及环境监测实习、生产实习、和毕业实习等实习实践课程由企业的一线工程师在企业现场授课,并要求学生结合实际生产问题提交设计报告或实习报告,以培养学生的理论联系实际、动手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例如,我院近年来在环境工程实验内容教学改革中不断加强与企业的实际联系。在水污染控制工程实验中,为了取得较好的实验教学效果,先让学生去新郑污水处理厂参观实习,了解污水处理的工艺、处理参数以及相关的处理设备等。随后在实验室开展相关的实验,比如颗粒自由沉降和混凝沉淀、活性污泥培养、BOD测定、COD测定以及总氮总磷测定等。实验结束后,再次带领学生去污水处理厂参观,并在现场就学生实验中遇到的各种问题进行解答。这种实验教学的改革方法取得了非常好的效果。

3.3 以深化“引企入教”为导向,共建实践教学基地

按照“专业融入产业、教学贴近生产、规格服从岗位”的要求,实现学校-环保行业-企业-科研院所紧密合作,共建校内外实习实训基地。发展校企双制、工学一体的实践教学模式,全面推行现代学徒制和企业新型学徒制,推动学校招生与企业招工相衔接,校企育人“双重主体”,学生学徒“双重身份”,完善“校中企、企中校”实习基地建设。以企业为依托,结合企业的具体生产项目,加强专业教师、环保专家、企业骨干的互动交流,实现学生的学习-实训-工作同步,教室-实验室-实训基地三位一体,教师的教学-技术研发服务-生产深度融合,建立基础实训、专业实训及校内外实训和教学相结合的综合实训一体化教学体系。近年来,我院分别与河南永泽环境科技有限公司、谱尼测试有限公司、和河南广电计量检测有限公司等数十家企业建立了紧密的联系,并共建了相关的实践教学基地。

3.4 校企合作深化教学改革

建立以学校为基础,合作企业多方参与的专业指导委员会,定期围绕专业建设改革方面开展研究讨论。在实行“理论学习”、“实践动手”和“创新创业”等能力培养体系的同时,通过开展校企合作项目课程与校企合作实践环节,将培养学生的实践动手能力和创新创业能力渗透到环境工程人才培养方案的方方面面。逐步形成“专业基础实践+专业技能实践+校企合作实践”为主要内容,“课内实验+项目课程设计+专业技术岗位实践”等有机衔接的实践教育体系。不断的通过深度的环境工程专业实践教学改革,深化产教融合,校企协同、合作育人,推动环境工程专业的不断发展。

4 结 语

环境工程是一门实践性非常强的专业,也是一门与我们赖

以生存的环境息息相关的综合性学科,我们要与国家经济发展状况和生态环境保护要求相协调,培养具有特色的新世纪应用型环境工程类人才。加快应用型本科院校环境工程专业实践教学的改革,对环保产业的发展和相关企业的创新,对工业类各行各业的融合与环境专业技术的应用,对环境工程专业的发展及缓解企业对环境工程人才需求的矛盾,都有着十分重大的意义。同时应用型本科环境工程专业实践教学体系的改革对其他各类专业的实践教学改革也有一定的借鉴意义。我们也相信,通过应用型环境工程类人才的不断培养,对于加快当前生态文明体制的改革,加快构建生态文明体系,建设美丽中国也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也必将加快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进程。

猜你喜欢

环境工程应用型校企
关于应用型复合人才培养的教学模式探讨
装备环境工程
探讨环境工程工业污水治理中常见问题
“5-2-1”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探索实践
深化校企合作促进应用型人才培养实现校企生三方共赢
环境工程中大气污染的处理措施分析
环境工程的项目管理
第8讲 “应用型问题”复习精讲
校企合作运行机制初探
机械制造专业校企联合培养机制的探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