恩替卡韦联合水飞蓟宾药物治疗乙型病毒性肝炎肝硬化效果分析
2020-03-07温庆杰
温庆杰
内蒙古兴安盟乌兰浩特市人民医院,内蒙古 乌兰浩特 137400
乙型病毒性肝炎肝硬化在我国近年来发病趋势显著增加,患者主要临床病症表现为弥漫性肝脏纤维化以及伴随假小叶形成[1]。乙型病毒性肝炎肝硬化及时有效的治疗对于患者预后质量的提高,降低肝硬化乃至肝癌的发生几率非常关键。为基于药物治疗效果进行研究,本文选取近年来于我院治疗的70例乙型病毒性肝炎肝硬化患者临床样本用于研究,根据治疗方式的差异分组,并对于疗效进行对标。详细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随机选取2018年1月-2019年3月期间在我院接受治疗的70例乙型病毒性肝炎肝硬化的患者临床样本资料,所有患者体内乙型肝炎病毒DNA均高于1×104copies/mL。患者中男性36例、女性34例,年龄范围34-70岁,平均年龄为(49.0±5.0)岁,肝硬化病程范围3-9年,平均病程(5.0±1.0)年。基于患者治疗方式的差异将样本分组,对比组:35例,男性18例、女性17例,年龄范围35-69岁,平均年龄为(51.0±4.0)岁,肝硬化病程范围3-9年,平均病程(5.5±1.5)年;实验组:35例,男性18例、女性17例,年龄范围34-70岁,平均年龄为(48.0±3.0)岁,肝硬化病程范围3-8年,平均病程(4.5±1.0)年。所有患者均对于本次研究享有完全知情权,且自愿同意参与本次研究,同时个体信息间无显著性差异(P>0.05)。
1.2 方法 对比组接受恩替卡韦治疗,实验组接受恩替卡韦联合水飞蓟宾药物治疗。所有患者临床治疗周期均为96周。
1.3 疗效判定标准 收集患者肝脏纤维化指标(血清总胆红素、凝血酶原时间、白蛋白、丙氨酸氨基转移酶指标水平),不良反应发生情况,从而在整体上评估药物治疗效果。
1.4 统计学方法 以Excel2003软件对于两组患者基本个人信息以及临床治疗相关数据进行记录,以SPSS18.0统计学软件围绕患者肝脏纤维化程度、不良反应发生情况进行显著性检验,P<0.05则表明差异显著。
2 结果
治疗前,血清总胆红素、凝血酶原时间、白蛋白、丙氨酸氨基转移酶指标水平均无显著性差异,P>0.05。治疗后,实验组指标显著优于对比组,P<0.05。详见表1。
同时,对比组、实验组不良反应发生几率分别为17.1%、5.7%,P<0.05。对比组:4例腹部不适、2例头晕,实验组:2例腹部不适。
表1 对比组、实验组患者肝功能指标水平(Mean±SD)
3 讨论
乙型病毒性肝炎肝硬化早期治疗是通过尽可能降低肝细胞损伤程度来抑制病情恶化,控制肝脏纤维化程度[2]。
在本文中,将我院近年来收治的70例患者临床样本资料用于本次研究,基于治疗方式的差异分为对比组、实验组,前者接受单纯恩替卡韦治疗,后者接受恩替卡韦联合水飞蓟宾药物治疗,重点针对围绕恩替卡韦联合水飞蓟宾药物治疗乙型病毒性肝炎肝硬化效果进行分析[3]。结果显示,实验组患者血清总胆红素、凝血酶原时间、丙氨酸氨基转移酶指标水平降低程度显著大于对比组,白蛋白提高程度高于对比组,同时实验组、对比组患者用药后不良反应发生几率分别为17.1%、5.7%,P<0.05。
综上所述,恩替卡韦联合水飞蓟宾药物用于乙型病毒性肝炎肝硬化效果理想,有助于显著推动预后进程,改善患者肝功能,促进患者生命质量的提高,极具应用价值。